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同是表现女勇士的成长经历,《花木兰》和“MuLAN”却表现了女勇士不同的成长经历。
在动画性的情节中,木兰未从军前在家过得无忧无虑,虽然调皮好动,但也学些毛笔字画,到了婚嫁的年龄被父母逼着去相亲以求给家里带来好运。
总的说来,木兰成长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
战事爆发后,木兰见父亲腿瘸不能作战,最终隐瞒家人代父从军,一展自己的抱负。
在家族的守护神木须和好运蟋蟀的的扶助下,木兰顺利进入军营。
进入紧张的新兵训练阶段,花木兰凭借自己的天赋由一个柔弱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勇武的士兵,并在训练中萌发了对校尉的爱慕之情。
在上前线抗击强悍的单于部队时,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木兰表现了女勇士特有的机智勇敢,用雪崩换来了战场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并奋不顾身地救了陷入雪崩中的校尉李翔,两人关系更亲密了。
木兰在雪崩后因受伤暴露了女儿身份要被处决时,校尉李翔却仁慈地放她而去。
木兰的女勇士梦将要破碎时,被埋的单于的军队意外出现再次激活了女勇士的卫国热情。
花木兰赶往京城报信。
木兰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征服了众战友的不信任感,成功破坏了单于绑架皇帝的阴谋,救了皇上。
并在家族神龙木须的帮助下,女勇士最终击败了凶悍的单于。
作为一个弱女子,在和高大强悍令人畏惧的匈奴人战斗中,木兰的女勇士形象再次高大起来,最终连最高统治者皇上也向她一个民间的女子致敬,京城的百官、百姓也向她致敬。
皇上要以宰相之位封赏她时,女勇士以不愿做官但愿回乡见父母。
结局的幸福爱情故事更是给人留下了女勇士形象的无限遐想。
在中式《花木兰》中,木兰是一个穷苦家的单亲孩子,在乡下里跟多病在身的父亲相依为命。
作为军户出身的花弧,女儿在他的影响下喜欢舞刀弄枪,在邻居大爷的影响下习得一身打仗的本领,虽然也学些女孩织布之事。
柔然犯境,战事爆发后,病弱的花弧应征,并嘱托女儿找个好人家。
花木兰不愿病弱的父亲战死沙场,于是她灌醉父亲,前去军营应征。
在好友小虎的帮助下,木兰成功混入男人的军营。
刚到军营不久,木兰因偶然机会结识了文泰,两人一见如故。
面对军营的黑暗,木兰表现了男儿的刚烈,狠狠教训了营主霸道的侄儿,显示了木兰的英武。
后因玉佩之事,木兰被抓并向前来探望的文泰透露了女儿身。
文泰在第二天柔然来犯时私放了木兰。
营主在战斗中牺牲了,在危急的关头,木兰挺身而出,杀掉了敌方将领,扭转了局势。
女勇士形象自此凸显
出来。
经过此战,文泰和木兰各自被封为正副营主,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
女勇士的爱情故事自此开始。
在之后的战争中,木兰从一个见不得流血的战士逐渐磨练成一个优秀的士兵。
木兰和文泰双双被晋升为将军。
然而木兰在战场上的儿女情长影响战事牺牲了其它士兵,文泰不得不以自己的假死有意磨练木兰的坚强意志。
木兰经失爱人之痛,走出阴影,重新恢复勇士的身份,带领兵士一路打下了许多胜仗。
最后在与柔然的新单于门独的对决中,终因大将军的被叛,木兰带领的军队寡不敌众,而被困狭谷中,陷入绝境。
为救爱人,文泰亮出自己的魏国皇子的身份,把自己作为人质解救了木兰和士兵。
木兰安抚好众兵士后,毅然只身前往柔然新单于所在地,在柔然公主的协助下最终杀死了单于门独,救出了爱人文泰。
经过十二年的征战,花木兰的女勇士形象传遍全国。
面对天子的封赏,木兰毅然请辞返乡以尽孝道。
中国式的女勇士形象自此定位。
至于女勇士的爱情,最终屈服在了国家的利益下,文泰与柔然公主联姻。
战场上的一对情侣自此天各一方,让人不免无限感伤
同样是表现花木兰的女勇士形象,洋木兰和中式木兰个性迥异,一个机智活泼,一个勇武多情。
洋木兰的机智活泼更多体现于其中融入的个性解放、民主平等的气息中,个人英雄主义也于其中得到了彰显。
之后片中插入歌剧的因素,加上木兰在家的光着脚丫跑动的大脚形象,木兰与父亲的争执中大胆的言辞,给全剧定下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气息、活泼的格调,才有了后面的训练中士兵与将领的暧昧关系,以及木兰与皇帝的零距离拥抱。
这些都是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淑女形象格格不入的。
“中式木兰”中,自小习武、好动调皮的假小子性格因素,使木兰进军营前就有具备勇士的条件,而不是通过军训锻练出来。
战场上勇武的表现虽然给木兰带来极大的威望,但是也因她的个人英雄主义抛弃部下、私自前去搭救爱人文泰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而牺牲了许多无辜的士兵。
后来更是因为她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惹恼了大将军,大将军因妒忌背她而去,整个军队差点全军覆没。
因此“中式木兰”中,虽然也强调了女勇士个人英雄的表现,但是英雄更多地仍是要服从更高的整体的利益。
包括高潮部分木兰只身前往敌营杀死单于救出文泰,为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结局仍是要为了至高的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的爱情和幸福。
因此个人主义在集体利益面前是受限的,甚至会引发两个国家再一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