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社会学》平时作业及答案

《农村社会学》平时作业及答案

《农村社会学》平时作业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提出社会学一词的社会学家是( )。

A.斯宾塞B.孔德C.韦伯D.迪尔凯姆2.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的研究对象( )。

A.农业社会学B.农村社会学C.农村经济学D.农业推广学3.农村社会的主体是( )。

A.农村人口B.小商人C.农民D.乡镇企业工人4.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 )。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5.农村自治组织是指( )。

A.乡镇党委会B.村党支部C.村民委员会D.乡镇人民政府6.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8.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成因是( )。

A.政治条件B.经济基础C.文化基础D.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9.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 )。

A.1/2B.1/3C.1/4D.1/510.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 )。

A.社会行为规范B.政治条件C.出身D.环境11.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失范行为的理论是( )。

A.失范理论B.手段-目标论C.标签论D.亚文化群体论12.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政治保障B.精神保障C.安全保障D.经济保障13.社会救助体现的是( )。

A.集体主义精神B.平均主义精神C.互助主义精神D.人道主义精神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

A.科学技术B.劳动手段C.劳动工具D.劳动对象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B.趋同理论C.均衡理论D.后工业社会论16.《农村社会学》创刊于( )。

A.1917年B.1935年C.1937年D.1951年1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兴国调查》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18.农村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

A.粗犷B.质朴C.丰富D.高雅19.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20.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是( )。

A.劳动方式B.消费方式C.婚姻方式D.文化娱乐方式21.社会分化产生社会差别,其基础在于()A.国家不同B.时代不同C.资源不同D.人员素质不同2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社会文化B.社会道德C.社会规范D.习俗23.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4.衡量一个社会系统处于何种社会性质的指示器是( )。

A.社会分化B.社会分层C.社会流动D.社会变迁25.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道德B.习俗C.舆论D.宗教26.我国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和规定,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 )。

A.55岁B.60岁C.65岁D.70岁27.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政治保障B.精神保障C.安全保障D.经济保障28.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

A.生存权B.发展权C.受教育权D.选举权29.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

A.科学技术B.劳动手段C.劳动工具D.劳动对象30.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 )。

A. 社会进化B.社会改革C.社会进步D.社会倒退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学的特点有( ).A.逻辑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应用性E.前瞻性2.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人口 B.动物 C.社会活动 D.文化 E.自然环境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

A.教导生活技能B.学习社会规范C.学习谋生手段D.确定人生目标E.培养社会角色4.初级群体的基本形式有( )。

A.家庭B.家族C.儿童游戏群体D.邻里E.学校5.新型合作医疗保健制度重建的原则( )。

A. 互助互济、共担风险B. 因地制宜、费用低廉C. 专款专用、民主管理D.人人参与,惠及全民E. 保证质量,加快速度6.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场所包括( ).A.家庭B.游戏群体C.邻里D.劳动群体E.大众传媒7.农村家庭的功能有( )。

A.经济功能 B.生物功能C.消费功能 D.抚育和赡养功能E.休息与娱乐功能8.影响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 )。

A.生产方式B.自然环境C.科学技术D.传统习俗、价值观念E.政治制度9.社会分化的生物因素有( )。

A.性别B.年龄C.种族 D.智力 E.健康程度10.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在()。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民生功能D.社会功能E.民主功能三、配伍题1.乡村建设运动;( )2.初级社会群体:( )3.社区:( )4.社会问题:( )5.社会现代化:( )A.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B.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杜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C.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

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D.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E.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滇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平民教育运动。

四、简答题1.简述家族的功能。

2.决定和影响生活方式有哪些主要因素?3.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功能?4.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主要内容。

5.简述农村阶层分化的特点。

6.简述习俗的控制作用。

五、论述1.试述村民委员会的特点和职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试述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作业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1.B2..B3.C4.C5.C6.C7.C8.A9.C 10.A 11.D 13.D 14.A 15.B 16.B 17.A18.B 19.A 20.A 21.C 22.C 23.A 24.C 25.A 26.B 27.D 28.A 29.A 30.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CDE3.ABCDE4.ACD5.ABC6.ABCDE7.ABCDE8.ABCDE9.ABCD 10.ABC三、配伍题1.(E)2.(C)3.(A)4.(B)5.(D)四、简答题1.参考答案主要知识点:主要表现:(1)有助于个体完成社会化。

(2)有助于其成员学习社会规范。

(3)家族有利于培养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

(4)家族对其成员的支持。

(5)家族有一定的社会控制功能。

2. 参考答案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

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影响生活方式。

此外,政治制度、社会心理和个性等等也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3.参考答案先概括社会保障功能的含义:是指社会保障行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所起的作用。

(1)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再具体叙述一下(2)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再具体叙述一下4. 参考答案(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2)人们最基本的交往发生于物质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的交往形成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形成社会的基础结构。

(3)人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形成其他社会关系,它们与社会的基础结构相适应。

(4)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总合起来成为整个社会。

5.参考答案(1)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是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它促进了社会发展总水平的提高。

(2)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是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兴起、小城镇建设加快的相互作用中加快加大的。

(3)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是在市场因素逐步扩大,权利因素逐渐减弱的新机制下出现的。

(4)农村阶层结构变动存在着不稳定性,并伴随产生了边缘群体。

(5)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存在着整体性和不平衡性。

(6)农村阶层结构变动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使农村社会呈现更加复杂化的趋势。

7.参考答案习俗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作用也相当广泛。

无论什么人,从小到老,随时随地,一举一动,莫不受到它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它。

习俗的作用有大有小,小到调整每个人的穿衣戴帽,大到调动成千上万人一致行动。

农村村落生活的长期稳定性形成了大量习俗,它们的社会控制作用表现为: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之互相一致。

在现实生活中,忧郁文化的传递作用,每个人在少年儿童社会化时期就已经学到了许多习俗规范,有些习俗已经内化为人们的习惯性行为,或者成了人们评价社会行为的标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任何一种习俗都是特定的社会产物,当这种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时,与此相适应的风俗习惯就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论述题1.参考答案村民委员会的特点:(1)群众性。

(2)自治性。

(3)基层性。

(4)地域性注:每一点再详细叙述一下村民委员会的职能:(1)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条件。

(2)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办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

(4)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有关部门对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5)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2.参考答案知识要点(1)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

(2)农村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标准。

(3)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做法。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用储备积累的做法,自助为主、互济为辅。

(5)用一体化思想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