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动物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大自然中动物的多样性。

2、养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立爱护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步知道动物在外观上都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大自然中的动物是多样的。

5、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6、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活动重点:重在引导学生明白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并且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初步知道大自然中动物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三年级个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择各种各样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从,动物的特征、物怎样生活、物的运动、物与我们这个方面介绍各种各样的动物。

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阶段:观察研究阶段活动一:动物的特征活动目的:1.初步知道动物在外观上都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大自然中的动物是多样的。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过程:1.猜动物(1)观察各种动物的图片。

(2)一人说特征,一人猜名称。

(3)交流:怎样让对方猜得快?(4)小结:抓住动物的显著特征介绍。

2.看特征说动物(1)让学生说出教材图片中显示出来的特征。

(2)思考:还知道它们的什么特征?(3)说出这些动物的其它特征。

3.说说其它动物及其特征。

(1)思考:还知道些什么动物?(2)说说其它动物的特征或情况。

4.看特征,认动物。

指导要点:*选择特征明显易区别的动物。

*抓住某一动物的部分显著特征是教学要点,也是令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对学生说出的内容要有确切的评价,如果学生说错要纠正。

活动二:介绍喜欢的动物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过程:1.了解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图片后,描述与讨论猫的身体结构、耳朵、眼睛、牙齿、舌头、脚爪、肉垫、胡须、尾巴;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和活动时间,例如喜欢吃什么、怎样抓老鼠等等。

2、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3、看脚印,编故事。

(1)仔细看图。

(2)小组探讨。

(3)自己编。

(4)小组交流。

(5)大组比赛。

(6)师生评价。

指导要点:以佳佳提出“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引入。

可依据教材提出“猫是怎样捉老鼠的?为什么猫晚上行走自如?”等问题,增强探讨的气氛。

猫的这些特征是跟猫的夜间活动环境相适应,即动物的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要抓住动物各方面的特征。

课前了解学生介绍的可能性,准备一些图片。

作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例如首先可以分析:“这是哪三只小动物留下的脚印?他们分别经过这里,发现了一堆食物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多请几个学生说。

讲故事时,可放一些背景音乐。

活动三:动物怎样生活(一):观察动物的生活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多样的。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爱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和“佳佳”一起“说一说,动物怎样生活”看图讲故事。

(1)观察,思考: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动物在干什么?(2)交流。

2.说说其它动物的生活情况。

指导要点*把“动物怎样生活”分成这两个小问题可以降低难度。

*重在引导学生明白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并且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二):给动物找食物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动物有不同的食性。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与小实验(喂饲)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爱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观察图片并讨论:(1)它们各吃什么食物?(2)讲讲其它动物吃什么食物。

2.分类活动。

(1)讨论:这些动物吃的食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先把食物分类:动物性的、植物性的、动物和植物混合性的。

(3)再做食性分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

3.喂饲小动物。

(1)分组给小龙虾喂各种食物,并做观察记录。

(2)讨论:小龙虾是属于吃什么的动物?指导要点:*以“文文”提出的“蚕吃桑叶,其它动物吃什么?”来引导。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订正。

*预先饲养一些小龙虾,上课前饿几天,以增加喂饲效果。

*小龙虾的食性以学生的小实验为依据。

活动三:动物的运动(一):模仿动物的运动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与模仿使学生初步知道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样的。

2.通过分类知道有的动物只有一种运动方式,有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模仿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爱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游戏与观察: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

(1)模仿天空中生活的动物:……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2)模仿水中生活的动物:……在水中游来游去。

(3)模仿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在爬行、在走、在奔跑、在跳跃,等等。

2.讨论探究:动物不同的运动本领与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1)小组讨论。

(2)交流。

指导要点:*要求学生边模仿边说:是什么动物?有什么运动本领?用身体的那个部位在运动?生活在哪里?在干什么?*抓住上一活动“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动物做详细的探究,最后归纳出:动物的运动本领跟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二):各不相同的运动方式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类使学生知道有的动物只有一种运动方式,有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2.使学生初步知道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爱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观察,讨论:这些动物有哪些运动本领?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1)分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指导要点*要求学生交流的内容要有具体的动物例子。

*尊重学生的意见,纠正其不正确的地方。

活动四:动物与我们(一)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与讨论,使学生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与人类关系亲密。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动物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观察并讨论:(1)观察书上5幅动物帮助人们工作的图片,思考:这是什么动物?它在帮助人们做什么?(2)思考:还有哪些动物会帮助人们工作?(3)引导学生小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2.观察并讨论:(1)观察,讨论:养鸡场为人类提供了什么?(2)思考:还有哪些动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3)讨论:动物还为人类提供了什么?(4)小结:动物的确是我们离不开的好朋友。

指导要点:*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从人类需要衣服、药品等多方面讨论。

(二)我国的珍稀动物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欣赏与阅读:(1)欣赏书上的照片。

(2)了解相关资料。

(3)自由介绍其它珍稀动物。

2.讨论:什么叫“珍稀”?指导要点*相关介绍可先由学生发言,再由教师补充。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再补充一些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举措。

(三)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活动目的:1.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体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动物、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活动过程:1.讨论:(1)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2)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指导要点:*爱护动物就是要善待动物,包括供给人类生活需要的动物。

讨论要落实在山带动物的具体行为上。

各种各样的动物活动班级:三年五班设计教师:王朝辉活动时间:2005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