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法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法


锚索施工工序及平整场地
• 锚索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成孔、清孔、编索、下索、注浆、二次注浆、张拉锁定工序。 • 如施工场地坡度较小,可采取开挖回填平整锚索施工场地,要求场地钻机能就位操作,有下索场地
及注浆方便容易。在场地坡度较大,如坡度超过25°时,则应搭建施工平台,一般用钢管搭建,高 陡边坡可采用垂直脚手架,搭建的平台应稳定牢固,平台能方便施工。
石榴树包滑坡削方 滑坡削方
推挖施工
推挖施工
推挖施工
推挖施工
削方平台及马道ຫໍສະໝຸດ 滑坡削方后效果削方效果
崩滑体清方
危岩体削方
黄家大沟清方前
黄家大沟高边坡削方后
回填反压 削方施工注意
• 回填反压区一般在滑坡前缘、滑坡剪出口以及地形低凹的沟谷地带,回填施工的关键是分层压实, 采用碾压机或推土机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一般20—50cm,如集中回填也可用强夯进行加固处理, 回填土的压实度一般要求达到90—95%,应分层分区跟踪取样检测。
聚集坊危岩体
削方引起崩塌
滑移1








削方引起滑移
三、锚索 桩锚索
• 桩锚索是锚索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在抗滑桩较深,滑坡推力和桩承受的弯矩较大,采用悬臂桩 难以达到要求时,锚拉抗滑桩是合理的选择。
• 桩锚索以抗滑桩桩头为紧固头,锚固段为滑坡的滑床,锚固段长度依锚拉力和岩石的粘结力计算 确定,自由段为锚索穿越滑坡体段的长度。
1m/10—20min。
锚索施工
成孔
成孔空压机
编索
• 在专用的平台编制锚索,编索应在锚孔终孔后进行,否则可能导致终孔孔深与设计不符, 造成锚索浪费或作废。
• 按设计要求及施工成孔情况确定自由段和锚固段,锚固段用定位环固定成型,自由段锚 索应可以自由滑动,并应有可靠的防腐蚀功能,锚头应留足张拉段,一般长度为2米。
格构锚索 单锚结构
• 格构锚索用于滑坡和不稳定库岸治理,格构作为锚头的紧固头,格构采用截面较大的钢 筋混凝土梁,在锚头处格构截面可加大加厚。
• 单锚结构用于高边坡危岩体的治理,岩体一般为硬岩,自由段为危岩体段,锚固段为稳 定基岩,锚头采用锚定板,为钢筋混凝土厚板,边长0.5-1.0m。
格构锚索
锚索加固危岩体
链子崖锚索头
链子崖锚固
锚索构造
• 锚索一般采用7φ5钢绞线,根据锚拉力确定锚索钢铰线根数,锚孔直径一般φ100~ φ150,孔径取决于钢绞线根数及锚固段岩体性态,一般7根钢绞线孔径φ100,11根钢 绞线孔径φ120,15根钢绞线孔径φ150。
• 自由段锚索可自由滑动,锚索包裹在PVC管中,管内注满防腐蚀油膏,锚固段锚索由定 位环固定,定位环间距一般2M,扩张环和收缩环间隔布置。
爆破的保护措施及安全监测
石方爆破宜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不得过量爆破,应确定爆破的危险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 建构筑物受到危害。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专人看守防止人员进入。
• 削方作业要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不得对原有坡体的稳定性有任何损坏。削方中,应在开挖边坡的 周边建立位移监测网,进行地面巡查,确保安全施工。
锁口梁施工
支模
桩孔护壁
桩孔开挖及护壁
3. 桩孔开挖
• 桩孔采用人工开挖,提升架提土,提升架要设自动卡紧制动装置。 • 开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记录岩土变化,绘制桩周壁地质素描图,要特别关注滑面埋深,如滑面埋深与设
计确定的深度不一致时,要及时通知设计方,以便对桩深进行调整。 • 入岩嵌固段采用爆破开挖,一般采用松动爆破,对不同的岩石和开挖尺寸,要制定相应的爆破方案。 • 遇到地下水,要及时进行排水,地下水不大时,可用提桶或泵直接排干。桩孔大量涌水导致施工困难
时,应制定专门的疏排水方案,可用降水井疏干周边地下水。
桩孔开挖

