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统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3.炮制工艺研究 目前, 中医临床常用的配方中 800 多种饮片尚无统一炮制工艺规范, 存在着中国药典和 部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和企业规范三种。同一品种因炮制方法不同在执行中 出现了许多矛盾,这就造成至今全国范围内还存在着“一药数法”和“各地各法”的现象。 由于各地炮制方法不同,限制了“饮片”的大流通,所谓中医的“一方吃全国”至今难以实 现。同时,这些规范中有些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地方炮制经验,工艺描述简单,缺少必要的 工艺技术参数,有碍传统炮制工艺的传承。近年,广大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较多研究, 现就代表性药物的工艺研究工作总结如表 1。
38
39
40
41
42
43
白术内酯 I、 白术内酯 II、 辅料蜜糠用量为 50%(占药材质量的百 蜜糠用量、 炒制温 白术 建昌帮 正交设计 白术内酯 III、 分比),炒制温度为 200 ℃,炒制时间 度和炒制时间 苍术酮、醇浸 为 5 min 出物质量分数 芍药苷、芍药 浸润温度、 浸润时 加 60 ℃的水,浸润 l h,闷润 72 h,饮 白芍 樟帮 正交设计 内酯苷、水溶 间、闷润时间、切 片切制厚度为 0.5 mm 性浸出物含量 片厚度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911) [通讯作者] 颜冬梅(1980-),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教学及科研。E-mail:yanli1999@
江西樟树、四川江津、湖南沅江)的炮制品均有新化合物,但除四川产的外其余产地枳壳总 化合物成分减少[5, 6]。炮制对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江西法黄酮苷类成分 (新橙皮苷、柚皮苷)及生物碱辛弗林的量均较药典法低[7, 8],且在樟帮饮片中分离得到一 个新化合物橙皮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9]。 但也有研究显示[10]枳壳经麸或蜜麸炒制后黄酮 苷类成分呈上升趋势,且江西法饮片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药典法高,脂溶性成分呈下降趋势; 而经发酵霉变后枳壳黄酮苷类成分明显下降,但脂溶性成分的量明显上升。此外,蒋以号等 [11] 的研究显示枳壳炮制前后其水溶性部位的 HPLC 指纹图谱相似,但不同炮制方法对脂溶 性部位中的 14 号峰的含量的影响程度不一,且麸炒品比生品枳壳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有更 强的促进作用,建议脂溶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炮制方法的依据。 四制香附为建昌帮独有品种,研究显示四制香附中挥发油及其他化合物种类较醋制香 附、生香附多,α-香附酮含量也高于其他品种,且四制香附及其石油醚部位抑制子宫平滑肌 收缩的作用均优于α-香附酮和生香附[12-14]。 炆法为建昌帮特有的炮制方法,炆地黄为代表性品种之一。王小平等[15-21]从炮制前后低 聚糖、多糖、还原糖及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角度,研究对比了地黄不同炮制方法的优劣,结 果认为建昌帮炮制品优于樟帮法和药典法;同时,熟地黄的 HPLC 指纹图谱结果也表明, 建昌帮炆熟地黄与炖制地黄、 蒸制地黄的指纹图谱差异明显,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炖制与蒸制 地黄为一类,而建昌帮炆熟地黄为另一类。 厚朴生品辛味峻烈,刺激咽喉,故临床常炮制入药。姜制不仅能消除对咽喉的刺激,还 可增强宽中和胃功效。 樟帮姜厚朴炮制方法与药典姜厚朴存在较大差异, 在姜汁炒干后闷润 至出霜方可使用,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研究结果显示樟帮特色姜制法中厚朴酚、和厚朴酚 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并伴随新物质的产生和个别原有物质的消失, 且能更好地降低生厚朴 的刺激性,并表现出显著优于生品的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同时也强于药典姜厚朴;此 外,对胃肠道的促进作用,樟帮姜厚朴也更为出色,且出霜者更佳[22-25]。 樟帮法白芍饮片着色独特,其薄如纸,药效显著,名扬四海,素有“白芍飞上天”的说 法,现有酒炒法、煨法等改良炮制法,研究显示炮制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均有不同程 度降低,但煨品和酒炒品降低最少,且樟帮法饮片表现出优于药典法饮片的解痉、镇痛、活 血作用[26, 27]。 2.2 一般性研究药材 沙润是建昌帮的特色软化药材方法, 采用此法可以较好地避免樟帮法及药典法所造成的 槟榔碱的流失[28]。鸡内金的建昌帮法炮制因在砂炒前进行了切制,片状大小相等,受热均 一,较樟帮法更利于医院药房贮存和调剂,且外形美观又实用,可避免因卷曲压成碎末影响 临床使用[29]。