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科护理制度

精神科护理制度

一、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一)副主任护师(含主任护师)岗位职责(1)在护理部主任与护士长领导下,负责指导本病区(部门)护理业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

(2)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与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等。

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

(3)指导和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疑难病例护理会诊等;协助护士长组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学术讲座和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4)指导和参与修定本病区(部门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计划。

(5)协助护士长对本病区(部门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6)参与临床教学,指导带教老师完成带教工作。

(7)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动态,积极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撰写科研论文。

(8)对全院、特别是本病区(部门)护理质量管理、护士在职培训及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主管护师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在护士长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工作。

(2)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与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等。

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

(3)指导和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疑难病例护理会诊等。

(4)参与分析、讨论护理缺陷,提出防范措施。

(5)协助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参与临床教学,负责小讲课和护生考核评价工作。

(6)协助护士长进行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

(三)护师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在护士长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等。

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

(4)参与科室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等。

(5)参与对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

(6)参加科室护理缺陷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7)参与科室护理管理工作。

(四)病区护士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在护士长领导和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任务,防止缺陷事故发生。

(3)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等。

(4)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5)参加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

(6)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7)指导护生和护理员的工作。

(五)护理员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在护士长领导及注册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协助护士完成部分非技术性工作,如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进食、排泄、沐浴等生活护理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参与病区环境和秩序的管理,保持病房整洁与通风,协助做好病区清洁消毒等工作。

(4)不得承担重症监护患者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不得承担口腔护理、压疮护理、吸痰及气管切开护理、胃管及鼻饲护理、尿管及泌尿系统护理,不得给骨折及带有引流管的患者翻身、更换床单等。

三、精神科入院制度1、一般病员应根据病情进行卫生处理后,由护理人员送人病房。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者、极度不合作者可免浴,直接送入病房。

¬2、办公室护士接到新病员病历后,应立即阅读门诊病历及入院护理记录,通知医师;向家属了解简要病史后,安排家属向医师介绍病情;做病历牌、诊断牌;执行新病员的长期与临时医嘱;发饮食通知给营养科。

3、总务护士负责清点病人衣物,并予以登记,应与家属做好交接手续,必要时为病员衣物作好标记。

4、由专业护士检查入院处置情况:①病员身上有无违禁品。

②头发、内衣有无寄生虫。

③所带日用品是否恰当。

④卫生处置情况(包括理发、洗澡、更换衣裤、修剪指甲等)。

5、给病员安排床位;向病员及家属介绍专业护士、主管医师及病区其他工作人员;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探视制度、物资保管制度、作息制度、饮食、卫生等制度及休养员组织。

6、测体温、脉博、呼吸及体重并记录;了解病情进行入院风险评估,并详细书写护理记录。

¬四、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1、护理对象(1)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有极严重的自伤、自杀危险。

(3)受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4)脑立体定向手术后的病人。

2、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

每班评估病情,并做好护理记录。

(2)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1、护理对象(1)尚不需特护的重症病人,如中毒、脱水、自杀、癫痫发作、木僵、谵妄、昏迷、瘫痪、外伤病人;心、肝、肾功能衰竭,或身体极为衰弱,或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严重的抑郁自杀、自伤和极度紧张兴奋者,或严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觉所致的自杀、出走、伤人、拒食者。

(3)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者,如ECT者,以及大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或有明显不良反应者。

(4)入院一周内的病人。

2、护理要点(1)安置重点病室,严格监护,其活动不能脱离护士视野,实行封闭式管理。

需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接班。

(2)病人以在重症病室内活动为主,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护,物品由工作人员管理。

(3)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予以约束时应做好基础及安全护理。

(4)对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生活者,应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5)每天测生命体征一次,每天评估病情,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二级护理:1、护理对象(1)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好转且稳定。

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或仅有一般的躯体疾病者。

(2)生活自理尚有一定困难需协助者,或年老体弱、儿童病人等。

(3)有轻度自杀、出走念头的流露,但能听劝说且无行为者。

2、护理要点(1)安置在一般病室,以半开放式管理为主。

生活物品可由病人自行管理。

可在病室内自由活动或在工作人员陪护下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2)定时巡视,评估病情及治疗反应。

(3)督促或协助其进行生活料理,如梳洗、饮食、衣着、大小便等。

(4)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参加工娱、体育等各项活动。

(5)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

(6)护理记录每周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四)、三级护理1、护理对象(1)症状缓解、病情稳定、等待出院的康复期病人。

