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柱钢筋的计算

柱钢筋的计算

柱插筋保护层厚>5d 柱插筋保护层厚度≤5d
间距≤500,且不少 于两道矩形封闭箍 筋(非复合箍)
100
间距≤ 10d 且 ≤100mm 100 15d
15d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二 hj<LaE(la)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四
hj<LaE(la)
基础插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的长度=基础厚度h-保护层 C+弯折长度a+纵筋外露非连接区长 度+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
柱子钢筋的计算
彭玲
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或者基础梁) 是柱子的支座 柱子是梁的支座
特点:
支座内箍筋连续通过, 基础板同理
谁是谁的支座
梁(或墙)是板的 支座 特点: 与梁平行的板的钢筋 不进入梁内
边、角、中柱
顶层柱纵筋构造
角柱
边柱
中柱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开始1.5lae/la
基础插筋
中柱
边柱
C节点的算法:
50%的纵筋锚入梁内长度=Max(1.5Labe, Hb-C+15d),其余50%的纵筋长度= Max (1.5Labe,Hb-C+15d)+20d
柱外侧纵筋长度=顶层层高-下一层纵筋露出长度-梁高+锚固 柱内侧纵筋长度=顶层层高-下一层纵筋露出长度-梁高+锚固长 锚固长度的确定:Hb-C≥Lae时直锚,否则弯锚,弯锚长= Hb-C+12d
当Hb-C>Lae,直锚长取Hb-C。
非连接区=max(1/6Hn、500、Hc) 当Hb-C<Lae,弯锚长取Hb-C+12d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下一层钢筋外露长度-梁高+锚固长度
边角柱节点图
不伸入梁的柱外侧钢筋构造
柱顶第一层钢筋伸至柱内边向下弯折8d 柱顶第二层钢筋伸至柱内边
12d
用于B或C节点未伸入梁内的柱 外侧钢筋锚固
顶层边角柱主筋根数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角柱 角柱外侧钢筋根数为: 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 钢筋总数的1/2;其余为内侧钢筋。
边柱外侧钢筋根数为: 2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或h边钢 筋总数的1/2;其余为内侧钢筋。 边柱
箍筋长度的计算
大箍筋外皮长度=
[(h-2C)+(b-2C)]*2+ 1.9d*2+max(10d,75mm)*2
Max(6d, 150)
15d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一
hj>LaE(la) 弯折长度Max(6d,150)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三
hj>LaE(la)
hj≤LaE(la)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二
hj≤LaE(la) 弯折长度15d
弯折长度Max(6d,150)
弯折长度15d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四
柱基础插筋构造-箍筋
且不少于两根
图 形 分 层
-1层箍筋根数计算
如图: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
加密区根数:
加 密 区 非 加 密 区 加 密 区
柱根部=【Max(Hn/6,500,Hc)- 起步 距离50+搭接长度Lle 】/加密区间距+1
柱顶部及梁高=【Max(Hn/6,500,Hc)
+搭接长度Lle+梁高】/加密区间距+1
单肢箍筋长度=
(h-2C+2d)+1.9d*2+max (10d,75mm)*2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小箍筋长度=[(j*2+D+2d)
+(h-2c +2d】*2 +1.9d*2+max(10d,75mm)*2 间距j= (b-2C-D)/6
箍筋根数的计算----柱基础插筋箍筋根数的计算
柱插筋保护层厚>5d
Hn/6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首层层 高-首层非连接区 Hn/3+max(Hn/6, hc,500)+搭接长 度LlE
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 前层+1)非连接区+搭 接长度LlE
非连接区=max(1/6Hn、 500、Hc)
顶层中柱主筋长度
锚固长度:判断直弯锚。
非加密区根数={(首层楼面标高基础顶部标高)-2Max(Hn/6,500, Hc)-2Lle-梁高}/非加密区间距-1
6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 Hn/3-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Max
(Hn/6,500,Hc)/加密间距+1
梁Hale Waihona Puke 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首层层高Hn/3- Max(Hn/6,500,Hc)梁高}/非加密区间距-1
外露长度:嵌固部位是Hn/3,非嵌 固部位是Max【Hn/6,500,Hc】 (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箍筋长度=(b+h)*2-8C+2*11.9d
箍筋根数按表中规定计算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1层层高— -1层非连接区Max (Hn/6,500,Hc)+1 层非连接区Hn/3+搭接 长度LlE
角柱
柱子计算时要注意:
一、柱嵌固部位 二、柱基础插筋构造
三、墙上柱、梁上柱 四、柱身变截面构造 五、柱顶部构造 六、框架节点核芯区
柱嵌固部位的判断
四种位置可判断为嵌固
柱基础插筋构造-弯折长度
柱插筋保护层厚>5d
柱插筋保护层厚度≤5d
hj>LaE(la) Max(6d, 150)
15d hj≤LaE(la)
柱插筋保护层厚>5d 柱插筋保护层厚度≤5d
间距≤500,且不少 于两道矩形封闭箍 筋(非复合箍)
100
间距≤ 10d 且 ≤100mm 100 Max(6d,150)
Max(6d, 150)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三 hj>LaE(l a)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一 hj>LaE(l a)
柱基础插筋构造-箍筋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
Max(Hn/6,500,Hc) -50】/ 加密间距+1
梁下及梁高根数=【加密区
长度Max(Hn/6,500,Hc)+ 梁高】/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 {层高-Max
(Hn/6,500,Hc)*2-梁高}/非 加密区间距-1
柱变截面——
变截面一侧有梁构造
柱变截面——
变截面一侧无梁构造(新增)
中间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
Max(Hn/6,500,Hc) -50】/ 加密间距+1
梁下及梁高根数=【加密区
长度Max(Hn/6,500,Hc)+ 梁高】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 {层高-Max
(Hn/6,500,Hc)*2-梁高}/非 加密区间距-1
顶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间距≤500, 且不少于两道 矩形封闭箍筋 (非复合箍)
柱插筋保护层厚度≤5d
100
间距≤ 10d 且 ≤100mm 100
15 Max(6d,150) d
15d Max(6d,150)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四、三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二、一
根数=(基础高度h-基础保护层C-起步距离100)/间距
墙上柱
柱变截面
框架节点核芯区
柱总结
1、嵌固部位是由设计者来指出的,嵌固部位影响箍筋个数 2、插筋弯折长度由基础厚度来确定 Max(6d,150)或者 15d
3、柱在基础内箍筋数量是由保护层厚度决定的
4、剪力墙上起柱插筋长度为1.2LaE 5、柱变截面下层钢筋弯折为12d 上层纵筋伸入下层由为 1.2LaE,增加一侧无梁节点 6、顶层柱增加机械锚固节点
D
8d
边角柱节点图:柱包梁
边角柱节点图:梁包柱
20d 柱外侧钢筋 300 300
顶层边角柱钢筋长度
柱外侧钢筋锚固长度B、C节点 的判断:
Hb-C+Hc-C<1.5labe时取B节点, 否则按C节点计算。
B节点算法:
柱内侧钢筋
50%的纵筋锚入梁内=1.5Labe,其余 50%的纵筋长度=1.5Labe+20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