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参考指标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实践和服务基地(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展“互联网+”网络阵地建设。
1、
19.规范流程
按照《党章》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和支部工作有关的流程明细和对应统一文本。
20.经费保障
坚持党费主要用于党支部活动的原则,严格执行党员活动经费和专项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使用。
5.书记选拔
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党支部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应当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一般应当具有1年以上党龄。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也可以由本部门本单位其他负责人担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党组织举办的集中轮训。
三、党员管理规范化
6.党员发展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发展政治品质纯洁的党员。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参考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目前存在问题
一、支部设置规范化
1.基本设置
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或部门,即可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划分若干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不得少于3名党员。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
2.教工支部
教工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工作性质相近、业务相关、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联合组建党支部。联合党支部覆盖部门一般不超过5个。
7.党员教育
党员党内集中学习培训时间每年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其中,参加“三会一课”、经组织认定的网络学习时间计入学时。
8.党费收缴
党小组组长(支部组织委员)要督促小组党员,足额及时缴党费,填写党费证和支部党费缴纳登记表。
9.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每年集中排查一次,严格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高质量完成各类党内数据统计、信息系统更新等工作。
13.民主评议党员
每年开展一次,可以结合组织生活会一并进行。在党员大会上进行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
14.谈心谈话
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每年不少于1次。委员之间、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交流提高。
1、
五、运行机制规范化
15.落实责任
支部书记每年向党委和支部党员大会述职。参加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党委书记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
21.档案管理
各类制度、计划、总结、名册、党员材料、党费缴纳明细、工作பைடு நூலகம்录等纳入《党支部工作手册》,内容保存完整、记录格式符合有关要求,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年归档。
3.学生支部
(我校目前没有)学生党支部按专业纵向设置为主,年级、班级横向设置为辅。
二、支部班子规范化
4.班子组成
有7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由3-5人组成,按组织、宣传、纪检、统战等工作职能,明确分工。(学校)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期满按时换届。
四、组织生活规范化
10.“三会一课”
每月一次支委会(一次党小组会议),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一次党课。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每年至少要讲一次党课。
11.主题党日
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形式: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志愿服务。
12.组织生活会
组织生活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以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形式召开。
16.民主集中制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拓宽表达意见渠道,汇聚党内智慧;贯彻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一经决议,坚决执行。
17.党内监督
自觉接受党委、党员、群众监督,加强互相监督。
六、基本保障规范化
18.阵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