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内容简介
国外大承运人的转型:总统轮船公司的集运子 公司——美集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取得许可 执照在中国提供全套仓储集散服务
国内承运人的产业扩展: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国内大型制造企业自营:海尔国际物流中心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供给方
国际物流中心的建立
天津市以发展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拟把天津 港保税区发展成为国际物流运作区
国际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Ⅱ
1.国际物流学的经济学层面。如:
国际物流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的关系 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物流产业宏观核算
体系建立及绩效评价,国际物流对区域经济 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物流企业运作的经济性分析 物流系统运营、采用第三方物流、集团化等 的经济性
国际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Ⅲ
国际物流的内涵-2
对国际物流的理解
目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工商企业自营: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运作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物流企业专营: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专业 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使工商企业集中于核心 竞争力;
本质:按分工协作原则,利用国际化物流网 络、设施和技术,通过国际管理,实现国际 范围内的流动和交换,促进资源优化
国际物流的兴起和发展直接促成了对国 际物流学的关注
国际物流学的兴起
国际物流学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交叉科 学 软科学
应用到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系统学、运筹学 等理论工具
涉及国际贸易学、运输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宏观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应用经济管理 科学
硬科学
对运输、仓储、装载技术、商品检验和计算机、互 联网信息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青岛市决定投资建设1000亩的国际物流园区。 深圳市正在筹建四种类型的物流园区:港口
物流园区、陆路口岸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 区和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 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沈 阳公路主枢纽等已投入使用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供给方
我国国际物流供给瓶颈主要在国内物流 服务企业中:
对外开放,贸易量不断增 大。
产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 加入WTO 各级政府政策支持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了95933亿元
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 额已达5097.68亿美元, 同比增长7.5%,位居世 界第7位,另外截止2001 年底,合同外资已突破 7400亿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达3900亿美元以上, 这些表明中国已成为世 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产 和贸易市场。
4. 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运用减免税赋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物 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开放透明 的运输市场环境;放松管制促进市场竞争
美国国际物流发展经验-1
1. 利用完备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市场竞 争行为;制定的具体法规内容以运输业为 主
1977—1988年的《航空规制缓和条款》 1984年的《航运法》 90年代以来《机场费率法》、《机场航空改
四、参考资料
国际物流兴起的背景
国际物流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 景 -宏观:全球化的发展是有力的推动因素 -微观:跨国公司的发展带来的专业分工 的深化、供应链模式的改变促进了国际 物流的兴起 这两个因素促使物流需求和质量发生变化, 导致了国际物流的兴起
国际物流兴起的背景:全球化 的发展
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通讯技术创 新带来了信息的全球化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
总的来说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状况为
有利的宏观环境,但仍存在制约国际物流发 展的瓶颈因素
物流需求量大,但分布不均衡 已存在一批国际物流服务企业,但国内基础
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有利于国际物 流量的增加、服务质的 提高:
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中的瓶颈
传统条块分割格局阻碍统一、高效的物流系 统建立
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建立与国际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未建立社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物流人才极其匮乏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需求方
我国物流需求整体特点
国际物流需求量较大
传统物流总体管理水平低,服务水平低 物流服务企业信息化水平低 企业缺少科学的市场定位和品牌特色
国际物流学的兴起
国际物流活动本身的特殊性
国际物流是一类特殊的物流形式,其跨越了 国家界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运作的复杂 性很高,需要专门的系统研究。
国际物流是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代表物流最 新发展趋势的一类物流。
国际物流内容简介
一.国际物流概述
国际物流兴起的背景
国际物流的内涵
国际物流的系统构成
国际物流活动中要重 点考虑的因素
国际物流活动管理流 程
二、国内外国际物流发 展概况
国外国际物流发展经验 (欧洲、北美、日本)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状况
三、国际物流学
国际物流学兴起的背景 国际物流学的主要问题 国际物流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物流学的前沿问题
日本国际物流发展经验-2
4、政府指导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取向明显
1997年4月内阁会议通过了《综合物流施策大 纲》,明确了在物流领域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 一系列措施
2001年7月,内阁会议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 纲》,确立了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及为了达成 上述目标的三大方向,并设定了具体的数值目 标。
国际物流活动中要考虑的因素
沟通困难:文化、语言、法律、时区、距离远 参与人:银行、保险公司、船货代理、政府、 船公司,参与方多 各国、各地区设施保障(软/硬)
基础设施 单据 法律要求 信息基础
国际物流活动中要考虑的因素
成本费用:关税、保险、码头费、通货 浮动 包装:耐用性,保护性 标签:国际性标志,多语
服务。
国际物流兴起的背景:跨国公司 对国际物流发展的贡献
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 求。
大量的货运需
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交 货时间、运送速度、运送质量、运输费
用及服务
不同的购销渠道和货源 运输货流的走 向、航线的配置以及设施的规模和规格
跨国公司对国际运输的直接需求 直接 进入和经营国际物流业
2. 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欧洲企业有 76%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70%的企业不只 与一家物流服务提供者合作(荷兰配销协 会(HIDC))
欧洲国际物流发展经验-2
3. 企业与物流业者普遍结成策略联盟关 系,物流企业的服务延伸能力强。
60%的欧洲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业者建 立超过五年的合作关系(荷兰配销协会 (HIDC)
国际物流的系统构成
国际物流系统
运
储
商
包
装流
信
输
存
检
装
卸通
息
子
子
通
子
搬加
子
系
系
关
系
运工
系
统
统
子
统
子子
统
系
系系
统
统统
国际物流网络系统
生产厂 (F)
卖方出 口装船
国际转运点
买方出Hale Waihona Puke 口装船生产厂 集(F)
运
装运港
(站、机 场)
目的港
(站、机 场)
供货单位
转运点 国内物流
国际物流
国内物流
消费者
分
运
客户
供货单位 转运点
2.国际物流学的管理学层面。如:
跨国公司的国际采购、运输仓储、搬运、包 装、信息系统等作业环节一体化的管理;
跨国公司国际物流系统的管理组织、企业物 流系统的绩效评价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货物和服务贸易十多年来 一直处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国际物流需求地区发展不均衡
1996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值为1: 0.56:0.43,这种地区性差异阻碍了物流在全国范 围的广泛发展。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供给方
国际物流公司
国外物流公司进入:三菱物流中心在上海菱华 仓储服务公司;TNT打入P&G公司的物流市场
因运送时间长、泊船延迟、入关延迟而更高
信用证支付:
要保证国际客户支付
国际物流活动管理流程
环境分析 计划
构架物流组织 计划实施 控制物流活动
欧洲国际物流发展经验-1
1. 物流中心的区域性集中趋势凸现。
配送模式:
国家模式(平均有8–12个国家性配销中心) 集中模式(5–6个区域性配销中心) 单一 欧洲配送中心(E.D.C.)模式
国际物流学产生的背景
国际物流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其 对多种学科的综合性促成了国际 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Ⅰ
在全球范围安排复杂的生产设计和分 销系统是国际物流要解决的主要的问 题
其研究内容包括全球物流运作系统分 析,全球物流中的国际运输,跨国公 司的物流管理等内容。
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1995-1997年,全球跨国股票发行的规模已 经达到1175亿美元。1992-1997年,国际银 行贷款净额从1650亿美元增长到5000亿美元。
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经营 化
生产全球
国际物流兴起的背景:全球化 的发展
全球化的商品流动和生产带来了越来越 大的国际物流需求
全球化的信息化和金融资本市场为国际 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物流的内涵-1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狭义概念:当生产和消费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 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 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 (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 际经济贸易活动。可由国际工商企业自 营,也可由专业国际物流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