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60-01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知识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思维性的特点,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达到某种体验,再通过思维产生感悟,创造新形象、新情感,来达到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还要将每个学生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阅读和运用工具书,去读懂、弄明白。
科学地发挥精读的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会读、通读、读懂的目的。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阅读时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这种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
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便会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
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部分教师关注的
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阅读能力很差。
这种现状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
2、与考试制度有关。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一背景、二段意、二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出现了“高原现象”。
3、与学生的生活有关。
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4、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
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
教师和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样就扼杀了师生的独立
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
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语文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
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策略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高中生阅读水平标准。
阅读水平标准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和实施教学的依据。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阅读水平标准,才能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往往只是根据经验、考试的要求和教材,有的甚至没有教学目标。
如果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但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国家队课程的内容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果再仅凭经验做事,就会使教学“踩不上点”,出现大量的无效劳动,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上的浪费。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阅读水平标准,才能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只是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的一个蓝本。
对于一节有效地阅读教学来讲,教师不应是“照猫画虎”式地把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搬给学生,而是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处理。
这个处理包括阅读内容重选或重组,或对阅读内容进行挖掘和拓展。
而内容重选选什么、重组怎么组,挖掘多深,拓展多宽,要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阅读水平标准确定。
2、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效
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渐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已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展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
阅读时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同的阅读内容完全可以达到一致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
阅读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其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具备教育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多商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所熟悉的内容和程序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