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和音乐芈月传之西风篇

我和音乐芈月传之西风篇

我和音乐—2015年芈月传之西风篇过了这个寒冬,就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花开一季,亘古留香。

时间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水,泛着岁月的光芒,永远不知疲倦地向前涌动。

今天早上醒来的格外早,窗外的天都还没有亮。

和往常一样,这次也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

凭经验,一个人被惊醒后,即再难以入睡。

为了清醒清醒头脑,我打开喜马拉雅FM,偶然间听到一档正在播放周星驰电影插曲的节目,节目中正在播放电影《大话西游》的插曲《一生所爱》。

《一生所爱》开曲呼啸而过的风声,正如这几天极度严寒的天气,风萧萧兮,易水寒。

卢冠廷哀怜般的声音与无可奈何般的唱腔,极度形象地诠释了《一生所爱》的歌意和情怀。

从前现在过去再不来,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天边的你漂泊在白云外。

爱人独坐放眼尘世外。

若能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愁。

世间男女,一生所爱有千百种。

但只此两种,最符合歌中的意境和情怀。

一种是猜得中开始,却猜不中这结局;而另一种是既猜不中这开始,也猜不中这结局。

就好像即使能在苦海翻起爱浪,但在世间终究难逃避命运。

就像那句寻常的山花凋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有一种一生所爱既不在天边,也不在眼前。

从前过去不再来,现在既入苦海,便无回头;以后,人生如棋,起手无悔。

电影《大话西游》的经典之处,相信影迷们众所周知,而其中的插曲《一生所爱》的经典和情怀,却不为大多数人体会和认可。

而我却对其情有独钟。

这也是我对音乐的独有情怀,我用音乐体验生活,感知人生和命运。

所以,我才在以前偶有感怀的时候,写下了《我和音乐—谁明浪子心之王杰篇》《我和音乐—流行歌曲之情爱篇》《我和音乐之王杰歌曲明星鉴赏篇》等我和音乐系列文章。

今天,继续我和音乐的故事,于是有了《我和音乐—2015年芈月传之西风篇》。

何为西风?不是《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是人面西风桃花廋,箫人一曲吟思愁。

今天要讲的西风,就是刚刚落幕的热播剧,《芈月传》中的排箫插曲《西风》和同名片尾曲《西风》。

我个人认为,芈月传浩浩八十余集,其抓人心扉、引人共鸣的无非就是芈月一生中的三段情,与芈月饱经磨难、终成大业的一部无可奈何的生存史。

芈月的三段情,第一段就是与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才子、屈原高徒黄歇的两小无猜、刻骨铭心的至爱之情。

芈月一生中的三段情,也只有这段情,才可谓之天地有尽,此爱无期。

从童真无邪到情窦初开,再到年华垂暮。

那一声月儿,那两双见即是幸福的眼眸,从未改变。

同时,也只有这段情最为绝配无双、伉俪情深,但却又始终相敬如宾,似管鲍君子之交。

芈月与黄歇的爱情,最让观者叹惋和恻隐。

他们的爱情之路,总是给人千回百转的感觉。

好似触手可得,却又似镜花水月;好似生定同寝,死定同穴般般壮烈,亦似只要你好就再好不过般的从容。

芈月与黄歇这段情红尘百转,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只因大爱无言、大悲无声。

红尘中和现实里,何尝不曾有太多这样的人和事不断上演。

比起第一段情,芈月与秦惠文王、义渠王翟丽的后两段感情,也极尽爱恨缠绵、至死方休。

何为至死方休?因为秦惠文王、义渠王翟丽都是以死来结束他们与芈月的情缘。

也算是爱恨入土,方得始终。

芈月与秦惠文王的爱情,从那一句丫头和老伯,就可看出,此段情更像如长如父、高岸深谷的依靠之情和仰慕之情。

所以,芈月与秦惠文王的感情,更像亲情。

另外,秦惠文王对芈月,也具有点石成金的教化之情。

这也为芈月以后成为见识非凡、智慧卓绝,进而登上权利巅峰的女强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义渠王翟丽对芈月的爱,也是舍命不惜,千金难得。

只可惜芈月后半生除了与义渠王翟丽的儿女情长之外,心中还装有以前和江山社稷。

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壮士断腕,为了江山社稷行取舍之道,痛杀义渠王翟丽于朝堂之上。

《芈月传》热播之时,网络论坛和微信朋友圈里很多网友,常常热议芈月的这三段情,那一段更珍贵、更动人。

而我认为,世间很多事情,本就不具有可比性,更何况爱情。

仅凭一己一言、一己只念,那里说得清,道得明。

只是各自的利弊取舍不一而已。

但是,若非要把芈月的这三段情进行比较而论,我个人还是觉得芈月与黄歇的爱情,才最纯真无杂、令人神往。

为何?因从小到老,从生到死,是何等的浪漫和完美。

而秦惠文王与义渠王翟丽,只是从半路杀出来的情郎。

又因无欲无求,只求以心相交、相知是何等的大爱之至。

从芈月的那句,“子歇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子歇视月儿亦是如此”,就可知道芈月与黄歇以心相交、相知到何等程度。

而芈月与秦惠文王、义渠王翟丽的爱情,更多的夹杂着现实的无奈和命运的作弄。

芈月虽懂得秦惠文王盖世英雄的情怀、气吞山河的气度,与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孤独。