滑带

浅 井 中 滑 带
钻孔中滑带
平洞中滑面
4. 钢筋笼制安
• 抗滑桩钢筋笼可采用孔内制安或地面制安后吊装,由于钢筋配置多,地面制作后吊装困 难,目前多采用孔内制安的方法。
• 钢筋接头一般采用闪光对焊焊接,钢筋布置要严格按设计图,要注意受力筋的位置,悬 臂桩主受力侧在滑坡后缘面,锚拉桩上部有负弯矩,锚拉力较大时负弯矩侧布筋也较多。
•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质量、施工配合 比、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微型桩成孔
二、削方减载 形式
• 1 滑坡削方 • 推移式滑坡的推力主要来自滑坡的后缘。削方治理就是挖除形成不稳定滑坡的推移体,
减少滑坡推力使滑坡稳定。 • 2 坡面整形 • 对坡面采取格构等护坡措施前,要对坡面削方整形,将不规则的起伏边坡整形为直线坡,
挖推法 爆破法
• 运距不大,坡面较陡时应采用挖推法,用挖土机开挖坡面及坡面整形,推土机推运土。挖推法效率 高,开挖施工受天气影响不大,施工机械平行作业,施工工期较短,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 坡面较陡的基岩削方采用爆破法,主要用于高边坡的危岩削方,爆破方法视基岩强度及危岩体体积 而定,一般有整体爆破、松动爆破、光面爆破等:整体爆破适宜大体积硬岩爆破,一次装药量大, 爆破量大;光面爆破也适宜硬岩,可以使坡面一次成形,爆破工艺要求较高。
桩钢筋
桩钢筋配制
钢筋笼
5. 混凝土浇注
• 抗滑桩截面大,混凝土浇注量也大,达数十方至数百方,原材料供应必须要有保障,要将一根桩的所 有原材料进场备齐后才能开始浇注。
• 抗滑桩混凝土强度C30,塌落度4-6CM;混凝土配比要经现场取样试验室配比确定。 • 在混凝土浇注前要排干桩底的积水,如桩壁及桩底涌水量较大,排水较困难时,应先采取降水措施,
计师确定的滑面埋深是大致的,实际挖孔过程中能对滑面埋深做出准确判断,并依据设 计师确定的计算原则定出实际嵌固深度。
抗滑桩 施工质量控制
• 抗滑桩主筋一般为不对称布筋,受拉力面布筋较多,受压力面布筋较少,主筋连接很重 要,现多采用焊接方法,宜采用粗钢筋连接新技术,如泠挤压连接技术、套筒连接技术 等。
• 施工安全监测点要布置在滑坡稳定性差、工程施工扰动大的部位,常用的方法是地面位移监测。 对于稳定较差的滑坡,专人的每天巡查简单直观,巡查的范围应包括施工所有影响区。
抗滑桩 施工质量控制
• 抗滑桩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三点:即嵌固段深度、受力主钢筋位置及连接、混凝土强度。 • 一般抗滑桩嵌固段深度:悬臂桩约为桩长的三分之一,锚固桩约为桩长的四分之一,设
• 在坡面较缓,削方区和回填区距离较远时,应选择运土法,削方区挖土机或装载机挖土, 汽车运土至回填区。
• 运土道路要提前规划修筑,其坡率、路宽、回转半径都应达到安全行驶要求。 • 根据削方量及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挖土机和运输汽车的搭配,一般单台挖土机一天可挖
掘800-1500M3,单台挖掘机配合的汽车数量应根据运距和汽车载量确定。
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涌水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 • 混凝土要用串筒浇注,串筒距浇注面的高度要不大于2m,每浇注0.5M要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注意
钢筋密布处混凝土的充填,保证混凝土密实。
砼振捣施工
混 凝 土 浇 注
钢筋制安
挖孔及护壁施工要点
• 抗滑桩揭露的岩土层有滑体、滑带及滑床,地层复杂多变:滑体一般为土石混合体,上部土石比较高, 下部土石比较低;滑带常为可、软塑状的粘性土,滑床多为基岩。在桩孔开挖前应仔细分析地质资料, 对不同的桩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2. 锁口梁及挖孔护壁
• 挖孔桩锁口梁可保护孔口防止变形,锁口梁上设防护栏,搭盖遮阳防雨蓬。 • 护壁混凝土强度C15-C25,厚度一般20cm,分段高度1-1.5m,配筋ф10-ф16,钢筋间
距200-500mm,在桩孔开挖后要及时支模及浇注混凝土。由于护壁厚度较薄,一般 采用细石混凝土,如要加快拆模进度,混凝土中要加早强剂。
弃方处理及填方压实
• 削坡的弃土应堆放在指定的位置,弃土应堆放稳定,避免对周围的建构筑物及其他任何 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对需要压实的填土,应控制最优含水量,从下向上分层分段压实,并控制其压实系数达 到设计要求。在采用机械碾压时,要控制虚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 实施。
• 按设计图测量定位桩轴线及桩位,设计总平面布置图标注了测量坐标引点的位置,在桩平面布置 图上标注了每根桩的坐标,包括平面坐标和桩顶高程,也标注了桩轴线方位,按设计测量定位后, 要进行实地地形地物查对。
• 场地平整包括桩位处的施工场地、运输道路、混凝土搅拌及钢筋加工场地平整。要有足够的施工 操作面,运输道路包括桩间通道、弃土通道和材料混凝土运输通道等,混凝土搅拌和钢筋加工场 地应考虑原材料的堆放。
• 削方要遵循由上至下的顺向开挖,不得先下后上,否则开挖区不稳定造成新的滑移。施工过程中要 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开挖面上部要设截水沟,开挖面要有临时的排水沟。
土方削坡 方法选择
• 常用的运土方法有三种:即挖推法、汽车转运法和铲运法:挖推法适宜于弃土场地直接 位于削方区下部,边坡坡角在25度以上,推土运距一般在100M之内,这时用挖推法 效率最高,也最为经济。在运距超过1000M,地形相对较缓时,则使用汽车转运。地 表起伏不大,运距在1000M之内时,铲运法是合适的选择。
锚索平台
锚 索 施 工 平 台
锚索平台
链子崖锚索脚手架
链子崖锚索脚手架
锚索成孔
• 目前几乎没有使用循环液回转钻进,而采用气动潜孔锤钻进。 • 动力头为气动潜孔锤,钻头直径与孔径相同,空压机排气量10-20m3。英格索兰的20m3柴油空压机
性能优良,一般可提供2台锚索钻机的动力。 • 钻机逐渐小型轻型化,操作台和钻架分离,钻杆节长1.5-2m,钻进效率浅孔1m/4—6min,深孔
• 挖孔工序十分重要,是控制抗滑桩施工的关键工序。在滑体中从上往下逐段用镐锹挖掘,坚硬土层用 锤钎破碎。滑床基岩需要爆破时,应采用浅眼爆破法,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并在炮眼附近加强支撑和 保护,防止震塌孔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