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三个单元教案)九户镇中心小学王敏2011年3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的第一单元是放眼看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三课:1.世界有多大2.多彩的世界3.与世界同行。

着重介绍了世界政区.世界的大洲大洋.世界上的国家的多少.伟大的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

多彩的居民和生活;走出国门.走进国际组织.并以这些子课题为突破口,导入学生对世界的探讨和学习。

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是“认识世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一单元的继续。

有三课:1.战争的回忆2.和平卫士3.放飞和平鸽。

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炮火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流血,带给被侵略民族的耻辱,带给人的心灵的创伤……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捍卫着祖国的安宁和幸福……了解友爱.和平和幸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应该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世界上空。

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着重介绍了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家园,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和破坏,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危及到地球生命的生存许多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共教学三个单元,九课。

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世界政区.世界的大洲大洋.世界上的国家的多少.引导学生对世界的探讨和学习。

2.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炮火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流血,带给被侵略民族的耻辱,带给人的心灵的创伤,了解友爱.和平和幸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应该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世界上空。

3.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世界政区地理位置分布大小等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正确地了解世界的大洋和大洲以及他们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世界地理和世界之最。

3.放眼世界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4.了解中国正在迈开大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走向世界,与世界同步,了解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和一些相关的世界组织。

五、教学进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六、教学措施a)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c)从学生年龄出发,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d)注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e)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

f)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2.对不同文化尊重欣赏的态度。

能力1.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专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能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知识1.了解地理历史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引导学生对实际的初步了解和认识,了解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世界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世界地形概况。

2.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初步分组了解阿拉伯人.非洲黑人等生活习俗,知道世界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对不同文化应该确立尊重形式的正确态度。

4.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深刻理解我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我们必须与世界同行。

5.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第一课世界有多大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大洲大洋。

2.交流世界大洲大洋的面积人口和国家的基本情况3.了解多种多样的地形并交流地球地形的世界之最。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大的教学用的地球仪,并动员学生准备一个小的学习用的地球仪。

2.地形图3.相关课件三、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大洲和大洋四、教学难点对于经纬线的理解,对于地球形状的理解第一课时大洲和大洋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二)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三)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三、师生准备:课件.世界地图。

四、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中的东西半球图在这节课起到了重要作用。

课本中的许多图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学生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这节课资料的搜集是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主要是与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相连接,是初中地理课知识的基础了解。

所以,我在教学中借鉴了初中地理的部分知识,但是又不完全照搬,因为我们这节课的对象只是六年级的小学生,要求只是对七大洲四大洋有所了解,关键是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比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组织“世界之最知多少”的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效果很好,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作为一个学理科的人,来教授品德与社会这门偏文科的课程,的确对我来说有点吃力,我相信这也将养成了我多读书、早备课、备好课的习惯,要不然,自己还不了解呢,怎么去教学生呢?看着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不但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而且还对参加“世界地理之最”擂台赛充满兴趣,我也越来越充满了信心。

第二课时国家有多少总第2课时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包括它们的名称和所在的大洲,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国家或者是中国周边的国家,拉近学生与世界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一课要借助课本前面的世界政区图来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通过国旗说国家”、“通过标志性建筑物说国家”、“通过新闻说国家”、“中国的邻居”等活动。

通过以上的活动,调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而不是让学生凭空被动的记忆国家名称。

教学中通过了解世界上几个面积较大的国家-俄罗斯等;几个袖珍国家-梵蒂冈等,让学生树立起虽然国家面积有大有小,但是国家不分大小,都是平等的观念。

我认为这节课我还有几个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一是学生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我太想控制住学生,反而阻止了部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由于害怕课堂容量过大过繁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和发散性思维,没有做到很好的反馈。

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能从不感兴趣的从地图中寻找国家,到下课时对寻找世界其他国家的位置充满了兴趣。

三是从学生发言中体会到,大部分学生的自学情况较好,对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的学生做的不够到位,今后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

总体来看,我认为这节课,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课多彩的世界教材简析:“多彩的世界”是本单元第二个学习主题,包含两个主题活动—“金字塔前的瑕想”和“多样的居民和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没有世界历史知识的公民,不会具有完善而敏锐的世界意识,其人格也必然是缺损的。

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分解人类古代文明开始,感受历史的厚重,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初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意识。

其中,古埃及人是最早步人类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

教科书首先设置了“金字塔前的遐想”这一主题活动,以“金字塔”为切人点,展开对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小组,分别去研究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

教科书首先呈现一幅讨论图,一位男生展示“姑姑在埃及金字塔前的留级影”,引起大家对金字塔及其他古代文明的探究兴趣。

“走近古代埃及”小组在进行研究活动之前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包含研究内容.方法.时间.成果的展示等方面,基本呈现了研究计划的制定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样本。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中查找资料,有的进行讨论分析,有的访问学者等等。

总之,教科书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资料的获得是多方面的,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途径。

教学目标:1.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研究兴趣。

2.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体会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3.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调查研究,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一课时金字塔前的遐想总第3课时一、教学简析:本活动主题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走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从古埃及的概况和各方面的成就入手,了解人类的文化遗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以探究古埃及的奥秘为主题,带领学生有效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学者专访.归类收集等手段与方法,将课本知识与个人收集整合于对金字塔.对古埃及.对历史的探究中。

以求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使研究性学习呈现出强大的教育功能。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史文化的兴趣。

2.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专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1.运用多种渠道,探究金字塔的奥秘,理解古埃及的古老文明。

2.了解古埃及的概况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学者专访等)查阅有关古埃及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对神秘的东西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节课就从学生的求知欲入手。

古埃及金字塔有很多神秘,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合而为一,这样就调动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到古埃及的有关知识,从而揭开学生心中的谜团。

用着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

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开展资料的调查和整理,让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学生不但找到了埃及金字塔的有关神秘事件,还找到了狮身人面像的来历和传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