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采访主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原本不是很明显的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空巢老人”就是其中矛盾非常尖锐的一个问题。
本次采访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走访空巢老人来了解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
采访准备:1:前期的背景资料,空巢老人的概念(以下转自网上):“空巢”指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
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已经渐渐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一般不低,这些问题也经常不被社会所重视。
在孤独的情绪影响下,保姆,甚至狗,或者其他宠物成了“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
2:采访对象:为了做到尽量的客观真实和采访对象所能带有普遍性。
一般是生活条件一般的经济适用房居住的老人,具体情况还是要通过前期的走访确定。
不推荐敬老院,因为敬老院的老人多为孤寡老人,采访结果不具备代表性。
3:前期的走访,通过在各个经济适用房的居民区普及“空巢老人”的概念,宣传尊老敬老,关心“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这个同时就是本次采访索要达成的主要目的)。
同时对居民进行走访,来确定符合之前要求的采访对象。
4:采访前的物质准备:录音笔,钢笔,采访本。
其他的视当天的具体情况而定。
正式采访的主要问题:1:大爷/大妈,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吧今天来呢,主要是想向您了解一些情况,咱们可以很愉快的拉拉家常。
2:请问您有几个儿女
3:都在身边吗
4:常来看您吗
5:一个月,除了退休工资,您的儿女通常给您多少生活费
6:平常一个人在家,会觉得孤独吗
7: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会出去和其他的大爷大妈一起参加活动,或者是一起打打麻将,玩玩牌,锻炼下身体,唠唠家常吗
8:(第七问回答“是”)那您一般都是去什么地方
9:(第七问回答“否”)那您平常没有事的话,会用什么方式度过这些空闲的时光10:您平时养宠物吗
11:(第10问回答“是”)那您平时子女不在身边,觉得孤独的时候,这些宠物是否让您觉得孤独感可以少一些
12:(第10问回答“否”)那您平时子女不在身边,觉得孤独的时候,会想些什么13:您住的这个地方离医院或者门诊近么
14:您看起来身子骨还不错,如果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以自己去看医生吗
15:您想过过几年您年纪大了,腿脚如果不是很方便,要是生病的话,从住处到医院或者门诊这段路该怎么走呢
16:想过要雇个保姆吗(如果有,直接跳到第19个问题)
17:(第16问回答“是”)那为什么没有雇呢是怕给子女添麻烦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18:(第16问回答“否”)那您觉得如果有一天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
平时生活问题怎么解决
19:您觉得如果子女要送您去敬老院的话,您会同意吗
20:(第19问回答“是”)那您还是觉得在敬老院比在家强,为什么现在还是没有去呢21:(第19问回答“否”)您是不是怕去敬老院的话,会给子女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22:那您想过没有,如果就这样孤身一个人生活在这里,万一要是有什么特殊的状况,怎么解决呢
23:请问您有什么慢性病吗
24:(第23问回答“是”)那平时怎么控制是靠药物维持,还是定期上医院
25:(第23问回答“否”)哦,那您身体还是真的挺硬朗的,如果以后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如现在好了,如果得了一些慢性病那准备怎么解决呢
26:很高兴能和您说这么多的知心话,平时有其他人这么和您一起唠唠家常么
27:您这个居民区的居委会都知道这些事情么就是关于像您这样情况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整天孤身一人
28:您身边有这样情况的多吗
29:除了我之外,平时还有别的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来陪您唠唠家常吗
30:如果给您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您最希望会发生什么事
31:谢谢您今天能和我说这么多,希望您的愿望可以实现,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建议您多去外面走走,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也可以多和别人交流交流。
这样您的孤独感也许就会淡些。
当然,我也是和您希望的一样,子女能多回来看看您,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祝您老身体健康,也祝您的子女工作顺利,可以多抽出点时间来看看您。
采访结束,总结。
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6%,预计2010年达到80%以上。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老人的生存状况。
我们都会老,人老了,不仅需要物质的维持,更需要精神的支持。
这么多的老人,他们生活的希望在哪儿
儿女是老人最大的希望。
老人无非也是想经常看到儿女,只想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可这一切对老人来说,却显得太过于奢侈。
有的老人为了见到儿女,而与儿女对簿公堂;为了能够鼓励儿女回家,设立了“子女回家奖”……孝敬父母是作为儿女最起码要做到的,而孝敬父母最起码的就是常回家看看。
为何儿女就是利用各种的理由来拒绝去看望父母呢
当儿女不能成为老人的希望,老人只能将希望放在政府和社会身上。
如果老人所在地的居委会能够经常地关心老人,或有义工常来问寒问暖,即便是出现老人依赖保姆现象,也可以及时地挽救。
给“空巢老人”以希望,就是给社会希望,就是给我们自己希望。
xxx
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