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内部工作规程(施行)

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内部工作规程(施行)

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内部工作规程(施行)为贯彻落实《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实施办法》(吉国土资法文〔2015〕2号),规范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评审工作行为,制定本规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是由评审机构组织专家对送审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专业技术审查的行为,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分为接收→受理→评审→复核→审核、签发等环节,评审工作的程序及时限应符合有关法规政策和评审备案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评审专家应遵循公平、回避、专业配置合理的原则,从评审专家库中公开、透明地随机抽取。

专家组实行专业分工、专家组长负责制。

第二章材料接收第四条评审申请材料由评审中心评审室负责接收。

接收时按申请材料清单要求清点申请材料,对评审要件进行审查。

申请材料清单包括:(一)基本要件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1)。

2.申报单位对送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加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2)。

3.报告编制单位对送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加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3)。

4.有效的矿业权权属证明文件,包括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出让、矿业权整合分立等批复文件及相应的矿业权权属范围拐点坐标复印件一式2份(需核对原件)。

5.矿业权权属范围(勘查许可证范围、采矿许可证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矿业权设置范围、整合范围、出让范围)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叠合图(加盖申请方公章)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4)。

6.申请人有主管单位的,提交主管单位初审意见书2份;无主管单位的,提交申请人委托报告编制单位出具的初审意见书一式2份。

7.勘查报告及必要的核实报告应提供项目勘查实施方案评审意见及当地市(州)级国土资源局野外验收意见一式2份(原件、复印件各1份)。

8.报告编制单位工作背景材料及报告主编业务工作经历(加盖单位公章)一式2份。

9.矿产资源储量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包括电子版和纸介质两类。

电子版1套(不含地形地质图等涉密资料;用MAPGIS成图的,应提供字库和系统库);纸介质数量根据资源储量规模而定,大型报告7套,中、小型报告3~5套。

(二)其他要件1.矿业权平面投影范围内若有矿业权重叠的,应说明重叠情况,必要时提供相关协议一式2份。

2.进行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的,应提供试验单位出具的相关试验报告2份。

3.未采用一般性工业指标的,应提供矿山建设设计单位出具的工业指标论证报告及矿业权人对工业指标的确认意见一式2份;详查以上勘查报告及停产矿山核实报告提交基础储量的,除工业指标论证报告及确认意见外,还应提供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出具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份。

4.生产矿山应提供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上一年度的矿山储量年报及评审意见一式2份;5.划定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的,需提供矿山建设设计单位出具的相关说明一式2份。

6.有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批准、认定)文件的,应提供相应的复印件及本次报告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5)。

7.压覆报告应提供建设项目立项批文复印件(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和建设单位与被压覆矿权所有人签订的同意压覆的协议各一式2份。

8.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五条申请材料齐全的,出具评审申请材料接收回执单(格式见附件6);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接收,并当场告之不予接收的理由。

第三章受理审核第六条申请材料接收后,由评审中心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办人,按受理要求进行审核,需要补正材料的,一次性出具补正清单(格式见附件7)。

第七条项目承办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在收到申请补正材料3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

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受理通知单(格式见附件8),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不予受理通知单(格式见附件9),退回申请材料。

第八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一)按规定不属于评审中心评审业务范围的;(二)矿业权权属文件不在有效期内;(三)提交主矿种与证载矿种不一致的;(四)报告未按相关规范编写的;(五)采用的工业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六)生产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未进行探采对比,或缺少与最近一次报告及上一年度矿山储量年报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对比说明的;(七)评审中心按管理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评审专家组的确定第九条受理后,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办人应根据报告的评审目的、矿种及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合理确定评审专家组的人数及专业类型,填写《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抽取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0),经评审室负责人、业务分管领导审核后,报评审中心主任批准。

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的报告,专家组由7名专家组成,地质矿产专家3~4名、开采技术条件专家1名,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报告可增加1名,矿产经济专家1名;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型和小型的报告,专家组由3~5名专家组成,地质矿产专家2~3名、开采技术条件专家1名,矿产经济专家1名。

物探、化探、测量、采矿、选矿、煤层气、资源储量核算等专业,专家人数视报告具体情况另行配备。

第十条专家组成员一般按照评审专业、组长与成员,由项目承办人在纪检人员的监督下,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抽取结果由业务分管领导审核,报评审中心主任批准(专家抽取结果确认表格式见附件11)。

评审未通过或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修改的报告,再次送审时,原则上仍由原专家组负责完成评审工作。

