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药的作用是:能收能敛;苦味药的作用是:能泻能燥
苦味药的作用是:能下能软;
五味之中,具有泻火坚阴作用的味是:苦
具有安胎、解表、解鱼蟹毒功效的药物是:紫苏
能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功效的药物是:防风
能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消疮功效的药物是:荆芥
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功效的药物是:首选,芦根(不是石膏、知母)
具有清热燥湿、退虚热除蒸、解毒疗疮功效的药物是:黄柏
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利尿功效的药物是:苦参
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功效的药物是:山豆根
具有峻下逐水、杀虫疗疮、祛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芫花(不是牵牛)
具有祛风湿、利关节、降压、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功效的药物是:苍术
具有化湿行气、理气安胎功效的药物是:砂仁
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槟郎
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功效的药物是:仙鹤草
具有行血、补血功效的药物是:鸡血藤
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药物是:川穹
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功效的药物是:土鳖虫
百部具有的功效是:润肺止咳
具有镇惊安神、利尿通淋功效的药物是:琥珀。
琥珀功效为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有良好的清肝热、息肝风、平肝阳作用
麝香的功效为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通经催产
治疗噤口痢,应选用的药物是:石菖蒲
具有补肺肾、纳气平喘功效的药物是:蛤蚧
具有健脾利水、止汗安胎功效的药物是:白术
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功效的药物是:山药
具有补肝肾、行血脉、强筋骨功效,有补而不滞优点的药物是:续断
鹿茸具有的功效是:补肾阳,益精血
治疗久泻久痢,久咳失声,应选用的药物是:柯子
五倍子与五味子具有的共同功效是:敛肺止汗
升药具有的功效是:拔毒化腐
治疗瘰疬、瘿瘤等证的药物具有的药味是:咸(不是苦)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十九畏"包括: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治疗邪热壅肺之咳喘、气急,应选用的药组是:麻黄,石膏
善治鼻渊头痛的药物是:辛夷
天花粉有堕胎的作用,孕妇忌用。
被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连翘
能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明目,止带功效的药物是:秦皮
熊胆入丸散剂的用量是:0.25-0.5
朱砂的成人每次用量应是:0.1-0.5
具有清气分实热,退蒸功效的药物是:白薇(不是,石膏)
甘遂内服时,其用法是:入丸散
具有化湿解暑,止呕功效的药物是:藿香
能治疗脏器下垂,可选用的药物是:枳实
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地榆
煅法属于的炮制方法是:火制
确定归经学说的依据是:所治病症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本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在常规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砂仁气味芳香,入汤剂宜后下,以防有效成分挥发。
具有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白芷
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功效的解表药物是:薄荷
甘遂内服时用量是:0.5-1,内服入“丸散”
巴豆内服多入丸散,用量是:0.1-0.3
善治骨鲠的药物是:威灵仙
被称为"风药中之润剂"的药物是:秦艽
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红肿者,应选用的药物是:秦艽
白豆蔻、肉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温中行气
干姜与高良姜均具有的功效是:温中止痛
香附、乌药、木香具有的共同功效是:行气止痛
能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功效的药物是:麝香
“五参”中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功效的药物是:西洋参
治疗咽喉红肿疼痛,应选用的药物是:甘草
瓜蒂单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之邪,达退黄之效。
钩藤入汤剂的用法是:后下
西洋参入汤剂的用法是:另煎
木香具有的功效是:调理脾胃,行气止痛
香附具有的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大蓟具有的功效是:散瘀消痈
地榆具有的功效是:解毒敛疮
旋覆花的主治病证是:气逆呕吐
竹茹的主治病证是:胃热呕吐
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功效的药物是:合欢皮
具有祛痰开窍安神功效的药物是:远志
牡蛎具有的功效是:软坚散结,平肝潜阳
珍珠母具有的功效是: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治疗惊痫抽搐,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应选用的药物是:天麻
治疗高热惊痫,半身不遂,尿闭不通,应选用的药物是:地龙
升麻的功效是:清热解毒
蝉蜕的功效是:疏散风热
赤芍具有的功效是:凉血活血,泻肝火牡丹皮具有的功效是:凉血活血,退虚热冰片具有的功效是:清热止痛
苏合香具有的功效是:辟秽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