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肢骨折试题

上肢骨折试题

第二章上肢骨折一、选择题【A1型题】1 .成人移位锁骨骨折在手法复位时,膝顶复位法、外侧牵引复位法及仰卧复位法,这三种方法之中共同的最关键的手法是A .端提捺正B .旋转复位C .拔伸牵引D .后伸复位E .回旋复位2.锁骨骨折在绷带固定后,常常还可能出现骨折的再次移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功能锻炼方法不当而引起的,下列功能锻炼你认为正确的为A .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用力握拳B .早期可作肩后伸及扩胸活动C. 肩外展和外旋练习 D .平抬患肢E .耸肩练习3.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中老年常见的骨折,在临床上骨折愈合后常遗留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障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不包括A .骨折仅达到了功能复位而未达到解剖复位B. 受伤后局部出血,血肿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C. 骨折移位可能引起了结节间沟完整性与平滑度的改变D. 骨折固定时间较长E. 功能锻炼未跟上4.伸直型肱骨髁间骨折桡偏型二度在行小夹板固定的初期,肘关节与前臂较恰当的体位为A .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B .肘关节屈曲90〜120°,前臂中立位C .肘关节屈曲90〜120°,前臂旋后位D .肘关节屈曲60〜90°,前臂旋后位E.肘关节屈曲60〜90°,前臂旋前位5.儿童时期,肘关节各骨的骨骺出现最早的是A .桡骨头B .尺骨鹰嘴C .肱骨滑车D .肱骨小头E .肱骨内上髁6. 肱骨外髁骨折手法复位后进行小夹板固定时,较常选用的固定方法为:A .肘关节伸直稍外翻前臂旋前位先固定2周,然后改为屈肘90°,固定l 周B .肘关节稍外翻伸直前臂旋后位先固定2周,然后改为屈肘90°,固定l 周C .屈肘90。

