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比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比
第二讲的主要问题
1、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结构体系有哪几类?其定义、特 点(抗侧刚度、侧移变形特点、适用建筑类别)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分几类?什么是剪力滞后? 3、框架支撑结构中,哪种支撑形式更有利于结构抗震? 4、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好吗?为什么? 5、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好吗?为什么? 6、什么是伸臂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主要用于什么结构? 7、钢结构高层主要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 8、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如何?
筒体(框筒,筒中筒,
桁架筒,束筒)和巨型 300
280
框架
260
240 180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2-5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的规定,是对结构整体刚度、抗倾覆能 力、承载能力以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指标。实际上当满 足高规对侧向位移、结构稳定、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等性 能的规定时,高宽比的规定可不作为一个必须满足的条件, 也不作为判断结构规则与否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专项审查的 一个指标。
2.10.1 最大适用高度(H max) • 建筑物高度 H 增大,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及刚度要求都
越高,建造成本相应提高,因此,在保障建筑安全使用的前 提下,建筑物的最大适宜建造高度Hmax应有一合理值。高层 混凝土规范中,Hmax 主要以以下三个因素确定:
1)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2)建筑场地类别; 3)建筑结构体系及设计方法。
后符合本表的要求.9度时应专门研究; 4.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以及9度抗震设防的表列其他
结构,当房屋高度超过本表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 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5.甲类建筑,6、7度时宜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 本表的要求,8度时应专门研究;
6. 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 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 《混凝土高规》规定了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 Hmax(m),主要分为A级高和B级高度。
1)一般(限制)高度:A级高度; 2) B级(限制)高度:超过A级高度的限定时,按B级 (限制)高度设计;
B级高度的设计要求严于相应的A级高度的建筑 结构。B级高度的钢筋砼高层建筑一般不采用框架 体系,9度抗震设防区不宜建造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高宽比的计算: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为房屋的高度H与建筑平面宽度B之比。
房屋的高度H,对不带裙房的塔楼,即为地面以上高度 (不计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对带有 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超过其上部塔楼的面 积和刚度的2.5和2.0倍时,可取裙房以上部分的高度作为计 算高宽比时房屋的高度H。
• 房屋高度超过B级高度的规定时,设计应采取更有效
的加强措施,并应有可靠依据,或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论
证。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Hmax(m)
A级高度 表2-2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剪力墙
全部落地剪力墙 剪力墙
部分框支剪力墙 框架-核芯筒 筒体 筒中筒 板柱-抗震墙
非抗震 6度
70
60
150
130
150
140
130
120
160
150
200
180
70
80
7度
50 120 120 100 130 150 70
8度0.2g (0.3g)
9度
40 (35) -
100 (80) 50
100 (80) 60
80 (50) 不应用
100 (90) 70
120 (100) 80
房屋的平面宽度B,一般矩形平面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 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对突出建筑物平面很小的局部构件 (如楼梯间、电梯房间屋等建筑)适用,最一大高般度及不适作用高为宽 建筑物计算宽度。
比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 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 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 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 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 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 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第三、四讲
第 2 章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3、4)
2.9 抗侧力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高宽比 2.10 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 2.11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2.12 基础形式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2.10 抗侧力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高宽比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究 ,9 并度 采抗 取震 必设 要防 的、 加超 强过 措表 施内 。高
度 的 房 屋 , 应 进 行 专 门 研
注:1.表2-2 、表2-3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 2.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
墙结构; 3.类建筑,6、7、8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
30 (40) 不应用
B级高度 表2-3
框架—剪力墙
剪力 全部落地剪力墙 墙 部分框支剪力墙
框架-核芯筒 筒体
筒中筒
170
160 140 120 (100)
180
170 150 130 (110)
150
140 120 100 (80)
220
210 180 140 (120)
300
280 230 170 (150)
房屋建筑适用最大高度及适用高宽 比
表2-4 钢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6、7度 (0.10
g)
7度 (0.15g)
8度
9度
(0.20g)
(0.30g)
(0.40g )
框架
110
90
90
70
50
框架-中心支撑
220
200
180
150 120
框架-偏心支撑(延性墙 板)
240
220
200
180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