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专题】高三选考二轮复习微专题(11)地质地貌①(2020·湖南高三)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依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观测点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下表。
完成下列各题。
3.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4.该小组考察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6.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A.①B.②C.③D.④8.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B.C.D.(2020·福建高三期末)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
下图示意云南境内怒江北段地区泥石流扇分布。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9.图示地区泥石流扇广布的物质条件是A.岩体破碎 B.地形险峻C.河流众多 D.降水集中10.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缓 B.降水丰沛C.河网稠密 D.土壤肥沃11.下列泥石流防范措施.正确的是①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②在冲沟中堆放弃土弃渣③发生时尽快向谷内躲避④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020·河南高一期末)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下图为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A.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C.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13.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019·扬州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B.乙处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C.①-②-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 D.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15.图中河流A.丙处含沙量大,常形成洪积、冲积扇 B.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C.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 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2020·山东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获得的资料。
图中阴影部分是露天煤矿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16.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D.向斜山17.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8.山峰与甲地最大温差可能是A.0.8℃B.1.1℃ C.1.4℃D.1.7℃(2020·山东高三期末)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
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盐溶液水分易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
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
盛行风影响雨滴飘落路径,从而造成岩块表面干湿差异。
下图示意某砂岩岩块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岩块表面湿度最大的部位最可能是A.东北侧B.东南侧C.西北侧D.西南侧20.形成图中岩块表面凹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C.风力搬运 D.流水侵蚀(2020·全国高三)下图为2015年1月-2019年10月某板块交界处附近的地震分布示意图(X、Y>0°)。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板块交界线在A.(X-1) °B.X°C.(X+3) °D.(X+6) °22.图中可能出现的地貌有①海岭②海沟③岛弧④海岸山脉⑤裂谷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⑤23.造成甲处较乙处地震频率小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重熔再生 B.冷却凝固C.风化侵蚀 D.固结成岩参考答案1.B2.B【解析】1.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
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
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B对。
A、C、D错。
2.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
甲岩层上面相邻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甲岩层及其上面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
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
A、C、D错。
3.D4.B【解析】3.读表格,根据表格中的坐标,C、D、S三个地层中,两个观测点连线方向都是西北—东南方向,根据题目,选择观测点的方向是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所以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D对。
故选D。
4.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坐标数值,由C-D-S,所测的点的移动方向是由两侧向中心移动,岩层年龄是由新到老,说明该地的岩层年龄是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C、D错。
材料中是观察出露地层,所以不是背斜山,A错。
只有背斜谷的岩层是出露的,该小组考察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B对。
故选B。
5.A6.D【解析】5.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早,A正确;而图示岩层①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②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因断层地基不牢固,所以不适宜修水库,BCD错误。
故选A。
6.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A错误;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B错误;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C错误;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D正确。
故选D。
7.B8.A【解析】7.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④地冲刷重。
弯曲的河道适用于凹凸岸理论。
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强,凸岸侵蚀较弱,图中①地是凸岸,侵蚀弱;②为凹岸,侵蚀重。
②、④地相比,弯曲度大的地方冲刷力强,则②的冲刷最严重,B正确,故选B。
8.读图,①②连线处,①是凸岸,河流的沉积岸,坡度较缓。
②是凹岸,河流的侵蚀岸,坡度较陡。
与选项中的A对应,A对,B、C、D错。
故选A。
9.A10.A11.C【解析】9.据材料可知,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因此泥石流扇广布的物质条件是岩体破碎,有大量泥沙和石块,A对;地形险峻、河流众多、降水集中都不属于泥石流扇形成的物质条件,BCD错,故本题选A。
10.据材料可知,该区域地处云南境内怒江北段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崎岖,而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处,地势变平缓,洪流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和石块在山谷口堆积,形成泥石流扇,因此泥石流扇处地形平坦,利于聚落的形成,所以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平缓,A对;该地降水丰沛泥石流扇和其他地区差别不大,B错;河网稠密、土壤肥沃不是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的主要原因,CD错,故本题选A。
11.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①对;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可以挡水挡土,减轻水土流失,④对;在冲沟中堆放弃土弃渣增加了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增加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机率,②错;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尽快向沟谷两侧高地躲避,③错。
故本题选C。
12.A13.D【解析】12.根据材料“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可知景点“蓝窗”基岩为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
“低丘”说明“蓝窗”经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
“蓝窗”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沿海,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先为浅海沉积,再地壳抬升、出露海平面后,受到海水侵蚀。
故选A。
13.结合上题分析,“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最可能是海浪侵蚀。
“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浪较大小;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因此冬季破坏最强。
故选D。
14. D 15. C【解析】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14.图中甲处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并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降形成地堑,后流水携带泥沙在甲处不断堆积形成平原,其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地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不是向斜;乙处是地下岩浆侵入形成的,不是火山活动;老岩层先沉积,新岩层后沉积,①-②-③岩层年代由新到老。
选D正确。
15.丙在河流下游,不会形成洪积、冲积扇,洪积、冲积扇多在河流流出山口处;丁在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为主;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凌汛主要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主要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河段,图示河流不能看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是否是由低纬流向高纬。
选C正确。
16.D17.C18.C【解析】16.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高度,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
该区域煤层的形成时间应大致相同,故该区域中部岩层年龄较新,两翼岩层年龄较老,地质构造为向斜。
由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外部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D正确,ABC错误。
17.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露天采煤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A错;乙处位于山谷,若遇暴雨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错;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缓,便于交通建设,适合露天采煤,C正确;丁处无煤层分布,D错。
故选C。
18.根据图中钻孔海拔可推测该图等高距为50m,山峰的海拔范围为600m-650m,甲地的海拔范围为400-450m,两地相对高差范围为150m-250m,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山峰与甲地温差在0.9-1.5°C之间。
山峰与甲地最大温差可能是1.4℃,C正确。
故选C。
19.B20.A【解析】19.根据材料,盐类结晶物是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从岩块下部渗出后,在干燥岩面水分蒸发而形成的,说明渗入与渗出方向相反。
由图可知,盐类结晶物主要存在于岩石西北侧,所以雨水主要飘落在岩石的东南侧,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该岩块表面湿度最大的部位最可能是东南侧,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