第五章评审第十一条评审方式一般采用会议评审。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办人应根据评审时限要求拟定评审会议时间、地点,填写《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会议审批表》(格式见附件12),经评审室负责人、业务分管领导审核、评审中心主任批准后,向申请评审单位发送召开评审会议的函(格式见附件13)。

第十二条评审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自受理之日起,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简单报告10个工作日;储量规模为中型的和小型复杂报告15个工作日;储量规模为大型的报告20个工作日。

特殊情况,由评审机构提出申请,报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后,评审工作时间可以延长5-10个工作日。

补正资料及现场实地调查时间不计入评审工作时间。

第十三条参会人员包括:专家组成员,申请评审单位负责人,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报告主要编写人员及相关专业的技术负责人,评审中心相关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人员参加。

第十四条评审会议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必要时由评审中心领导主持),项目承办人负责作好会议签到(会议签到表格式见附件14)和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表格式见附件15)。

会议流程如下:1.开幕式(评审中心主持)主持人宣布开会,介绍评审报告名称、申请单位、报告编制单位;宣布专家组人员名单;介绍参加会议人员。

2.会议评审程序(专家组长主持)⑴报告编制单位汇报报告编写情况和主要内容;⑵评审专家质疑;⑶专家发表个人意见;⑷与申请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交换意见;⑸专家组讨论(申请单位、报告编制单位参会人员回避);⑹专家组组长宣读报告修改意见、评审结论和评审意见书初稿。

3.闭幕式(评审中心主持)⑴主持人宣布会议评审结果及后续工作要求;⑵报告编制单位代表发言;⑶申请单位代表发言;⑷主持人总结发言,宣布评审会议结束。

第十五条评审会议上,专家应对各自负责评审的专业内容是否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是否达到相应工作程度以及是否同意报告通过评审等给出明确、客观、具体的意见和结论,并提交签名的专家个人评审意见书(格式见附件16)。

评审中心及省自然资源厅参会人员认为存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时,应在会上提请专家组研究处理。

专家组长根据专家个人意见和会议讨论结果,形成专家组修改意见、评审意见书主要评审意见讨论稿及是否通过评审的结论,填写《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情况反馈表》(格式见附件17)。

会议主持人根据专家组评审结论,宣布会议评审结果。

对评审通过或修改后评审通过的应明确后续工作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评审:(一)专家组成员半数以上不同意评审通过的;(二)评审中发现送审资料失实、弄虚作假的;(三)严重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的;(四)勘查程度未达到相应阶段技术标准要求,且不接受“降级”处理的;(五)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及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不能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严重错误的;(七)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无充分依据的;(八)评审中心根据有关管理规定认为不予评审通过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评审过程中发现报告存在重大疑问或专家组认为有必要的,应提请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实地调查后,再行召开资源储量评审会议。

第十八条评审通过的报告,申请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会议要求完成修改工作,填写《专家意见修改情况对照表》(格式见附件18),随同修改后报告报送评审中心复核。

第六章复核第十九条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人负责组织专家组对修改后报告进行复核,并做好复核记录(格式见附件19)。

专家组应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情况反馈表》、《专家意见修改情况对照表》及专家个人审查意见等对修改后的报告进行认真复核,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核意见。

第二十条复核后,报告修改未达到要求的,出具二次修改通知单(格式见附件20),申请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并报送评审中心再次复核。

第二十一条未按规定时间报送的,或再次复核后仍未达到要求的,终止评审,评审中心出具资源储量终止评审通知单(格式见附件21),申请材料退回。

第二十二条复核后,报告修改达到要求的,专家个人应在《专家意见修改情况对照表》上签字确认;专家组长应在规定时间内形成评审意见书(审核稿),报评审中心审核。

第七章审核、签发第二十三条评审意见书由项目承办人、项目负责人完成逐级审核,经业务分管领导审定、报评审中心领导签发(格式见附件22)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四条审核的重点为内容的合规性、结构的合理性、用词的严谨性、表述的清晰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等。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五条本规程由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2.申报单位对送审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3.报告编制单位对送审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4.矿业权范围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叠合图5.本次报告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6.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请材料接收回执单7.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请材料补正清单8.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受理通知单9.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不予受理通知单10.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抽取申请表1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抽取结果确认表12.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会议审批表13.关于召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会议的函14.资源储量评审会议签到表15.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会议记录表16.专家个人审查意见格式及内容要求17.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情况反馈表18.专家意见修改情况对照表19.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复核记录表20.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二次修改通知单21.矿产资源储量终止评审通知单22.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签发单附件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申报单位印章年月日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填写说明报告名称:应与申报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名称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