从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来看,建昌帮栀子较其他方法更优,且品种多[30]。而 樟帮麸炒泽泻中泽泻醇 B23-乙酸酯含量较生品及其他炮制品高[31]。 2.3 毒性药材 附子临江片、 煨附子为江西法特有品种, 研究表明临江片中的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 显下降,仅次乌头碱有少量残存,且个别成分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出现了盐附子样品中没有 的新的化学成分, 且含量较高; 而煨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高于樟帮黑顺附及药典 [32, 33] 法黑顺片 。 樟帮习用童便泡马钱,但因童便不卫生,气味难闻等因素而少用。研究发现,江西法及 改良江西法均可有效降低马钱子碱、士的宁含量,且含量较其他炮制品种低,但改良法采用 醋酸,获得容易且廉价,而在药效、指标性成分含量、毒性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研究者认 为可用醋制代替童便制[34-36]。 马兜铃酸 A 为马钱子神经系统毒性成分之一,而樟帮蜜炙马钱可使总提取物及马兜铃 酸 A 含量下降[37]。
标作为评价指标, 制定能反应其独特或优势临床疗效的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 再用此标准控 制生产,确保生产出优质的饮片以满足临床需要。 (2)樟帮炮制辅料讲究地道,归经如择,用量适度,疗效增强;建昌帮炮制辅料选料 独特、遵古道地、制备考究、一物多用。但对特色炮制辅料的作用有所欠缺,且无统一标准, 基本上是采用食品、饮品及调味剂的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特色炮制辅料作用的研 究,建立江西法炮制辅料的标准。 (3)樟建两帮饮片工艺考究,炮制精湛,风格独特;保持药效,发挥药效,独具特色。 但在实际临床中较少运用, 一为生产工艺多较粗糙和繁杂, 二为所采用的炮制工具较为落后, 影响了生产率,妨碍工业化大生产,以致不能大力推广使用。尽管临床优势明显,但工艺已 不能适应现代化饮片生产的需要,故要在遵循炮制原意基础上,对古法炮制工艺进行推敲, 对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限制所致的古法炮制中的不合理或是不尽完美的工艺和技术, 运用 现代制药设备和技术对其传统的炮制工艺进行再创新,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手段进行深 入研究,做到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炮制工艺,如果新法得当,则应弃旧立新。 (4)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尚无对樟建两帮特色炮制工艺与现代制药设备兼容性研究, 今后的研究应加强运用现代研究手段与制药装备, 对古法炮制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 打破传 统观念的束缚,研究适合樟建两帮炮制工艺的设备,创新和发展传统炮制工艺。 参考文献:
表 1 樟建两帮炮制工艺研究 药材 帮派 设计方法 指标参数 考察因素 优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凤眼片生枳 壳:柚皮苷、 1.发酵霉变凤眼 新橙皮苷含 片生枳壳:温度、1.凤眼片生枳壳:温度 28 ℃,相对湿度 量, 外观性状; 时间、湿度;2.凤 92%,发酵霉变时间 3 D。2.凤眼片麸炒 枳壳 樟帮 正交设计 2.凤眼片麸炒 眼片麸炒枳壳: 柚 枳壳:25%麦麸,锅内温度 200 ℃,炒 枳壳:炮制时 皮苷、 新橙皮苷含 制 120 S 间、温度、麦 量、色度差 麸用量 柚皮苷、橙皮 苷、新橙皮苷 炮制时间、 加蜜糠 炮制时间 80 S,加蜜糠量 0.01 g.g-1,炮 枳壳 建昌帮 正交设计 及醇溶性浸出 量、炮制温度 制温度 240 ℃ 物含量 栀子苷的量、 小鼠凝血时间 炒制砂温、 炒制时 油砂炒热均匀至 220 ℃, 炒碳时间为 栀子 建昌帮 正交设计 F 值、炭药吸 间 10 min。 附力及色泽度 缩宫素所致小 生姜、 食盐、 黄酒、 每 1 kg 药材用生姜 70 g,食盐 4 g,黄 香附 建昌帮 均匀设计 鼠痛经模型的 米醋用量, 炮制温 酒 0.3 kg,米醋 0.4 kg,在 180-190 ℃炒 镇痛效果 度,炮制时间 制 10 min 醋种类、醋用量、 马钱 樟帮改 马钱子碱和士 香醋,药液比(3:14),醋浸时间 l d, 正交设计 醋浸时间、 水漂时 子 良法 的宁含量 水漂时间是 1 d 间 厚朴 樟帮 星点设计 姜的用量、 炒制温 厚朴酚与和厚 姜的用量 15%,炒制温度 120 ℃,炒制 -效应面 度、炒制时间、出 朴酚质量分数 时间 12 min,出霜时间 7 D 法 霜时间
江西传统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颜冬梅,李娜,张金莲,龚千锋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4)