秦惠文王也懂得芈月不同于其他女人的智慧与胸襟,但未必真正懂得芈月的内心情感世界。

至于义渠王翟丽,芈月虽懂得其粗狂豪放、率性任侠的男人魄力。

但义渠王翟丽却未曾懂得,芈月不但有右手持鞭定乾坤的天命,也有左手挥笔平天下的智慧。

相比芈月一生之中的三段情,其一生饱经磨难、跌宕起伏的生存史,虽也让人入胜。

但却少了那份难解难分,可用芈月与公子稷在燕国为质穷途末路、山穷水尽之时,引用的《孟子:告子下》以自励的篇章为诠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忧患难,而死于安乐也。

也可用我上大学时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引用的《增广贤文》中的诗句来总结:未成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器,破马长枪定乾坤。

天将大任于芈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功成名就,这自是情理之中。

所以,以芈月最后的结局来看,也不算太虐心。

但现实中,更为虐心的却是,天没有降大任于我等小小平凡之辈,却常常也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

这实在是一个苦啊!所以,我也总算明白,在这个物质为上的时代里,常读圣贤书,也不是完全无用。

于逆境之时,于绝处之时,若能有《孟子:告子下》这样的精神粮食为告诫,也许真会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柳暗花明的转机。

同时,我也总算明白在上中学时,那位化学老师整天在我们面前念叨,本该由语文老师念叨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良苦用心。

芈月一生之中的三段情以及饱经磨难、终成大业的生存史固然让然流连忘返。

但对于音乐异常敏感的我而言,最让我如痴如醉、感慨万千的还是曾在《芈月传》中多次出现的排箫演奏插曲《西风》,以及阿鲁阿卓演唱的片尾同名曲《西风》。

排箫吹奏的插曲《西风》,曾多次在《芈月传》中出现,但让我记忆犹新的只有三段画面。

一是,芈月出入秦宫时,与芈殊一同在大殿外观看秦惠文王舞剑挥汗时,排箫演奏的纯音乐《西风》,有如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娓娓道来,舒缓有道,张弛有力,伴随着秦惠文王静如处子,动如赤兔的四方剑气,更让此曲、此景相得益彰、天作之合。

伴随此曲此景,让我看到了秦惠文王胸有万甲、剑气干云的王者风范,也让我看到了秦惠文王青龙舞剑护神尾,一轮剑气收大江的恢弘气势。

就好像张仪曾与秦惠文王坐论一统天下之伟业时,豪言大争之世,男子汉定当惊天动地,绝不可无声无息的气势。

二是,芈月的弟弟魏冉遭人陷害时,芈月为了救自己的弟弟,在百般无奈下主动靠近秦惠文王,在秦惠文王的寝宫外坐着吹奏《西风》的画面。

同是一曲西风,却没了先前指点江山的气势,而只有慨叹命运无常、世事难料的哀怨和悲泣。

何为命运残酷?就是你明明知道原来的你很好,也是喜欢的那个你。

但是,因为种种,你却不得不和原来的那个自己说再见。

一念再见,让人心死如灰。

这就好像西安事变,少帅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对其身边人说的一句话:我张学良这一生就算活过百岁,但我的生命从发动西安事变的那个凌晨就已经算是过完了。

而且此处的《西风》,明显有黄歇的影子在曲子里面。

可谓《西风》曲里处处是黄歇。

时缓时急,时暗时明的曲调,把对黄歇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芈月清楚的知道,一入秦宫深似海的代价,就好像刘邦当年,清楚的知道赴鸿门宴的代价一样。

代价就是让人放弃自我,迷失自我。

此曲此景正如,万事流年千古情,一曲相思两人弄。

三是,秦惠文王即将西去之时,芈月应秦惠文王的要求,再为其最后一次吹奏《西风》的画面。

同是一曲《西风》,此处又多了人之将死,其言也悲的哀殇。

那音若游丝、气息奄奄的《西风》之曲,只能让人黯然泪下。

此时,也让我们听到了所有的悲欢荣辱,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光阴缱绻,将冗长的历史悄悄掩去。

多少轰轰烈烈的兴衰荣辱,到头来只剩得史书里几行泛黄的字迹。

古龙大师曾说:“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命的结局都是一样,如果你曾经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就会明白人生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剧。

对于古龙大师论断人生终究只是一个很大的悲剧,我个人不甚赞同。

人生本无悲喜可言,若是能得真心、真情、真爱,无论结局如何,人生已是喜剧。

另一首阿鲁阿卓演唱的片尾曲《西风》,在正剧中作为插曲,只是出现过一次。

就是芈月决议要联合诸国灭楚,想挽留黄歇为己所用,却遭回绝,最后与黄歇不得不因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不同,而分道扬镳、情断义绝之时。

黄歇眼含泪滴,扬鞭立马于秦宫之外久久凝望不舍离去之时,《西风》一曲伴随着芈月与黄歇从年少无知到肩负家国重任;从伉俪情深到情断义绝的点点片段骤然响起。

我虽有山河千乘万骑,但却追忆孩提,想过无猜无忌,永生不得分离,西风向孤独的人吟唱,是谁在拿捏心里的伤。

是啊,是谁在拿捏心里的伤?是命运?是欲望?还是?月儿、子歇再见。

挑花依旧尚在,不见佳人挥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