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最终可采储量(MMBO)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探明可 采 总 量 :1434.5亿吨 探明可 采 石 油 : 750.1亿吨 探明可采天然气: 684.4亿吨
油气田 :313个 油 田 :208个 气 田: 105个
1886-19215 9251926-19315 9351936-194159451946-195519515956-19615 9651966-197519751976-198159851986-199159951996-20025005
中国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巨厚层碳酸盐岩,暗 色泥质岩极少;另一类是较薄层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共生,组成间互 或间夹层。具有多套生油气层系及多套储油气层系的特点。碳酸盐岩 生油岩地球化学指标都较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有机炭 含量普遍偏低,平均含量为0.19%。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018 %。
年代
图1 全球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历程
1
7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1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量
中国也有近300×104km2的碳酸盐岩分布,约占陆上国土面积的 1/3,其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北地区广泛发 育,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中国碳酸岩探明石油15.2亿吨,探明率 为6.5%,探明天然气1.36万亿方,探明率为28.65%。
36000 32000 28000 24000 20000 16000 12000
8000 4000
0
万吨
塔河、普光、铁山坡、渡口河、塔中、轮古
探明石油:15.2亿吨,探明率:6.5% 探明天然气:1.36万亿方,探明率:28.65%
任丘 尚店
苏桥 静安堡
靖边 五百梯
塔河
罗家寨
桩西
千米桥
和田河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海相生成的石油广泛丰富,而陆相生成的石油具局限性。海相盆 地具有优越稳定的水下环境。海洋的咸水环境比陆相淡水环境更有 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陆相沉积盆地多分布在山前、山间活动区域,规 模相对较小, 受造山运动、断裂活动影响,油藏保存条件不好。而海 相盆地规模大,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简单、面积大,利于大型构造油气 藏的形成,油气藏保存相对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个人简介:
江怀友,男,1965年出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油藏精细描述 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中外能源》编委。1998年以来编写宣讲、发表国际、 国家、公司级论文76篇,负责主持2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Scholle(1983)通过实验和现场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埋藏过程中发 生成岩作用时,其孔隙度的减小主要是由于物理和化学的压实作用的 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沉积盆地内,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都有相似的变 化趋势。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1 碳酸盐岩地质理论
Schmidi(1983)研究指出,成岩作用能在致密岩层内形成“成岩 圈闭”。成岩圈闭可以在漫长的成岩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形成,包括早 期(埋藏前)、中期(埋藏期)及晚期(埋藏后)等阶段。因而成岩作用有 可能把各类致密的碳酸盐岩变成有封闭性的“储渗岩体”。称之为 “成岩圈闭”,能有效地阻止油气运移并发生聚集而成为油气藏。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从岩性分为白云岩及石灰岩两大类。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 中,晚前寒武纪-奥陶纪及三叠纪碳酸盐岩储层多数为白云岩储层,而白垩纪 -第三纪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
油气田数量(个)
70
60
58
50
40 36
30
20 10
10
0
18
8 4
13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
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汇报人:江怀友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2008年7月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1 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多数含油气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积,世界上产 油量、储量规模最大的含油区在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储量占世界石 油总产量、储量的70%以上,而这一地区生油岩是以海相地层为主。
发达国家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随着油气地质学理 论的进展,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方兴未艾。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1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量
Dravis(1987)研究了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内中新生代碳酸盐岩 的成岩作用后发现,在埋藏较深的成岩作用时期,会使原生孔隙度降 低,同时使储层产生较多的分散的次生孔隙,有时这类孔隙占有较大 的优势,有减有增,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性变差,不能简单地用压实 作用来解释。如欧洲的侏罗系以及中东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都是以 次生孔隙占优势,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也是以后生的孔洞缝为 主。
1
11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1 碳酸盐岩地质理论
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储层性质和圈闭类型上。碳 酸盐岩油气藏常常具有形态不规则、成因多样、分布隐蔽和纵横向上 的突变等特征。国内外已发现较多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存在于岩性地层 圈闭中,因此应用常规的构造圈闭理论和勘探方法行不通。需要用新 的油气藏地质理论和特殊的勘探方法及技术。
碳酸盐岩分布占全球沉积岩总面积的20%,所蕴藏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 储量的52%,全球高达90%的油气储量发现于海相地层,世界上现已查明以 碳酸盐岩为主要烃源岩的含油气盆地众多,世界碳酸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 为1434.5亿吨,探明可采石油750.1亿吨,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亿吨。碳 酸盐岩油田的储量一般情况下比较大,碳酸盐岩大油田的平均可采储量为 5.6亿吨,而砂岩大油田的平均可采储量是2.9亿吨,两者相差近1倍。目前世 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油田208个,气田105个。
138
140 116
120
99
100
油气田数量 80
(个)
60
45
44
40
20
0
岩溶 非岩溶溶蚀作用 白云岩化 白垩化 构造裂缝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成岩作用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介于4-16%之间。这一区间的储层 数占其总数的82.5%。而孔隙度<4%者,只占其总数的2%。>16%者 占15.5%。其中以晶间孔-粒间孔型储层的孔隙度最高,而裂缝-基 质孔隙型储层的孔隙度最低。世界上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多在 1×10-3-500×10-3μm2之间。这个区间储层数占其总数的80.3%。 <1×10-3μm2者占其总数的9.7%。>500×10-3μm2者只占其总数的10 %。其中以溶孔-溶洞型储层的渗透率最高。晶洞孔-粒间孔型储层 的渗透率最低。
油气田数量(个)
80
70
70
61
63
60
50
40
30
20
10
0
陆棚/盆地泥质碳酸盐岩 陆棚/缓坡碳酸盐岩
前斜坡砾屑碳酸盐岩
深海白垩
8 5
生物建隆骨架砂滩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沉积类型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原生基质孔隙及次生裂缝、溶孔、溶洞组成。孔隙 型、溶洞型、裂缝型为基本储集类型,孔洞型、缝洞型、孔缝型、孔缝洞复 合型为过渡类型。全球202个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统计表明,溶蚀作用、白 云岩化作用及构造作用是最为主要的成岩作用。
16
15
11
42
6
4
12
6 21
第三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寒武-奥
陶纪
油田数 气田数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地质时代分布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所占比例(%)
120
100 80
80
100
83
77
74
100
100
60
40
20 20
17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2 碳酸盐岩烃原岩
碳酸盐岩烃原岩的类型有暗色细粒的、无颗粒或少含颗粒的、富 含有机质的石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含泥石灰岩、泥灰岩及部分生 物灰岩等。特别是含泥石灰岩及泥灰岩等是最好的碳酸盐岩短源岩。 自中、新元古代以来,特别是寒武纪以来,碳酸盐岩发育有减少的趋势, 稳定区比活动区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岩烃原岩的有机质含量比泥质 岩中的低,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3%~0.5%,处于泥质烃原岩的下限附近。 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变化很大,从0.07%~0.5%。在进行勘探地 区的对比选择时,应该优先考虑短源岩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
威远、渤海湾古潜山大油气田
四川罗家寨、渡口河、普光,塔里木轮古-塔河、塔中
图1 全球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历程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