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赏识教育论文篇一:小学生赏识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赏识教育昌图县大四镇中心小学韩亚秀浅谈小学生赏识教育昌图县大四镇中心小学韩亚秀一、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
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
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传递的。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
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师生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用鼓励性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
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让人瞧着心痛。
所以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
时间久了,其他学生都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
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
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
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
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很近。
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课堂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
有位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说:“读得很好,真棒。
”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
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完美。
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加以表扬、鼓励。
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赏识很虚伪,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一蹶不振。
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以改变不良习惯。
四、惩罚有方,批评有度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五、赏识似春风微雨,不着痕迹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温情与爱意。
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
教师给予学生的绵绵的爱意,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增强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发现,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篇二: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总结赏识培植自信点亮心灵激励形成动力促进成功《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总结辛寨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毫无童真、童趣。
为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把作文教学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较强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从2021年开始我校《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立项后,师生积极实践,努力提高实验效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都是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指导作文功底的教师,为提高研究水平,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周宏赏识教育理论,研讨新课标,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学习了《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等一些书籍和杂志,并作了适量的摘抄记录和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此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作文指导书籍,积淀文学功底,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作文教学,讨论课题的进行,大家交流经验,群策群力,使课题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
对学校的读书、征文等活动,大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争取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由于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加上选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大都有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大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热情较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较强,日常的课题研究资料得到了及时的收集和整理。
注重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反思,不断把感性的认识、平时的做法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教师之间还相互听作文教学的研究课,课下进行讨论,不断提高。
二、加强过程管理,丰富研究活动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是课题研究能否得到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首先是严格落实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课题计划落到实处,我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认真上好专题研究课,作好课题研究记录,及时总结经验。
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并积极撰写相关的故事和论文。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我们既注重课堂教学,又紧紧抓住课外的阅读和写作。
课堂上培养写作兴趣,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愉快地去用文字表达。
在借鉴许多老师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游戏激趣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
老师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很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在作文前设计游戏,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
《官兵捉贼》、《穿针引线》,学生个个手舞足蹈;《鸡蛋变凤凰》、《对着干》,孩子人人喜笑颜开;《“咬”出来的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回味无穷??这样以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表演激趣喜欢模仿、表演,这是孩子的天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常常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
在作文教学中也可采用表演激趣。
例如:记一次活动。
先课本剧表演。
让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2)选出一篇适合表演的课文;(3)分好角色,熟读课文;(4)讨论一下除了文中的叙述,每个角色还可以增加一些什么话;(5)给每个角色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
恰当的表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培养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实践激趣许多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不仅在幼儿园的手工课和小学的美术课上学会了许多小制作,而且平时自己也能发明、制作小玩艺儿。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口语交际习作八”是〈身边的艺术〉,结合本次练习,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小制作,品种、式样和材料等都不限。
课上,先让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作品摆在课桌上,有纸筒鸟、橡胶泥水果拼盘、树枝鸟窝??虽然有的作品十分精致,有的作品略显粗糙,但是每件作品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令人爱不释手。
然后激励学生把怎样制作这件物品的方法、步骤记下来,也可以把一件你喜欢的别人的作品写一写。
这样,交流作文时,有位同学介绍的石头画,既像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又像一篇语言生动的小型说明文。
4、童心生趣“童心是小鸟,羽毛最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这歌词写得多美啊!的确,童心是最纯真的,最可贵的,孩子们总是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童真的心灵诠释生活。
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作文(习作)保持长久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放飞童心,自主作文。
新课标中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习作很感兴趣,如写“五一、十一”节旅游见闻的,周末回家种瓜果蔬菜的,爸爸被评为“优秀教师”的等等。
习作不仅内容五彩斑斓,而且有的语句令人回味无穷。
如一位同学写她跟妈妈去散步,捡街边的落叶做标本,她写到:“看到这些黄叶,我知道时间又要过去一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妈妈操心。
我还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何等浅显而又深刻的感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说真话,追求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艺术地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作文写好。
四、注重行之有效的阅读:加强阅读赏析,以读促写。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阅读是学生取得可言之物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小学中高段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