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案例汇编

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案例汇编

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案例一、研究目的中学生早恋是当今学校教育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令教师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

如果处理不当,非常容易让学生情感上受到伤害,还可能会使两个原本性格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变得心情抑郁和学习成绩退步。

更有甚者还可能会使学生离家出走。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躁动期,其心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尤其是中学生,其内部需求已接近成人,但因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经济上尚不能独立,所以在需要的满足上往往要受到很多限制,于是便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如若教育不当,就会与父母产生隔膜,甚至滋生逆反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了,他们特别希望家长和老师把自己看成是平等的一员,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最讨厌“家长式”的喝斥,这方面的冲突如若得不到合理的调适,也往往会损伤其自尊心。

当然无论是逆反心理的产生还是自尊心的丧失,都会使之丧失求知上进的动力和主动创新的精神,从而为早恋埋下祸根。

中学生早恋并非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以中学生生理变化为基础、心理变化为前提、社会影响为催化剂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是的,谁没有面对异性时第一次的怦然心跳?谁没有对中学时代那份感情心驰神往的追忆?因此对学生早恋的个案研究的有助于使这类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建立男女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帮助个案中的女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安然度过青春期。

对她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各案基本资料姓名:小Z 性别:女年龄:16 年级:高一性格外貌特征:活泼开朗,外貌较好,水汪汪的大眼睛,皮肤白皙,口齿伶俐,属于外向型学生。

三、个案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亲44岁,警察;母亲42岁,工人;双胞胎姐姐中专学生。

平日里父母上班都很忙,原本姐妹俩一起玩,相互照顾。

但中考后,姐姐进入中专,小Z进入高中,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圈,在一起时间就少了。

而且我校是寄宿制高中,一周只能回去一次,在家也就住1天半的时间,与家人相处的机会骤减,所以产生了孤单感。

家长期望两个女儿都能考入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

所以对孩子上学习的要求很高。

2、受教育情况:从小姐妹俩就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功课,不懂的地方相互切磋,两个人的成绩都算稳定,小Z的学习似乎更好一点。

中考后,姐姐进入中专,小Z则进入高中学习。

高中升学压力很大,看见姐姐考入中专后无忧无虑,还能天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小Z心理更加沮丧,心情也很郁闷。

学习成绩上不去,功课做不完,有的地方还不会做,从此小Z心里开始变得失衡,她渴望有人了解她,渴望有人能陪伴她,渴望有人能帮助她。

四、教师观察开学报到,小Z是少数家长用车接送的学生,父亲比较宠爱女儿,整理寝室内务卫生时,父亲全权包办,上至挂蚊帐、放行李,下至扫地抹灰,小Z则在旁一动不动,眼看父亲忙前忙后。

由此可见该生自理能力较差,在家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

小Z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但有些娇气。

开学那几天,因为想念家人,加上不适应学校半军事化管理,所以天天回寝室就哭鼻子。

她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所以其他女生都很照顾她,学习上和生活上尽量帮助她克服困难。

开学一个多月后,她便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但娇小姐脾气依然,经常说学校的管理严厉,食堂的伙食难吃等等。

小Z的爱笑爱闹的性格使她很快和周围同学打成一片,和男生的关系也不错,这也为后面的早恋提供了条件。

高一上半学期,小Z便和邻班的王某谈起了恋爱。

王某外表俊秀,喜欢打篮球,能说会道,是个阳光男孩。

两个人性格相似,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周五放学回家都相约一起走,周日返校也是一起来。

可是这段感情很快因为两人性格不合而告终。

小Z在寝室哭成泪人,谁劝都没用。

我利用值班时间,单独找她谈心,她哭着发誓说高中要一心学习,再也不谈恋爱了。

高一下半学期,她又和班中的赵某传出了恋情,据其他女生反映,赵某为人细心老实,平日里比较会照顾别人,小Z为了治疗内心的伤痛,便选择他做了男友。

很快的,没过2个月也吹了。

高二开学,小Z又和班级中另一个其貌不扬的汤某男生走在了一起。

这一次维持时间大约有一年,两个人平时在教室里比较低调,但晚上晚自习的时候两个人就坐在一起。

放学回家手牵手走路被老师看见过很多次,再三教育还是不行。

可是到了高三的时候,男生汤某以高三不能耽误学业为由,提出与小Z分手。

为此小Z再次受到打击,一蹶不振,并在我面前表示要痛改前非,高三一定要努力学习,再也不儿女情长了。

没想到高三一开始,她的身边又出现了原来第二任男友赵某的身影,两个人同进同出,值得庆幸的是两个人在高三阶段没有忘记学业,男生的功课比较差,就由女生帮忙补缺补差,两个人的成绩在高三阶段倒是达到了最高点,最后双双考入理想中的大学。

