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
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邰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
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县召署幕门侯吏。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
”问何以知之。
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
邰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
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
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
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
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
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
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
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
年八十余,卒于家。
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B.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C.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D.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C.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 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
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邰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
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B. 李邰审时度势,机智应变。
李邰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 李邰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
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但因受人请托的事被罢免了官职。
D. 李邰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
李邰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②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答案】(1)C(2)D(3)A(4)①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②凡是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
【解析】【分析】(1)本题中,“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意思是“窦将军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交往”。
“骄恣”是“骄傲放肆”之意,应紧跟“专权”后,排除A、B两项。
根据该句句意可知,“愿明府一心王室”意思为“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可知“王室”做句子的宾语,应在“室”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D项,“王室成员之死”说法错误,“崩”指的是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
故选D。
(3)A项,“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错误,根据原文“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可知,这两位使者是朝廷派出“观采风谣”的。
故选A。
(4)本题,①中“发”,出发;“发京师”,从京师出发,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宁知……耶”,难道知道……吗;“遣”,派遣。
②中“交通”,交往,往来;“为”,被;“唯”,只有;“豫”,参与。
故答案为:⑴C;⑵D;⑶A;⑷①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②凡是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李邰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
(他的)父亲李颉,以儒学著称,官做到博士。
李郃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
(李郃)擅长《河图》《洛书》、风角和占星术,外表质朴,没人知道他。
县府召他做幕门候吏。
和帝即位后,分派使者,都穿平民服装单独巡行,(他们)各自到州县,采集关于风土民情的歌谣。
有两个使者应该到益州,(他们)到李郃的馆舍投宿。
当时正是夏天晚上,在外乘凉,李郃便抬起头看天,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个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过。
”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李郃指着星星告诉他们:“有两个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可以知道这件事。
”三年以后,使者中有一个人担任汉中太守,而李郃还在做小吏,太守看重他德不显露,召(他)做户曹史。
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全国的郡国都送礼庆贺,郡守也派了使者前往。
李郃进谏道:“窦将军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交往。
”太守坚持派人前去,李郃不能阻止,就请求让自己同行,(太守)同意了。
李郃于是在沿途故意滞留不前,来等待事情变化。
(李郃)走到扶风,而窦宪到封国自杀,(他的)党羽全部被杀,凡是与窦宪有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
李郃在这一年中被推举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尚书令,又被授予太常一职。
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
(李郃)担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请托的事被免官。
安帝去世后,北乡侯即位,(李郃)又担任司徒。
等到北乡侯生病,李郃暗中与少府河南人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劳不显著。
第二年,(李郃)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仍有灾异,被(皇帝)策免。
将作大匠瞿酺上书说李郃“暗中筹划立君大计,目的是安定社稷”,于是(皇帝)才记下(李邰)暗中筹谋的功劳,封李郃为涉都侯,李郃辞让不肯接受。
(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
(他的)门生上党人冯胄独自制了丧服,内心哀悼了三年,当时的人认为很奇怪。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贷》)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1)第一则材料中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教育原则。
(2)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
【答案】(1)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2)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
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解析】【分析】(1)本立足第一则材料内容分析,“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教。
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
体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教育原则。
(2)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孔子不但重视“行”,而且将“行”视作“言”的基础,即:先行而后言。
同时,这也是孔子划定做君子的重要标准。
孔子教诲如何做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
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
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行为,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
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故答案为:⑴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⑵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
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道:“您假若不说话,那我们传述什么呢?”孔子道:“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