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机械运动
臵发生改变,飞行员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 航空母舰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解析】选D。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 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
知识点2
运动的描述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 课标要求 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 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位置 的变化。 1.机械运动:物体_____
2.参照物: 标准 的物体。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2)测量工具:刻度尺。
①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15 cm 分度值_____ 1 mm 。 如图,刻度尺的量程______,
②测量时:四会。
量程 和_______ 分度值 选择。 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_____
零刻度线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 紧靠 b.会放:_________ 平行 不能_____ 歪斜 。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 正对 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_____ 数值 和_____ 单位 。 d.会记:结果有_____ 10.50 cm 。 如图所测量的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
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 ,是相对匀变速 运动讲的。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必须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匀 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 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叫作匀
变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为了
描述物体的运动,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反映它的运动快慢
s t
4.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 v
计算。
【拓展延伸】物体运动的其他形式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运动(或是大小,或是方 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即a=0) 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
【精讲精析】选C。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有刻度的一 边要跟被测物紧贴,这样便于准确读数;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 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不能歪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 整数刻度线要与被测物的起始端对齐。A、D选项没有将零刻度 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且D选项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B选 项没有将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故选C。
(3)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其他整刻度
线为“零”起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等于终端刻度值减去“零”
起点刻度值。 (4)记。 ①估读时,若被测物体的末端和整刻度线对齐,估读数字是 “0”。 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后记录的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与 测量值一致。
【易错警示】当估读值为0时,0不可以省去,如1.20 cm或 1.00 cm中,所有的0都不可以省去。
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
4.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
有些待测的长度隐含在物体内部,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
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例如 ,要测硬币的直 径,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典例1】(2012·盐城中考)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 确的是( )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要抓住三点:
能的情况:以地面为参照物,一是静止,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
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乙车运动情况较简单 , 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高频考点3 中考题眼
速度的相关计算
①公式 v
s 及变形公式的应用 t
②匀速直线运
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③图像的应用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参照物 。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所选的_______
不同 。 结论一般_____
知识点3
速度及平均速度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标要求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经过的路程 路程___ 长 的运动得快。 (1)相同时间,比较___________, 所用时间 时间___ 短 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_________, 2.速度: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1)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 路程与时间 之比。 (2)定义:___________
第一章 机 械 运 动
知识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 课标要求 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 米(m) 。 ①国际单位:______ ②常用单位及换算。 103 106 109 μ m=_____nm 1012 1 km=____m=____mm=____ 10 100 1 m=___dm=____cm
参考答案:(1)地面 静止
高频考点1 中考题眼
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估测 ②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长度的估测:常识性了解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如一拃的长度 大约为20 cm、手掌的宽度约为10 cm、一步的长度约为70 cm等。 2.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1)选。
①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大于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且要考虑测量的可行性。 (2)放。 ①对齐零刻度线。 ②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 ③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
动;当加速度和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是一种
理想运动过程。 “变加速运动”是相对于“匀变速运动”而言的。我们把加速 度(或合外力)恒定的运动称为“匀变速运动”,把加速度(或合 外力)变化的运动称为“变加速运动”。
【典例3】(2012·湘潭中考)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冲上斜 面,用照相机每隔0.5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 示。
;
【解析】由测量记录来看,估计值前一位数字“8”的单位是mm,
故分度值为1 mm;17.28 cm与其他五个测量结果相差较大,且准 确值不一致,因此是错误的;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而 18.805 cm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两位,不符合要求;因此这 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该取l1、l2、l4、l5四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又 因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故结果应取18.82 cm。
【方法归纳】刻度尺的读数
【变式训练】(2012·安徽中考)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 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长度的测量。观察尺子的分度值 ,测量
的起点数值。本题起点为0刻度,读数时要用直尺一直角边与尺
子边重合,移动并使另一边刚好接触叶子的右边,这时垂直于尺
子的直角边所对应的刻度值为叶子的长度数值 ,读数为2.80 cm 左右。 答案:2.80(2.78~2.82)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 量记录是: 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 l5=18.80 cm、l6=18.805 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
2.时间的测量: 60 3 600 。 (1)单位及换算:1 h=___min= ______s (2)测量工具:钟表。 3.误差: 测量值 与_______ 真实值 之间的差别。 (1)概念:_______
(2)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 ①_________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 可以减小,_____ 错误 可以避免。 (3)误差和错误:_____
s t 。 (3)公式:_______ v
3.6 (4)单位及换算:1m/s=____km/h 。 (5)类型:
不变 的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_____
变化 的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_____ 3.平均速度及测量: 比。 (1)平均速度:总路程与总时间的___
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
【典例2】(2013·武汉中考)“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 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
【拓展延伸】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 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 的原则。
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
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
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 ,然后用总长度除以
这些物体的个数,就得到待测物体的长度。
答案:(1)1 mm
(4)18.82 cm
(2)17.28 cm
(3)18.805 cm
高频考点2
中考题眼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参照物的选取 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1.参照物选择原则: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