[摘要] “樟帮”和“建昌帮”是江西传统炮制技术的代表,因其独特的炮制加工技术,一 直在业界享有盛名。本文对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近年在文献工作研究、炮制机理、辅料作 用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以提高对“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的认识, 促进江西传统炮制技术和加工方法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 传统炮制;樟帮;建昌帮;进展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按中医用药的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方法和技 术,也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鲜明 特色和一大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日益重视对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樟帮、建昌帮、京帮和川帮合称为炮制界的四大帮派,江西樟帮和建昌帮占了中药炮制的半 壁江山,是旴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建昌不行”之说。 樟帮因其上乘的中药选料,精良的炮制技术,花色齐全的品种,享有“南国药都的美誉”; 建昌帮以擅长传统饮片加工炮制、药材集散交易著称,饮片切制风格独具特色。本文以樟帮 和建昌帮为研究对象,介绍其近年在文献研究、炮制机理、炮制工艺、辅料作用等方面的研 究概况,以为更好弘扬发展江西传统炮制技术,全面系统了解樟帮、建昌帮炮制工艺特色提 供依据。 1.文献研究工作 随着现代新兴技术的涌现, 传统制药技术已濒临失传和湮灭, 进行樟建两帮炮制工艺特 色的文献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以龚千锋为代表的药学工作者[1, 2]通过查阅历史记录、寻访樟建两帮后代的方法较为系 统地整理总结了樟建两帮的起源、发展、历史、炮制特色,收集归纳了樟建两帮中药传统炮 制方法, 该项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樟建两帮炮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樟帮的炮制风格集中体现于 “药为医用,药为病用”。而建昌帮的炮制风格主要是“工具辅料独特,工艺取法烹饪,讲 究形色气味,毒性低疗效高”。 此外,对樟帮和建昌帮中的具体炮制方法、具体炮制品种也进行了文献工作研究。如对 煨附子、炆熟地、姜汁制天麻、药汁制半夏等特色炮制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总结[3];总结了炆 法的传统炮制工艺和炮制原理,并提出了炆法新工艺的改进思路[4]。 2.炮制机理研究 药物经过炮制后, 药性和临床功效势必发生变化, 而这一变化及其规律就是中药炮制机 理研究的内容。古代用“盐制入肾,醋制入肝,酒制升提”这一简单而生动的理论来解释中 药炮制机理,但传统解释已经不能满足中医药文化交流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药学工作 者重点研究了枳壳、地黄、香附、厚朴、白芍等的炮制机理,对槟榔、鸡内金、泽泻、栀子 等的炮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此外,对一些有毒中药如附子、马钱子、马兜铃的炮制 机理也做了一定研究。 2.1 重点研究药材 枳壳为江西地方特色道地药材,炮制方法与众不同,药典法为麸炒,樟帮法为稍稍发酵 后再麸炒, 而建昌帮法为蜜麸炒。 研究者们主要从炮制对化学成分量的改变方面对其进行了 研究,包括黄酮类、挥发油类和脂溶性成分。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的量、比例及种类都发 生了变化, 但江西法饮片与药典法饮片的挥发油含量无显著差异, 且 4 个主产地 (江西余黄“气味纯真而独厚,补血而不凝滞”,原因为炆制时加入了黄酒、陈皮、 砂仁等辅料, 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辅料的加入有利于地黄中低聚糖向单糖的转化, 且会引入新 [46, 47] 化学成分并使已有成分发生量的变化 。 5.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对江西传统炮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总结、炮制机理、炮制工艺、辅 料作用等方面,研究的品种较多,但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现有工作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 (1)炮制机理、饮片质量研究方面,目前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从化学成分量的改变入 手,较少选择和疗效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今后的研究应在对饮片性状、检查、含 量测定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更多地以临床疗效为导向, 选择和疗效密切相关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