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

重庆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

2016年重庆市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分析报告1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卫生计生统计紧扣改革发展主题,持续为改善民生和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服务,为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两孩顺利实施提供决策支撑。

2016年我市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凸现,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总体运行平稳。

现将全市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做如下报告:一、人口情况2(一)总人口持续上涨,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吸引力增强2016年,全市常住总人口3055.34万人,较上年增加16.7万人,同期增长0.5%。

全市户籍总人口3402.94万人,较上年增加17.8万人,同期增长0.5%。

常住人口3中,都市功能核心区379.5万人,都市功能拓展区474.2万人,城市发展新区1110.9万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845.2万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275.6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4%、15.5%、36.4%、26.7%和9.0%。

1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人口数据均来来源于市人口家庭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卫生数据均来源于卫生直报系统数据。

22016年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修订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出生人口仅关注本市户籍人口和非本市户籍人口(即市外流入人口)的生育行为,已婚育龄妇女仅注重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状况。

3讨论人口分布情况,只有常住人口的分布有意义。

表1 近几年全市五大功能区常住人口分布单位:万人、%2016年市人口家庭信息系统(FIS )监测数据与市统计局2016年常住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数据、市公安局2016年户籍人口年报表数据非常接近(见表2)。

表2 近五年市统计局、市公安局主要人口数据单位:万人,%说明: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公报、户籍人口数来源于市公年度人口总数 核心区 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 渝东南 人口数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2012 2952.21 430.45 14.6 278.73 9.4 1030.08 34.9 901.64 30.5 311.31 10.6 2013 2995.21 493.10 16.5 322.17 10.8 1071.37 35.7 827.76 27.6 280.75 9.4 2014 3021.79 371.41 12.3 455.78 15.1 1090.43 36.1 824.55 27.3 279.62 9.2 2015 3038.64 376.84 12.4 463.89 15.3 1103.81 36.3 816.95 26.9 277.15 9.1 2016 3055.34379.4712.4474.1915.51110.9236.4815.1726.7275.599.0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户籍 人口数总 数核心区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北 渝东南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比重 人口数比重2012 2945.00 482.90 16.4 312.46 10.6 1041.78 35.4 827.43 28.1 280.43 9.5 3343.44 2013 2970.00 490.07 16.5 318.46 10.7 1062.04 35.8 821.20 27.6 278.23 9.4 3358.42 2014 2991.40 367.76 12.3 451.22 15.1 1079.19 36.1 816.65 27.3 276.58 9.2 3375.20 2015 3016.55 374.30 12.4 460.52 15.3 1095.60 36.3 811.19 26.9 274.94 9.1 3371.84 2016 3048.43 379.59 12.5472.2115.51110.8636.4812.6626.7 273.11 8.93394.66安局年报数据。

(二)出生人口上涨,二孩比重逐年增加常住人口:出生38.62万人4,比上年同期增加6.81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38.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98万人。

2012-2016年,我市常住和户籍出生人口一孩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二孩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2016年,常住和户籍出生人口二孩比重均在近五年内首次达到40%。

表3 近五年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情况单位:万人、%年度出生总数一孩二孩多孩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2012 31.88 21.61 67.81 8.86 27.80 1.40 4.39 2013 30.69 20.81 67.79 8.60 28.03 1.28 4.18 2014 30.49 20.06 65.80 9.17 30.08 1.25 4.11 2015 32.10 20.45 63.71 10.50 32.72 1.15 3.57 2016 38.62 21.08 54.60 15.59 40.38 1.94 5.03表4 近五年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情况单位:万人、%年度出生总数一孩二孩多孩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2012 31.33 19.64 62.68 9.94 31.72 1.76 5.61 2013 29.99 19.26 64.22 9.24 30.81 1.49 4.98 2014 30.71 19.33 62.94 9.91 32.26 1.47 4.794本文出生人口均包含往年漏报数据。

2015 33.97 20.83 61.32 11.68 34.40 1.46 4.292016 38.31 19.91 51.98 16.18 42.23 2.22 5.79(三)总和生育率达到1.68趋同于全国水平从表6可以看到,2013年我市户籍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1.27,处于一个较低的生育水平。

在单独两孩政策推动下,2014年和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37和1.53。

2016年在全面两孩的政策影响下总和生育率达到1.68,趋同于全国的1.70,生育形势完全符合预判,全面两孩政策的成效初显。

据预测,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效应的堆积释放,我市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会逐渐稳定到1.80这样一个生育水平,有力地促进我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表5 近四年全市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情况单位:万人年度育龄妇女人数出生人口数总和生育率2013 895.33 29.99 1.272014 849.34 30.71 1.372015 838.76 34.04 1.532016 855.43 38.31 1.68说明:2013、2014年的总和生育率未经评估。

(四)户籍人口生育旺盛期(20~29岁)妇女人数5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户籍人口生育旺盛期(20~29岁)妇女人数下降,2016年减少了7.18万人,下降了3.02个百分5户籍人口更能体现当地生育形势的变化。

点。

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的减少是一孩出生所占的比例回落的重要原因。

虽然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下降,但由于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促使生育水平的快速上升,出生人口增幅较大。

图1 近几年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 单位:万人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低于全国水平我市由于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地等多方面原因,生育政策一直较为宽松,因此对出生人口无太大的性别偏好。

长期以来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都比较平衡6,低于全国水平。

表6 近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单位:女=1006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年度 全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出生医学证明发放2012 117.70 106.08 106.66 108.26 2013 117.60 105.79 105.89 108.48 2014 115.88 105.16 105.78 106.46 2015 113.51 105.86 106.34 108.60 2016105.92106.06106.77说明:数据来源于市人口家庭信息系统监测、市妇幼保健年报数据(六)符合政策生育率加速上升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呈现符合政策生育率加速上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比为98.33%、97.99%,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7.02、7.83个百分点。

表7 近五年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情况单位:%年度常住人口户籍人口2012 84.59 84.082013 86.63 84.172014 87.84 85.392015 91.31 90.162016 98.33 97.99(七)流出市外人口数降低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外来人口和返乡民工的吸引力。

全市跨乡镇外出半年及以上人口699.10万人,与上年同比减少43.18万人,其中:外出市外355.56万人,同比减少12.92万人;市外流入78.28万人,同比增加2.46万人。

全市净流出277.20万人,依然属于流出人口大市。

流出人口中,15周岁及以下占流出人口的8.8%,60周岁及以上占7.2%。

二、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数据(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1、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保持稳定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9933个,同比增长0.64%。

医院699个,同比增长10.78%,其中,民营医院443家,同比增长18.4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044个,同比增加0.3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6个,同比减少1.27%。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2015年度增幅较大,是由于2016年底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信息专项清理工作,大量的村卫生室基础信息经严格核实后由民营性质变更为公立性质。

(见表8)表8 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及变动情况单位:个、% 机构类别2016年2015年同比±% 全市19933 19807 0.64#公立12307 9113 35.05民营7626 10692 -28.68 医院699 631 10.78#公立256257-0.39民营44337418.4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044 18986 0.3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6 158 -1.27其它卫生机构34 30 13.332012-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2.65%。

医院数年均增长10.85%,其中公立医院年均减少0.48%,民营医院年均增长21.69%,增速最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年均增长2.4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年均减少1.69%。

2.全市床位数持续增长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床位170137张,同比增长8.92%。

医院编制床位122092张,占全市总数的71.76%,同比增长11.71%,其中,民营医院36955张,占全市医院编制床位数30.27%,同比增长37.3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43271张,占全市编制床位数25.43%,同比增长0.88%;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床位3714张,占全市编制床位2.18%,同比增长21.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