五、辅导过程第一阶段:以班集体为单位,讨论早恋这个话题。

我以“早恋利大于弊”和“早恋弊大于利”为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引经据典的同时紧密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明辨是非,畅所欲言。

在辩论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小Z 的反应,她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默不做声。

后来看见讨论的同学多了,她也加入了进来。

当然她的观点是利大于弊,因为她的成绩的确提高了。

等同学们发言结束后,我的总结性陈词中引用了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因早恋而卧轨自杀的例子告诫他们: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随着一个人的发育成长,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到一定的年龄,“爱”的意识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不必忌讳说“爱”。

实际上,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已经有不少的人在对“爱”这个词有着真切而又朦胧的感受了。

特别是在看了许多相关的影视和书籍后,就有更多的人产生了诸如此类的问题:“爱”是什么?我在“爱”吗?我可以“爱”吗?现实生活中,为“爱”恍恍忽忽者有之,苦恼烦躁者有之,甚至违法犯罪者也有之…… 因此,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理解并处理好这种“爱”,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中学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那种“爱”。

我们这里所说的“爱”,指的是异性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关系,是双向交流的,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需要成熟把握和彼此相逢,是人生的大事。

这对于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都不得是无法理解与承受的。

尽管你有爱的权利,也有表达的权利,但这权利并不是现在拥有,你们双方都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在爱的时机尚未到来的时候,过早地进入了爱的状态,你们渴望尝到甜蜜的爱情之果,结果只能摘下一棵苦涩的青果。

第二阶段:组织班级作文。

在辩论会结束的周末,我让学生以《我看早恋》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作文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用辩证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们既肯定了早恋给他们带来快乐,也承认恋爱会影响学业,在文章结尾大多数同学表了态:高中要以学业为主,不谈恋爱。

而当我看小Z的作文时,果然发现她对早恋的态度异常坚定,我知道未来有场难打的战役等着我。

第三阶段:辅以单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刚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就去女生寝室和他们谈心,以姐姐的身份告诫她们要珍惜自己的初恋。

然而嘴上答应的她们很快有人陷入了情网,小Z就是第一个。

看着她为爱兴高采烈的模样,我知道此时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

所以一直等到她和第一个男朋友王某分手,哭成泪人时,我才和她进行了第一次谈心。

交谈中,她告诉我因为不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习惯,加上身边没有家人的陪伴与照顾,所以内心非常寂寞与孤独,所以才会找男朋友。

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一场伤心,还不如不谈。

听了她这番话,我趁热打铁,和她说了许多关于早恋的害处。

我对她说:“我们应当知道,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学习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也是维系我们今后一生事业的基石,它需要我们投注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中学阶段,我们的身体迅速地发育成长,在各方面已长得接近成人,于是我们便希望真的成为成人,这也使我们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不但努力寻求自我,也探寻别人,弄懂男性和女性的秘密,更渴望与异性接触,满足情感的需求。

而一旦接触,很容易互生好感,继而产生爱慕心情。

但是,我们毕竟还没有成人,我们的人生经验明显匮乏,思想方法还比较单纯和幼稚,感情易于冲动和摇摆。

这些不成熟的因素,使我们并不能真正做到像成年人那样去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去决定和控制感情,去掌握分寸和火候,一旦堕入感情的漩涡,便会越陷越深,很难刹车。

久而久之,怎么会不耽误功课?又怎么能保证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她听了以后若有所思,问道“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对于早恋,我们需要认真严肃地对待。

一要保持冷静。

当你发现自己在“爱”了的时候,只要你冷静地想到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你也就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二是注意回避。

有意识地与令你“心跳”的人避免或减少一些接触和交往,慢慢地,他(她)在你心中的印象也就会淡漠许多。

三是转移心思。

最好把心思放到书本上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沉浸在 XYZ 和ABCD 中的时候,其它的一切就都不复存在了。

四要自我提醒。

这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点。

你要时时提醒自己:我还只是一个学生,只是个中学生,对于自己来说,“爱”是若干年后的事情。

”与她交谈后的一个学期里,她的确安静了许多,精力也投入了学习中,期末考试进入了年级前十名。

就在我认为她的问题已经解决的时候,有学生告诉我,她又恋爱了。

从此,我对她的教育就陷入了拉锯战中,也亲眼看见她的一段段感情经历。

八、成效分析与反思从严格角度讲,这个案例结果是无解的,既谈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

因为在高三阶段,小Z与赵某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双双进入了高校深造。

而之所以毕业前选择分手是因为小Z不希望在高考前影响赵某的情绪。

对于这些学生的想法。

我作为老师既无奈又理解。

早恋在学校已经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普通中学还是重点中学,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那在学生早恋问题上,教师究竟应该怎么做?我觉得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

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2、教育者不妨充担‘袒护者’的角色。

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

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袒护者”。

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

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

3、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时时刻刻尊重学生,以保全其独立的人格,完整的自尊和丰富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