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潮(教学版)

赤潮(教学版)

1998年,粤港海域,赤潮面 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等 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及养 殖鱼死亡, 其中包括名贵鱼 种石斑鱼等,共损失达3.5亿 元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a
29
a
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31
a
32
a
33
a
34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 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 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a
18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
36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a
37
治理措施
目前对赤潮的治理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现有的方法不是操作困难就是成本 偏高。而比较可行的是一种应急措施,即 沉箱法或迁移法。其方法是将水产养殖设 施沉入海底或移到未发生赤潮的海区。对 不能移动的养殖场要提前出池,以免造成 更大损失。此外,还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 增氧,以防因赤潮引起的养殖生物窒息死 亡的情况发生。
• 赤潮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一般可分为有 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
a
6
a
7
a
8
赤潮的分类
• 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 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 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 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 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 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 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 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a
25
诱发原因——全球气候变化
• 较高的水温,缓慢的海流,利于赤潮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诱发赤潮的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等。)
a
26
世界范围赤潮发生区域分布图
目前,赤 潮已成为一种世 界性的公害,美 国、日本、中国、 加拿大、法国、 瑞典、挪威、菲 律宾、印度、印 度尼西亚、马来 西亚、韩国、香 港等30多个国家 和地区赤潮发生 都很频繁。
引发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 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 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 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 2种、原生动物1种。
a
20
1、大量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 污水排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而导致近海、港湾 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 、海洋开发、水产业带 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 身污染问题。
a
27
中国赤潮分布
• 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 200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 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海10次 。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a
28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1998年 ,渤海,赤潮面积约 5000平方公里,范围遍及 辽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 亿元
a
15
赤 潮 对 环 境 的 破 坏
a
16
危害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 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 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 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 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原 有的生态平衡。
a
17
2 危害人类健康
肆虐的赤潮
a
1
海上红幽灵
——赤潮揭秘
a
2
何为赤潮? 赤潮的危害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的防治 对策
a
3
灿若罂粟的赤潮

a
4
a
5
何谓赤潮?
• 赤潮又称红潮或有害藻水华,通常是指海 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 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 发生赤潮时,海水除了会变成红色,还能 变成桔红色、黄色、绿色、褐色等。
a
35
3、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 养殖海带 、紫菜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 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
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 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 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 境。
a
⑶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 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⑷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 健康的危害
a
19
追根溯源 赤潮成因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 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 一定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a
9
美丽赤潮 暗藏杀机
•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贝类的 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 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导致食 物中毒;
• 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 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 大量死亡。
3、全球海运业发展导致外 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气候 变暖导致赤潮发生。
a
21
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全球海运业发展 国际交流的加强
过度的海水开 发与海产养殖
a
22
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污染 海域,导致 水体富营养 化。
a
23
养殖密度过高和过度投饵
海洋污染引起赤潮
引起的赤潮
a
24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a
10
这些鱼怎么了?
a
11
害赤 潮 对 生 物 资 源 的 危
a
12
福建雄江出现大量 死鱼,库湾生态再 敲警钟。鱼儿大量 死亡,养殖户忙着 捞死鱼
a
• 织纹螺在生长 过程中,摄取 赤潮中的有毒 藻类而被毒化。 人类食用织纹 螺引起食物中 毒。
13
赤潮重创福建 鲍鱼养殖
a
14
福建平潭海上养殖户遭遇赤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