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培训课件

最新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培训课件

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 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定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 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 报告。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 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 ,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 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二解读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 及术式发生错误
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 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措 施
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 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规范手 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确保患者诊断、手术方案准确性与安全性
▪ 手术患者均应佩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 核查。
▪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 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 、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 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 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 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 写表格。
▪ 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 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 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背景
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一批关于 患者不安全因素的报告.WHO指出全球有10% 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受到医院不安全事件损害。 这些研究证明医疗风险和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 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可 以减少和避免。
我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 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 者在500万人次,约19.2万 人因此而死亡,构成严重不
术前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 ,书写术前讨论和术前小结,明确标记患者的手术部位,并让患者 知道。
此外,主管护士也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实行的手术有充分 的了解。
麻醉医师、手术接送人员、手术室护士也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进行再 次的确认。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主要内容
▪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职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 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 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 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 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
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 记录
强调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
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 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 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 依据)。
案例一 对产妇和孕妇输错药遭索赔
案例1 输液贴贴错:治疗班护士将奥硝唑贴成甲硝唑,A班未核对 直接20将07药年推1至0月病9人日床,边京,华患时者报发报现道后,提某出大疑学问附。属同医时院治的疗产班科及主时任发 向现两错个误家赶庭到做病出房道,歉未。发起生因后是果该,院当产事科人护及士时未向严病格人执做行出查解对释制工度作而, 造并成给的予失赔误礼,道即歉是,将病住人在表同示一理病解房。的两人药品输错,其中一位是产 后不到2天的女士,医嘱是一种名为“铃兰欣”的药品,却使用了 青霉素,药品说明书上表明“青霉素注入后,少量本品会从乳汁中 分案泌例,2 哺抽乳错期血妇:女责用任药护时士宜听暂到停主哺班乳喊”给。某另病一人位抽是血人查工血受型精,3责次任才 成护功士的仅孕凭妇听,的来印院象做给“病保人胎抽”血治,疗未,查医对嘱化是验用单“,青导霉致素抽”错的对药象品,,抽 却完用后了也“没铃有兰再欣次”核,对在化药验品单说,明直上到表血明库有把“血孕型妇结慎果用验”出字后样发。现输与错以 药前后查,过两的人血身型体不均一出样现时当,天大体家温才突都然意升识高到,发身生体了不错断误出。汗等不适症 状,到第二天情况才好转。
堂等现象。
医院管理理念 的进步
患者维权意识 的提高
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 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高度关注
我国患者安全工作 同样面临诸多
挑战
中国医院协会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司的具体指导 下,根据开展医院管理评价与评估工作的践, 参考了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的经验,选择了具有 普遍性、可操作性、重点明确的项目,自2007 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之后每年进行 修改。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 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 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 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 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护理安全管理的定义:是运用技术、教育、管 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集有效的预防措施, 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安全,, 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 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一解读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 者识别的准确性,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 疗。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
良反应者占13%。
我国三级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 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 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 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 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 76.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 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 象;61.48%的二级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去 世,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