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

旺其格中西医诊所规章制度
一、门诊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卫生部颁发之医院工作人员守则及诊所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端正医德医风,杜绝以职务之便谋取和私立的现象发生。

三、热情接待病员,耐心解答病员提出的问题,按时开诊。

四、建立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五、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技术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发生。

六、对病员高度负责,对疑难病例勿轻率诊治,勿作无把握的操作,以确保医疗安全。

七、搞好当日的清洁卫生工作。

八、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以保证消防安全
注射室、输液室服务规范
一、准时上班,挂牌上岗,热情接待病人,态度和蔼,语言文明,有问必答。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摆药后、服药、注射处置前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认真查看药品有效期、澄明度、配伍禁忌,做到准确无误,防止差错。

三、严把药品皮试关,注射时和注射后认真巡视,观察病人反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搞好隔离屏障,按规定安排好男女病人分
开注射。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一、门诊必须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采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明各种标识、批号。

三、药品要防潮、防虫、防冻、保证药品质量。

四、药品放置位置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动,各种药品和用具,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

五、输液室内药品做到排列有序、整齐划一、标签清楚、分类放置,保持室内清洁,非本站人员禁止入内.
六、门诊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制剂。

七、对特殊管理药品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门诊的药品的储存条件应与诊疗活动相适应。

储存场所四周应平整光洁,屋顶、墙壁应无脱落物,不渗漏。

并采取防潮、防冻、防虫、防鼠及通风、避光等措施。

九、门诊必须配备与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柜、药架、底垫、冷藏柜、温湿度计等设施。

药品按不同储存要求分别在常温、阴凉及冷藏条件下储存,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并每日做好温湿度记录。

十、门诊所储存药品的药柜、冷藏柜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十一、药品储存放置必须分类定位,做到药品和非药品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十二、门诊应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养护,并予以记录。

对近效期药品(指有效期6个月内)应加强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失效。

十三、门诊的药品储存场所应与生活、办公、诊疗场所明确分隔,不得临街设置药柜。

十四、门诊应当凭本诊所医师处方使用药品,不得无处方调配药品。

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的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改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处方调剂和药品拆零所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发药时应在药袋、投药瓶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拆零调配的药品,务必保留原包装至该批次药品使用完,不同规格、形状、颜色有不同效期的药品不得混装。

液体制剂,补充时,应坚持临用现配的原则.
十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好记录。

十六、门诊必须经常观察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十七、门诊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做好相关记录。

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疗废物按规定(医疗管理条例)规定,分类收集。

二、盛装医疗废弃的每个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志。

容器要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立即放入专用医疗废物桶内,由医疗垃圾回收站回收处理,并做好医疗废物登记记录。

四、从事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规章制度
一、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二、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要合理选址,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三、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登记、分类收集、暂存、密闭运送。

四、医务人员出诊治疗后,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与生活垃圾混放。

五、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的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交接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六、收集医疗废物的容器或收集袋要有统一标识,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防刺、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

七、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遗撒、污染环境。

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

八、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应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消毒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动,保障群众就医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岗时必须穿着干净,衣帽整齐,不准戴首饰,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二、要保持单位内外卫生整洁,医疗用房必须定期进行彻底消毒,治疗室必须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并做记录。

三、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的配制以及正确使用程序。

四、注射用的药品器械、附料、注射器分门别类,放置有序,并有标签说明。

五、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置污水和废弃物,预防交叉感染。

六、严格按规定对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其他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医疗物桶内,由医疗垃圾回收站回收处理。

七、使用的消毒药剂,消毒器械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是获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的产品,不得在社会上任意购置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认真学习、积极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二、掌握各种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及时了解传染病动态。

三、如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传染病人要立即转诊、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做好传染病登记或转诊记录。

四、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转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严格隔离并做病室及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的消毒销毁工作。

五、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要严格消毒或销毁。

诊所消防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一、诊所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消防知识,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积极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主动配合接受消防部门的检查并根据消防部门的意见建议进行整改。

三、工作人员应了解本单位消防器材的放置位置和一般性能,并设专人保管,所有人员都有责任爱护消防设施,禁止随意搬动、损坏和挪
用。

四、严格用火安全管理,不准在室内、外乱烧废纸、垃圾树叶等杂物。

五、加强用电安全管理,遵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严禁私自乱拉电线,随意更换保险丝规格,增加用电设备。

批准使用电炉、电烘箱及其它大功率电器的单位或个人,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经常检查电器安全和电路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六、任何人发现火险,火警都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警,奋力扑救,并注意保护好现场;消防器材未经保卫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挪用或它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