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四季》教案设计第1、2课时教学对象:已掌握基础汉语语法,学过2000-5000个常用词,具备基础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就与个人有关或常见的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成人学习者。
教学人数:15人教学内容:词汇教学目标与要求:认识并掌握词汇表中出现的所有生词并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要求发音准确,正确认识词意,学会书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词汇表中的动词和名词为教学重点,要求能够准确运用于日常交际中,难点是要体会某些词的意境,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如:人山人海,还有就是一个字有多重含义时,应该如何去根据语境准确的区分,如:透/运。
教学课时与时间安排:词汇部分教学为两个课时,考虑到名词和动词的讲解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本课文词语种类的分布情况,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名词/副词/量词,第二课时主要为动词/形容词/连词/成语的讲解。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12个名词+3个副词+2个量词)课堂分组(5分钟)课堂一开始先检查同学出勤情况,调整好课堂纪律后,按照学生的汉语水平高低,平均分成3个小组(每组5人),尽量避免后面的小组竞赛因为汉语水平不均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受挫,然后就直接引入词汇教学部分。
名词讲解(15分钟)每讲解一个名词前,先带读三遍。
名词:四季/少女/妇人/黄昏/茉莉花茶/蝉/暴雨/瓦/种类/枣/招牌/冰鞋最快速理解名词的方法就是利用图片展示,在此需要用到PPT。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用最简单的话给学生解释词意,适当的进行造句,造句内容贴合生活场景。
四季:提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回答: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四个季节简称为四季。
少女: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女生,我们叫她少女。
妇人:已经结婚的女子,我们可以称她为妇人。
黄昏:太阳开始落下,天色还没有完全黑,这段时间我们就称作黄昏。
同时,黄昏的时候气温也很舒适,很适合外出散步。
提问同学A:你喜欢在黄昏的时候散步吗?茉莉花茶:用茉莉花泡制的茶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味道甘甜。
提问:除了茉莉花茶,你们还知道哪些花可以用来制作茶叶?(玫瑰花/菊花/牡丹花/金盏花/桂花等)蝉:一种昆虫。
该词通过图片展示更容易理解,不进行详细介绍。
暴雨:用来形容很大的雨,也可以叫做:倾盆大雨,就像将水从盆里倒出来一样。
当我们想要形容雨下的很小,我们可以说:细雨,就像针尖一样细的小雨。
瓦:用来铺在屋顶上的建筑用品。
该词通过图片展示更容易理解,不进行详细介绍。
种类:桃子/西瓜/苹果/香蕉/葡萄属于水果,它们是水果种类。
那么,提问:土豆/白菜/花菜/胡萝卜属于什么种类?(蔬菜种类)口红/粉底液/睫毛膏属于什么种类?(化妆品种类)我们把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归到同一个种类,有助于我们去更好的认识它们。
枣:一种水果。
该词通过图片展示更容易理解,不进行详细介绍。
招牌:挂在商店门口的牌子就叫做招牌(图片展示),当我们去餐厅吃饭的时候,询问服务员:“你们家的招牌菜是什么?”意思是说:“你们家最有特色的菜是什么?”大家以后去到餐厅,可以尝试用这句话去询问。
冰鞋:滑冰用的运动鞋。
该词通过图片展示更容易理解,不进行详细介绍。
副词讲解(15分钟)副词:仿佛/纷纷/格外每个词先带读三遍,然后学生自己读一遍。
仿佛:好像,似乎。
当我们说:“天上的云,好像一只兔子。
”我们可以说:“天上的云,仿佛一只兔子。
”造句:徐先生的马画的很好,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奔跑。
按照之前进行的分组,每组请一位同学进行造句。
根据他们的造句情况,进行纠正,并对发言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
纷纷:①指言语/往下落的东西多而杂乱。
比如:秋天到了,树叶不停的被风吹落。
我们可以说:秋天到了,落叶纷纷。
他做了错事,大家对他的行为有很多的评论。
我们可以说,他做了错事,大家对他议论纷纷。
②许多人/事物接连着,接二连三的,比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在一次讨论课上,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
当某件事一件接着一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纷纷。
按照之前进行的分组,每组请一位同学进行造句。
根据情况进行纠正。
格外:①特别的,超乎寻常的。
比如:B同学今天穿的裙子特别漂亮,我们可以说,B同学今天穿的裙子格外漂亮。
②额外,另外。
比如:李先生的书很多,一辆小车装不下,他格外找了一辆大车。
按照之前进行的分组,每组请一位同学进行造句。
根据情况进行纠正。
量词讲解(5分钟)量词:阵/圈阵:①用来形容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
比如:陈教授的演讲很精彩,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造句:昆明昨天下了一阵暴雨。
②指一段时间。
比如:这段时间他很忙,我们可以说:这一阵,他很忙。
按照之前进行的分组,每组请一位同学进行造句。
根据情况进行纠正。
圈:一个圆环。
造句:他围着操场跑了4圈。
我喜欢吃洋葱圈。
总结(5分钟)总的带读一遍所学的名词/副词/量词,剩余时间为学生解答课堂上的遗留问题。
个别无法在短时间内回答的问题,留到下一节课上课前,或者在未来教学中碰到时进行解答教学环节(第二课时13个动词+6个形容词+2个连词+1个成语)动词讲解(20分钟)动词:度过/熟悉/争/经过/结冰/属于/涮/烤/运/郊游/寻找/来不及/绕讲解前每个动词先带读三遍,然后学生自己总的读一遍。
度过:把时间花费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上。
比如:我在海滩上度过了夏天;我在床上度过了周末。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补充讲解度过与渡过的区别:度过是指在时间上过了一段时候,渡过是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离,比如邮轮从亚洲开往美洲,渡过了太平洋(海洋)。
熟悉:清楚的知道,认识。
造句:新学期开始不久,大家慢慢的认识了彼此,大家慢慢的熟悉。
