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简报》

《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简报》

《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简报》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培训6月15日,驻巴古村工作队特邀请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推广站强巴卓嘎、红英二位专家,在巴古村二组温室大棚为农民进行了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技术实地指导。

来自巴古村的50多位村民参加了培训。

工作队把培训移到田间地头,专家们和菜农一起来到大棚里,观看蔬菜种植情况,实地解决问题,并手把手教给农民种植方法。

专家从设施建造、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讲解,解决了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的许多难题。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村民大棚蔬菜种植水平,更加增添了蔬菜种植户丰收的信心。

工作队下一步还将继续关注本村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情况,并适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作进一步指导,充分调动更多村民的种菜积极性,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了蔬菜种植户面临的实际问题,农民种植蔬菜的信心十足,前景很好。

第二篇:大棚蔬菜种植培训方案大棚蔬菜种植培训方案教授主要内容。

棚膜的选购与铺盖、大棚蔬菜的栽培原理,常见棚菜营养缺乏症的补救措施、茄类、瓜类、绿叶类等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蔬菜大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等。

相关教材。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科学配搭方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材料等。

群众需求:极大部分村民都是根据经验摸索的方式种植大棚蔬菜,对其大棚膜的选用与铺设、温度、二氧化碳含量、湿度、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和病虫害防治等等关键管理技术缺乏科学系统了解和掌握,缺乏统一的种植技术和规范指导,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蔬菜大棚的产业化发展。

目标。

通过发挥服务“三农“的资源、网络、科技等优势,邀请高层专家、技术人员进村讲课,大力宣传推广科学技术,开拓大王镇蔬菜大棚产业管理发展思路,增强种植户蔬菜大棚种植意识,提高蔬菜大棚培管理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把农民群众引导到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上来。

第三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总结[范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总结通过培训,蔬菜种植技术在不断提高,我校以无公害蔬菜龙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引导大家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收入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种植情况目前主要种植着黄瓜、苦瓜、包白菜、调羹白、青菜、青花、白菜花、洋白菜、西红柿、辣椒、紫茄、葱、西芹、元荽、矮脚豆等。

二、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具体做了一下工作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今年以来,蔬菜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和无公害蔬菜发展,为此,充分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依托,发挥本社技术人员的优势和特点,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加强对信息的研究和对市场分析预测,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为准确定位、定向、定量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等,形成了一个技术培训服务网络。

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播放蔬菜信息、部分社员种植大户座谈。

2、依靠科技,强化学习1、室内加温(1)当外界大幅度降温时,可以临时利用柴草或煤燃烧,通过炉灶、烟道及直接散热提高室(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酒厂、造纸厂、冶炼厂等排出的热水、热风、蒸气作为温室的热源。

(3)增施热性有机肥料,即在种植蔬菜前,在地下10-15cm深处,埋入5-10cm厚的半腐熟的热性有机肥料(如马、驴、羊粪等)。

2、室外保温(1)在温室周围架设防风障,以减风速。

(2)在温室周围培土,增加温室墙壁厚度。

(3)在温室周围挖寒沟,沟内填炉渣、稻壳等,盖严沟顶,保持沟内干燥。

(4)增加大棚的覆盖物,如加厚草苫(帘)等。

(5)做好大棚各部位的衔接和堵缝工作,以防寒风侵入。

(6)尽量争取较长的光照时间,如只要能照到阳光,就应立即揭去草苫(帘)等覆盖物。

3、室内保温(1)可采取地膜覆盖,扣小拱棚、活动幕面等多层覆盖方法保温。

(2)在大周围内侧加多层草苫(帘),既防风又保温。

(3)可在温室内装上荧光灯(灯与植物叶片保持50cm的距离),每天照射10-12小时灯光。

(4)在温室的一端设置作业间,进出口处挂厚门帘,以防冷风侵入。

(5)用无滴膜覆盖。

此外,及时对棚内蔬菜等作物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稀土微肥、喷施宝等,以及增施二氧化碳,不仅能促进产量提高,而且能显著增强蔬菜对低温冷害的抵抗能力。

三、存在问题各种蔬菜的生物特性和种植管理技术知识问题表现在:(1).光、温、水、气的调控方面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高低、空气成份等对蔬菜的正常生长有何利弊,调控技能也就相应跟不上,致使蔬菜就不能顺畅的生长,出现诸多生理性病害。

(2).栽培技术方面育苗技术保守落后,出苗率低;不能正确安排菜苗的最佳移栽时期;移栽时追求栽培密度而不考虑蔬菜品种的未来生长空间,导致中耕管理困难和病害普发;病、烂叶过多,产量、品质、效益降低。

(3).中耕管理方面多数种植户主观上依赖于科技人员的现场指导提醒,对蔬菜种植技术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不高;区分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能力有限,对大棚水、肥、管理与病害的关联性没有警觉意识,主动预防病、虫、草害少,被动防治的多。

中耕管理上消极懈怠,水、肥的合理供给和使用的知识掌握还不足,经常出现缺水萎焉、脱肥苗瘦、已存在病虫危害而农户还不采取措施补救的现象。

第四篇: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增收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增收发布日期:xx-06-22[神农网讯]连日来,城关镇范家村每天有上百名村民在田间忙于搭建塑料大棚架,为大棚里的各种蔬菜松土、疏叶。

