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水平控 制线
垂直控 制线
竖向 20mm
5.3.4 砌筑方法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当采用 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 500mm。 5.3.5 砖墙每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 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砂浆找平层
5.4 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 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 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5.4.2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一般预留斜槎,斜槎长度为高度的2/3。(详 简见后)
5.4.3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 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 度不应超过1m。
低处 高处
≤1000 >500
临时施工洞口
5.5 留槎与植筋:
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 度的2/3(踏步槎)。分段砌筑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 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 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φ6钢 筋2根,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 均不应小于500 mm,对抗震设防烈 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 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施工 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
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图排列砌块。
(2)砌块排列应从地基或基础面、±0.00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 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
(3)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 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采取 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具体构造按设计规定。
有圈梁浇筑
验评
5.2 作业准备
5.2.1 机具准备 (1)主要机械:塔吊(如已有可以利用)、井架、上料平台、小型电动提升机等,根 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安装。 (2)主要机具:应备有砂浆搅拌机、大铲、刨锛、托统板、线坠、钢卷尺、灰槽、
小水桶、砖夹子、小线、筛子、扫帚、八字靠尺板、钢 筋卡子、铁抹子等。 根据施工图和现场的进度情况,制定合理的人工、材料、机具部署计划。
(2)复试试验的要求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 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3)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 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5.2.2 测量放样 墙体砌筑前必须在基层或柱表面、墙体外侧
弹出建筑基准线(轴线),再根据墙体基准线 (轴线) 放样墙体外边线。并根据设计放出构造 柱的位置和门窗洞口的位置。
规范第3.0.2 条规定:砌筑基础前,应校核 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墙体边线
轴线可外移
砌体边 线
轴线
200
拉接钢筋每
500mm设一道,
长度不小于
1000mm(砌块),
末端有90度弯钩
两端盘
角、拉
砂浆找平, >20 采用细石砼
线砌筑
砌筑前,基础墙或楼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5.3.2 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 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 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 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 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构造柱配筋示意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示意
H
>2/3H
踏步槎留置
植拉结筋孔清灰
植筋位置应与水平线同 高
植拉结筋
400
植拉结筋孔罐胶
5.6、钢筋绑扎 构造柱主筋必须垂直,箍筋水平,间距均匀, 且四根主筋必须在箍筋角上,绑扎牢固,顶 部必须与顶梁锚固链接(植筋)
留槎(每边60MM, 控制留槎垂直度)
砌筑时应 从梁顶吊 垂直线
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自投料完算起, 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拌和机械工:
编号:
上述均按照试验室配比报告用量填写
(1)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小于2min;
(2)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3)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4.4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 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搅拌砂浆时 必须有配比看板(并挂设在搅拌机入料口的前方)
注:1、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少于3组。当同一验收批只有一组试块 时,该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2、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d到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五、砖砌体砌筑工艺标准
5.1 工艺流程
砂浆搅拌
作业准备
砌砖墙
构造柱(梁)砼 浇筑
(4)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 按设计要求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砌体垂直缝与门窗洞口边线应避开同缝,且不 得采用砖镶砌。
5.3 墙体砌筑
5.3.1 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 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 角盘好后报与相关工程师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如不合格须及时 进行修正,直至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一砖墙一侧拉线
一砖半墙两侧拉线
横向 15mm
5.3.3 砌砖时砖要放平,砌砖一定要跟线, “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标准 砖、多孔砖、小型混凝土砌块灰缝应控制 10mm误差±2mm;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和竖 向灰缝宜为15和20 mm,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 度折算。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 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砌 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 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 得使用过夜砂浆。
根据施工图纸预算砌体工程材料工程量,向公司采购部提出合理的材料采 购计划;
2.2 砌筑材料的规定 规范3.0.1 条规定: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均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
性能检测报告和取样送检复试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 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三、材料进场验收及取样送检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及控制标准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二、基本规定 三、材料进场验收及取样送检 四、砌筑砂浆的规定 五、砖砌体砌筑工艺标准 六、砌体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七、成品保护 八、质量检核标准 九、附件:
砌体工程质量检核流程 构造柱、圈梁基本做法示意图
一、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编制依据
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 施工现场墙体砌筑范例
水平及竖向灰缝 宽度为15mm
马牙槎应 为60mm
底部钢筋 搭接区要
加密
主筋在箍 筋角上
5.7、模板支设: 模板支设前砖边采用厚密封胶带黏贴,
模板加固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观察是否漏 桨,如发生异常停止浇筑,整改后再继续。 构造柱外观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结构墙体 验收的评价。结构验收后,粉刷前将胶条 撕掉。
GB50203-2002 GB50204-200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等 砌体工程。
二、 基本规定
2.1 熟悉施工图 工程师必须熟悉建施施工总说明中的砌体工程的有关要求,按照图面的砌
体、砂浆材料的相关参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讨论是否采 用施工图规定材料。如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材料,必须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 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变更文件方可实施。
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砂浆现 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 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4.3 砂浆拌制: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
拌和料指示牌
拌合料名称:
材料配比
水泥 : Kg 碎石: Kg 外加剂: Kg
黄沙: Kg 水 : Kg
其他:
4.5、砂浆试块的制作
4.4.1 抽取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 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 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4.4.2 检验方法:在砂浆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 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 块,每组试块6块,规格75mm×75mm× 75mm),最后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
长度L、宽度B(m) L(或B)≤30
30<L(或B)≤60
表3.0.2
允许偏差(mm) ±5 ±10
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m) 60<L(或B)≤90 L(或B)>90
允许偏差(mm) ±15 ±20
5.2.3 砖浇水 粘土砖(多孔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 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mm为宜,含水 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 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砂浆试验
材料名称 抽检数量 代表数量
必检项目
砂浆试块模具
其他项目
砂浆
6块
250m3砌体 稠度、抗压强度 分层度、拌合物密度、抗冻性
4.4.3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