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知识竞赛试题题库
《宪法》题库
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A、主权在民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5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6、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 o
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B、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C、全体人民均有选举权
D、一切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7、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人民政协
8、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
A、人身自由权
B、政治权利
Co平等权
D、经济权利
9、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A)人以上联名, 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案(A)
A、10
B、20
C、30
D、50
10、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
A、出租
B、买卖
C、转让
D、馈赠
11、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有以下几种体制(ABC)。
A、由立法机关监督
B、由司法机关监督
C、由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
D、由行政机关监督
12、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选区划分一般有(BC)。
A、多数选举制
B、地域代表制
C、职业代表制
D、比例选举制
1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AB)。
A、自治地方人大
B、自治地方政府
C、自治地方法院
D、自治地方党委
14、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AC)负责。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澳门特别行政区
D、国家主席
15、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
A、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
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
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
D、乡,镇的人大代表
16、下列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是(AC)。
A、宅基地
B、城市郊区的土地
C、自留地
D、矿区土地
17、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职务中限任两届的有(ABC)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最高法院院长
D、中央军委主席
18、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利益。
A、国家的
B、社会的
C、集体的
D、其他公民的
19、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的职务是(ABC)o
A、国务院副总理
B、各部部长
C、最高法院法官
D、民主党派负责人
20、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BC)
A、矿藏
B、森林和山岭
C、草原荒地、滩涂
D、水流
《教师法》题库
1、(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2、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B) o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
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D)地
位。
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社会
4、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B),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5、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C) 0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木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6、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
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B)考试。
A、国家学历水平
B、国家教师资格
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
7、中小学教师资格由(A)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8、教师的(A)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10、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C)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上级主管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举办者自行
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1、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C) O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1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中诉的(C)内,作出处理。
A、三个月
B、45 日
C、30 日
D、15 日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D)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