据范家村长葛金伟介绍,今年全村村民种植大棚面积突破400亩,比上年增加100亩。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范家村,全村人口980人,耕地面积900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

凭借离县城较近的有利条件,该村村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其中“花鼓柱”闻名县内外。

以往村民都种植露天蔬菜,每年年收入仅有xx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我县大棚蔬菜的兴起,范家村干部因地制宜,及时从县内外引进蔬菜种植专业户落户范家,又不厌其烦地动员村民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

同时还投入资金20余万元修建田间渠道和机耕路,全力以赴为大棚蔬菜种植户提供方便。

镇农办还下派一名农技干部,常年为范家村大棚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据城关镇农技站长叶传利介绍,范家村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始于xx年下半年,当时种植面积不足5亩,但到去年底,全村大棚蔬菜种植就达300亩,每亩年收入达7000元。

来源神农网第五篇:xx乡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xx乡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思茅城市扩容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挤占了以思茅镇、南屏镇为主的城郊蔬菜基地,造成主城区蔬菜供给严重不足,按照上级加大蔬菜基地建设的安排部署,xx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切实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

一、xx乡基本乡情xx乡位于思茅区西南部,距思茅66公里,思澜公路横穿我乡境内13公里。

因地下暗河从山脚涌出,形成天然湖泊(xx湖)而得名。

成立于xx年12月,居住着汉、彝、傣、哈尼等8种少数民族,xx年改设为xx彝族傣族乡,xx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土地面积为325.65平方公里。

大部分属石灰岩地带,最高海拨2143米,最低海拔665米,森林覆盖率为56%。

共辖6个村委会(其中一个为易地移民村),54个村民小组。

二、xx乡大棚蔬菜基地发展情况xx乡大棚蔬菜基地于xx年2月开始动工,总投资310万元。

经地块丈量摸底、土地平整、沟渠支砌、架设大棚、安装喷滴灌设施等,于当年8月初完工。

基地紧靠xx湖西面,属xx、大新寨小组承包田地,面积100亩,棚内面积65亩,大棚255个,涉及农户54户,自xx年9月种植以来,已收获辣椒394吨,黄瓜96吨,番茄240吨,叶菜90吨,平均亩茬产值8000元,其中:最高亩茬产值14000元,最低亩茬产值4200元,年1总产值达90万元左右,是种植玉米、稻谷的几十倍。

大棚蔬菜产业在全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现,极大地加快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冬今年春,xx乡继续在xx村xx、小田和平掌寨村大坝子3个小组规划建设大棚蔬菜基地169亩,通过土地平整、架设管网(每个棚端至少安装一个水笼头)、木混水泥桩柱大棚,共需投入资金280.2万元,现已完成xx、小田两个小组的土地平整、钢架焊接,大坝子小组基地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建设中。

三、存在问题困难虽然xx乡的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此产业才刚刚起步,在生产经营、市场流通、资金投入和管理体制等环节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市场方面。

订单农业发展跟不上,生产经营粗放、市场流通不畅、产业化程度不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

2、人员方面。

农户对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认识不够高,积极性不够高。

3、培训方面。

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来减少技术不到家带来的损失。

三、工作措施xx乡大棚蔬菜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

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xx乡党委、政府领导为组长,乡农业工作站、科委、相关村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蔬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业工作站,办公室主任由农业站站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乡农业工作站抽调,具体负责蔬菜基地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同时层层签订责任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落实。

2、加大宣传,提高积极性。

区、乡等一系列扶持大棚蔬菜政策出台后,xx乡通过各种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组织干部进村入户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蔬菜生产扶持政策,向老百姓重点宣传了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的建棚模式,并组织老百姓到外地大棚蔬菜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增强群众建设基地的热情和干劲,引导菜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蔬菜生产,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3、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一是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

xx 乡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按照“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建立无公害蔬菜品种示范园,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瓜类、叶菜类、葱蒜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9—2月为茄果类,3—5月为瓜豆类,6—8月为叶菜类的生产品种,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实现了连片种植,促进了规模生产,提高了种植效益。

二是因地制宜,分布实施,目前第二批169亩大棚蔬菜基地已在建设中,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力争做到“建成一亩、巩固一亩、成功一亩”。

4、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建棚质量。

向市、区农业部门邀请组织相关教师对xx乡的蔬菜种植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协调我乡的蔬菜种植户到蔬菜示范基地学习参观。

大棚建成后,邀请了思茅区蔬菜站、云南农大教师进行指导,参加培训人员达8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20余份,在选用品种、技术指导等服务上将给予了大力支持。

5、跟踪指导到位,保证种植质量。

为保证蔬菜种植质量,乡农业站技术员分区管理、分片负责,并根据地块划分小区,各小区编成组,重点培训种植小组长,由小组长经常联系技术部门当前生产情况,同时每位技术人员每周至少3次到基地进行指导,并做好各项记录,做到技术人员包区域、包地块,种植小组长包农户,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