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报告论文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和急性心力衰竭

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报告论文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和急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和急性心力衰竭XXXXXXX XXXXXX大学广州(510515)摘要:目的以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为指标,观察整体情况下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

学习以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减慢心电传导速度的方法,制备家兔急性心力衰竭的模型,观察急性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方法:通过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分别给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r)等神经体液刺激的方法,对比家兔在刺激前后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制造急性心衰模型并用多巴胺抢救,对比心衰前后以及救治前后家兔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增大,呼吸频率加快;刺激迷走神经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降低;静脉注射NE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心率减慢;静脉注射Ach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大,心率加快;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心率减慢。

静脉注射多巴胺后指标回升,救治成功。

结论: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符合其理论作用机制。

关键词:神经体液心血管系统急性心力衰竭心率动脉血压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引言: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对维持正常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脏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血管则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心肌细胞β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迷走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都为心脏生理活动的间接反映,可以通过对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活动的变化。

另外,通过注射Na+通道阻断剂(本实验选用盐酸普罗帕酮)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减慢心传导速度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心衰,用以构建心衰模型。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设计本次实验验证神经体液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以及构建心衰模型。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药品和试剂:20%乌拉坦,38℃生理盐水,0.1%肝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盐酸普罗帕酮,多巴胺,由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提供。

1.1.2 主要仪器:家兔手术台,注射器和针头,止血钳,粗剪,组织剪,动脉夹,眼科镊,手术线,固定绳,纱布,输尿管插管,PcLab数据采集系统,恒温水浴锅,动静脉插管,三通管,由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提供。

1.1.3实验动物:家兔一只,体重2.2kg,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方法:1.2.1动物麻醉固定备皮:挑选家兔,捉拿体重,按照体重计算麻药剂20%乌拉坦量(5ml/kg)。

用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快速推注前1/3,然后减速缓慢推注。

待家兔角膜放射消失,肌肉松弛后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

用粗剪刀剪去家兔颈部兔毛。

1.2.2静脉插管:沿家兔颈部正中线剪开皮肤越6cm,钝性分离右侧的颈静脉并插入预先充好肝素并通过压力换能器与 PcLab数据采集系统相连的静脉插管,根据数据采集系统屏幕上的波形判断是否达到右心房。

1.2.3分离出左颈动脉和迷走神经。

在颈动脉插入和PcLab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的动脉插管。

1.2.4分离右侧颈部动脉。

1.2.5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手术完成后让动物安静 5 分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

1.2.5.1夹闭右侧颈总动脉持续10s,观察并记录夹闭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2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电极刺激左侧迷走神经5s,观察并记录电击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3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颈静脉导管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4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颈静脉导管注射乙酰胆碱0.2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5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颈静脉导管注射肾上腺素0.2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6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神经体液调节实验后让动物安静 5 分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

1.2.6.1颈静脉导管补液(38℃生理盐水)30ml,随后颈静脉导管注射盐酸普罗帕酮2.2ml(1ml/kg),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1.2.6.2让家兔安静5分钟后,颈静脉导管注射多巴胺2.2ml(1ml/kg),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

2.实验结果(数据来源:第一实验室第七组)2.1实验数据2.1.1正常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家兔正常各项指标133.49 104.79 28.70 114.36 4.95 371 422.1.2夹闭颈总动脉10秒: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增加,脉压差减小,心率略有减慢,呼吸频率加快。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夹闭颈动脉前后指标操作项目和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夹闭前133.49 104.79 28.70 114.36 4.95 371 42 夹闭后165.22 142.41 22.81 150.01 10.56 353 602.1.3刺激迷走神经5秒: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下降,脉压差增加,心率减慢,呼吸频率不变。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刺激迷走神经前后指标操作项目和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刺激前131.57107.73 23.84 115.69 8.84 434 54刺激123.49 95.30 28.192 104.69 1.2 396 54后2.1.4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颈静脉注射NE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脉压差、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颈静脉注射NE前后指标操作项目和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注射前125.4389.39 36.01 101.39 5.79 316 66注射后166.41130.78 35.63 142.66 2.15 256 602.1.5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2ml):颈静脉注射Ach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升高,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加快。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颈静脉注射Ach前后指标操作项目和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注射前118.17 92.46 26.11 101.16 3.24 381 54注射后135.69 113.85 35.18 82.79 -7.35 307 602.1.6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ml):颈静脉注射Adr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脉压差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略有升高,呼吸频率降低。

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颈静脉注射Adr前后指标操作项目和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注射前118.77 92.13 26.64 101.01 -4.96 389 66 注射后135.69 113.85 21.85 121.13 -7.13 394 542.1.7颈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2.2ml):颈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略有升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不变。

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颈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前后指标操作项目和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注射前142.39 116.71 25.67 125.27 7.21 240 54 注射后69.49 48.56 20.93 55.54 8.10 180 542.1.8颈静脉注射多巴胺(2.2ml)抢救:颈静脉注射多巴胺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脉压差降低,心率显著加快,呼吸频率不变。

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颈静脉注射多巴胺前后指标操作项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心率呼吸频缩压张压脉压差脉压(cmH2O)分)(次/分)注射前69.49 48.56 20.93 55.54 8.10 180 54 注射后108.49 93.53 14.95 98.52 12.28 350 542.2实验结论2.2.1刺激或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如表9所示表9 各项指标变化刺激或注射前后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夹闭颈静脉↑↑↓↑↑↓↑刺激迷走神经↓↓↑↓↓↓静注NE ↑↑↑↑↓↑↓↓↓静注Ach↑↑↑↓↓↓↑静注Adr↑↑↓↑↓↑↓静注盐酸普罗帕酮↓↓↓↓↑↓静注多巴胺↑↑↓↑↑↑2.2.2实验结论:经验证,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符合其理论作用机制。

3.结果分析3.1神经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3.1.1夹闭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含有大量的窦神经末梢,称为窦压力感受器。

通过感受血管壁的牵张程度从而可以感受动脉内压的变化。

当动脉血压降低使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至正常水平。

当血压升高时则相反,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下降。

【1】本实验夹闭颈总动脉,颈静脉窦无法感受血压变化而引起的血管壁的牵张改变,其传入冲动减少,从而抑制了迷走神经的兴奋,而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最终使动脉血压升高,数据显示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升高。

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和交感神经的相对活动增强,理论上心率应加快,而本实验数据显示心率略有减慢,对其可能解释有:a.夹闭时间较短,心率指标可能未平稳而读数 b.正常值测量与夹闭颈总动脉后数据测量时间间隔过长,夹闭之前可能心率已有下降。

c.利用pclab计算数据时选择波形区间不精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