(2)无自伤、自杀、冲动、出走危险的病人。

2、护理要点(1)安置在一般病室,可酌情实施开放管理。

用物自行管理。

在规定时间内可自行外出散步或购物,周末可回家或探友。

(2)评估病情,了解病人出院前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并帮助解决心理社会问题。

(3)请病人参加休养员委员会,与其商讨制定劳动技能训练计划,鼓励每天参加院内工娱及体育活动,为出院恢复工作、学习等做适应性准备。

(4)每2周做护理记录1次。

住院半年以上且病情稳定者每月护理记录1次。

五、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是精神科管理极为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危及医疗护理工作的秩序,应引起各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2、精神科病房要求布局设施合理、简单,避免死角,避免有棱角、尖硬的建筑体出现,避免有悬空的管道铺设,电源插座要设置在病人触摸不到的地方。

最好有专门放置卫生工具的收藏室,便于加锁管理。

3、在精神病人生活、医疗活动的范围内,禁止放置方凳、单人椅,扫帚、拖把、玻璃器皿等日常用品,以防止病人冲动时用这些物品作为“武器”,造成不良后果。

病人使用的茶杯、餐具、面盆等日用品,宜采用轻便、不易破碎的塑料或不锈钢制品。

4、病区门锁、窗栏、家具等有损坏应及时维修,并注意及时清理修理后遗留的废弃物与工具。

窗玻璃或玻璃器皿破损后,应及时清理碎片,不得遗留在病人活动区域内。

5、病区的大门和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备餐室、库房、浴室等各室门均应随手关门。

工作人员进入单人病室及以上各室时应防止与病人同时锁在一室内,在离开以上各室或病室前,应巡视证实确无病人在内时方可锁门。

当医技科室或后勤部门人员进入病区工作时,病区工作人员有权进行安全指导,在他们进出时,应督促检查大门及各室门是否关好。

6、各类危险物品严格管理,执行交接班制度。

病人需使用时应在工作人员看护下进行,有伤人、自杀企图的病人必须由工作人员代为使用。

7、凡携带器械物品进入病室进行护理或治疗,操作前后均应清点(如体温表、注射器等)。

废弃的空安瓿、棉签等物品也应及时清理,不得遗留在病室内。

8、安眠药、麻醉药、腐蚀性的清洁消毒剂及小药柜药品均应分别加锁管理。

发药时加强检查,证实病人确已服下后方可离开,以防蓄积药物。

9、凡入院、请假离院和临时外出返院的病人,均应进行危险品的检查。

病人入院时,须向家属介绍物品保管规则、探视制度及安全制度等,要求家属遵守医院有关规定。

10、探视时间内,病区应安排固定班次的人员,负责接待探视人员。

检查探视人员送来的物品,防止将危险品交给病人或遗留在病房内。

探视人员离开时,严防病人趁机混入出走。

11、精神病人户外活动的范围,应在没有死角、不影响工作人员视线,便于巡视的安全场所。

在户外开放之前应先清理开放场地,保证没有碎玻璃、砖头石子、铁丝、铁钉、木棍等危险物品,方可带病人进入此场地。

12、带病人离开病区时,工作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外出前应了解病情,外出时应不离其左右,密切观察病人的动态,必要时予以适当的扶持。

集体外出时,应清点病人,同时必须有3位以上工作人员陪送,分散于病人的前中后,以防止病人在中途出走。

13、备餐室内的开水炉及微波炉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完毕随手关锁备餐室门,防止病人进入。

病人饮用水及洗漱用水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14、病人应在规定区域吸烟,严禁在床上或病室内吸烟,烟头应丢在痰盂或烟灰盒内。

15、病室内燃点蚊香时,应注意安全放置,加强巡视,防止病人以此为火源而酿成不良后果。

蚊香燃尽应随时收回蚊香架,不得在病室内。

16、夜班工作时,至少应有工作人员一人负责病区巡视,巡视范围包括一切对病员开放的不关锁区域,巡视到病人床头,两次巡视时间不得长于30分钟。

17、工作人员妥善保管钥匙,不得遗留在锁孔内或病室内,严防病人取走,更不应交给病人及陪护开门。

18、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病区工作人员守则》,工作人员的家庭地址及通讯联系方式,都应对病人及病人家属保密,平时也不应在病人面前议论其他工作人员的私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