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阅读计划

八年级语文阅读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阅读计划阅读是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发展智能、培养人才的巨大精神能源。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往往可以起到塑造人的灵魂,使人积极向上,改变人的性格的作用。

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自身学习效率。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阅读教学的尝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阅读模式
1.指导学生确定阅读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前“阅读提示”来确定阅读目标。

“阅读提示”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策划的教与学的重点并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确定阅读目标。

课后练习题本身就是一篇课文要解决的阅读目标,它是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具体落实,因此要引导学生切实落实好课后练习题。

2.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不是只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着眼点是学生能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此方法去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因此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整理、归纳,探索正确、合理的阅读方法,并将之系列化,有步骤、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借鉴运用。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人,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充当主持人、活动组织者,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放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倡合作,鼓励竞争,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保护个性化发展。

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4.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分别或者共同欣赏同一篇文章,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寻找类似文章进行比较、品析,从而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空间,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应注
意搜集反馈信息,适时点拨,通过反复、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提高鉴别创新能力,充分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的阅读为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三、科学地推荐课外读物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很重,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非法出版物确实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尤其要警惕。

至于一些中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不能自拔,因此荒废了学业的情况也时有所闻,令人忧虑。

因此,推荐课外书是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基础。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由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培养他们的精品意识,帮助他们择真而读(真,真知灼见),择善而读(善,思想健康),择美而读(美,审美情趣)。

除大纲上推荐的中外名著之外,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

如《朝花夕拾》、《朱自清散文集》。

另外,推荐学生订阅一些既贴近当代生活,又有学习指导意义报刊、杂志。

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等。

它们都是很优秀的读物,这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喜好自己来推荐,教师把关,以收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良好效果。

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