爷爷经常上山摘水果,他很清楚山里的路,他很熟悉山里的路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假如我有100万,我.../假如这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要...争:①因意见不一致而产生争论。
②想要获得某样东西或达到某种高度。
比如:他力争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两名同学进行造句。
包括“争”的两个意义。
经过:①路过某个地方。
比如:来教学楼的路上,我路过了食堂。
②经历的过程。
比如:他经过努力,在考试中取得了格外优异的成绩。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两名同学进行造句。
包括“经过”的两个意义。
结冰:液体在低温下变为固体,水变成冰的过程,就叫做结冰。
属于:归某一方面或归某人所拥有。
比如:这本书是属于C同学的。
这台电脑是属于学校的。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涮:把东西放在水里左右前后的摆动。
涮羊肉(北京美食)烤:将东西靠近火,使其变熟或者变得干燥。
烧烤/烤肉运:搬运/运输某种东西,将某物从A地运输到B地。
多用于搬运较大或较重的东西。
如:农民将水果从农村运输到城市售卖。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郊游:到野外休闲,散心,娱乐。
造句:同学们计划周末去郊游。
今天天气很好,适合郊游。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寻找:去找某样东西或某件事。
寻找路段/文具/父母/错误/亲友造句:我丢失了钱包,朋友们帮我一起寻找。
警察正在寻找罪犯犯罪的蛛丝马迹。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来不及:时间短促,来不及做某事。
造句:由于情况特殊,他来不及请假就走了。
还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他就去工作了。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一名同学进行造句。
绕:①围着转动。
造句:他围着操场绕了四圈。
②线缠在一起。
造句:这些毛线缠绕在一起。
③不从正面通过,而是从侧面或者后面。
造句:前面堵车,他选择从另外一条路绕过去/绕行。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
请3名同学进行造句。
涵盖以上三条意义。
形容词讲解(6分钟)形容词:短暂/清新/馋/透/深/可口每个词先带读三遍,然后学生自己读一遍。
短暂:形容时间短。
比如:我和他认识不久,只是短暂的接触。
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又开始继续前行了。
清新:清爽而新鲜。
比如:昆明空气很好,我们可以说,昆明的空气很清新。
馋:看见好吃的食物就想吃,想吃某种食物。
透:①渗透,穿透。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屋子里。
②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水果熟透了。
③暗地里,悄悄地告诉。
透个消息,透个信儿。
深:①由上到下的距离很大。
比如这里的河水有1000m深。
②形容关系好。
他和妻子的关系很好,他和妻子的关系很深。
③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现在是凌晨两点,夜晚已经很深了。
所对应的反义词是“浅”可口:形容食物很好吃,美味可口。
连词讲解(5分钟)连词:然而/假如然而:但是/可是,表示转折。
造句:考试失败了,然而他并不灰心。
我花了很多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然而还是不明白。
请两名同学造句,并进行纠正。
假如:如果,表示假设。
造句:如果不把基础打好,以后学习就会有许多困难。
假如明天有时间,我就会去郊游。
请两名同学造句,并进行纠正。
成语讲解(1分钟)成语:人山人海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的非常多,像山和海一样。
造句:周末的游乐场总是有很多人,我们可以说:周末的游乐场人山人海。
游戏设置(10分钟)游戏开始前,会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回顾两节课所学的所有词汇,然后PPT上会以三种形式(图片/词意/中文)展示所学的生词,学生需要识别图片/阅读词意后说出所对应的中文,或者阅读中文,正确的解释出相对应的意义。
回答形式为抢答,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每人一个小甜品。
作业布置(2分钟)1、正确朗读第一课的所有词汇。
2、抄写词汇,每个5遍。
3、预习课文《北京的四季》第1至第5段,尝试回答文中前10个问题。
《北京的四季》教案设计第3、4、5课时教学对象:已掌握基础汉语语法,学过2000-5000个常用词,具备基础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就与个人有关或常见的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成人学习者。
教学人数:15人教学内容:走进作者,课文的理解与阅读,语法点讲解。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课文大意,能准确地运用其中涉及到的词汇、表达方式,理解中文表达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掌握语法“把......V得+C”、“看”的特殊用法;难点是理解中文的特殊表达方式和语意,比如:为什么说春天可以被几阵大风送走;为什么雨可以把天空和世界洗得干干净净?这些表达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浅显易懂,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讲,他们很多人从小没有在中文的语境下生活,所以非常难以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与时间安排:文章讲解总共需要3个课时,3课时主要讲解第1-5段。
第3课时简单的介绍作者、朗读文章疏通生字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且完成课后前10个问题,学习涉及到的语法点,第4课时学习剩下的6段课文,疏通生字词,理解文章并完成课后13个问题,由于该部分文章较长,问题不容易找出答案,花费的时间因此会比第三课时长,故该部分语法讲解将放到第5课时。
第5课时除剩余语法讲解外,还涉及复习题、关于课文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环节(第三课时介绍作者、朗读文章疏通生字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且完成课后前10个问题以及课文复述)课文导入/作者及课文介绍(5分钟)根据课文题目《北京的四季》,我会先用PPT展示一些北京的图片,如奥运会、特色小吃、地标建筑、四季的照片引入课文,然后简单的介绍作者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