前臂旋后位先固定2 周,然后改为肘关节伸直稍外翻固定l 周D .屈肘90。

前臂旋前位先固定2 周,然后改为肘关节伸直稍外翻固定l 周E .肘关节伸直中立或稍内翻,前臂旋后位先固定2周,然后改为屈肘90°,固定l 周7. 肱骨外髁骨折手法复位不佳与夹板固定不牢,都可能导致骨折出现不愈合,在骨骼以后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肘部发育畸形进而发生A .正中神经麻痹B 桡神经麻痹C. 尺神经麻痹D. 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E .前臂内侧皮神经麻痹8.肱骨外髁骨折手法复位的最佳时间为A.骨折后24小时B .骨折后3天C .骨折后5天D. 软组织肿胀以前E .骨折后一周内9. 传达暴力导致的桡尺骨干双骨折,桡骨与尺骨骨折线形态及骨折线的走行为A .桡骨骨折在中上段,骨折线为横形;尺骨骨折在中下段,骨折线从外上斜行到内下方B .桡骨骨折在中上段,骨折线为横形;尺骨骨折在中下段,骨折线从内上斜行到下外方C .尺骨骨折在中上段,骨折线为横形;桡骨骨折在中下段,骨折线从外上斜行到内下方D .尺骨骨折在中上段,骨折线为横形;桡骨骨折在中下段,骨折线从内上斜行到外下方E .桡骨骨折在中上段,尺骨骨折在中下段,骨折线走行一致,方向从内上斜行到外下方10. 桡、尺骨干双骨折较常见的骨折成角移位是A .桡、尺骨骨折断端均向前外方成角B .桡、尺骨骨折断端均向前内方成角C. 桡、尺骨骨折断端均向后内方成角 D .桡、尺骨骨折断端均向后内方成角E. 桡骨折断端向前内方成角,尺骨骨折断端向前外侧方成角11. 桡、尺骨干双骨折后,侧位X线照片显示: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尺骨远端向背侧移位,提示此骨折远端的移位为A .旋前移位B .旋后移位C .掌侧移位D .背侧移位E. 重叠移位12. 对于肌肉力量较发达的桡、尺骨干双骨折,当骨折出现锯齿形状的骨折线时,其重叠单用拔伸牵引不能完全矫正时,应该用A .端提捺正法B .夹挤分骨法C .反折托顶法D .回旋捺正法E .分骨端提法13. 对于桡、尺骨干双骨折,当斜形骨折出现背向移位时,其重叠单用拔伸牵引又不能完全矫正时,应该用:A .端提捺正法B .夹挤分骨法C .反折托顶法D .回旋捺正法E .分骨端提法14. 特殊型骨折典型的移位特点为A .桡骨头向前外方脱位,桡、尺骨骨折断端向后外方成角B .桡骨头向前外方脱位,桡、尺骨骨折断端向前外方成角C .桡骨头向后外方脱位,桡、尺骨骨折断端向后外方成角D. 桡骨头向后外方脱位,桡、尺骨骨折断端向前外方成角E .桡骨头向外方脱位,桡、尺骨骨折断端向外方成角15.伸直型孟氏骨折在夹板固定时,使用纸压垫正确的是A .桡骨头的后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掌侧放一个平垫B .桡骨头的前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掌侧放一个平垫C .桡骨头的前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背侧放一个平垫D .桡骨头的后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背侧放一个平垫E .桡骨头的前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背侧放一个平垫16.屈曲型孟式骨折在夹板固定时,使用纸压垫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 .桡骨头的后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掌侧放一个较薄的平垫B .桡骨头的前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掌侧放一个较薄的平垫C .桡骨头的前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背侧放一个较薄的平垫D .桡骨头的后外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板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背侧放一个较薄的平垫E .桡骨头的前侧放一葫芦垫,骨折部的掌、背侧各方一个分骨垫,尺侧夹的上下端分别放一个平垫,骨折处的背侧放一个较薄的平垫17.下列那种情况一般不会导致肘关节外翻角的减小A .尺偏型骨折矫枉过正B .桡偏型骨折矫枉过正C .尺侧骨质挤压塌陷未完全正D.骨折远端有未矫正的旋后移位E. 骨折断端有未矫正的桡侧成角18.肱骨髁上骨折后常易导致肘关节外翻角的改变,最易导致外翻角减小的骨折移位是A .远端外旋移位B 断端向前成角C .断端向后成角D .断端向内成角E .断端向前外成角19.肱骨髁上骨折后常易导致肘关节外翻角的改变,由于下列哪种骨折移位未矫正导致外翻角的增大A .远端外旋移位B .断端向前成角C .断端向后成角D .断端向内成角E .断端向前外成角20.典型的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桡偏型骨折的成角方向为骨折断端向A .后外成角B .前外成角C .后内成角D .后外成角E.前内成角21.多并发于肩关节前脱位的骨折是A .肩胛体骨折B .喙突骨折C .肩峰骨折D .肩胛颈骨折E .肩胛冈骨折22. 肩锁关节脱位造成的喙突撕脱骨折,骨折块常移位的方向是A .向前B .向后C .向上D .向下E .向外23. 临床症状难以与肩胛体骨折相鉴别的是A .肩峰骨折B .喙突骨折C.肩胛颈骨折D .肩胛盂骨折E .肩胛冈骨折24. 肩胛颈骨折严重移位者,早期功能锻炼应限制的活动是A .屈肘运动B .伸肘运动C .前臂旋转运动D .上肢牵拉运动E .握拳运动25. 下列易并发桡神经损伤的骨折是A .肱骨干三角肌止点以上骨折B .肱骨干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C .肱骨干上段骨折D .肱骨干中下段骨折E .以上都不26.肱动脉在臂部下行中紧贴A .肱骨上段B .肱骨中段C .肱骨下段D .肱骨中上段E.肱骨中下段27.肱骨干的滋养动脉在何处进入肱骨内向下行A .肱骨上段B .肱骨中段C .肱骨下段D .肱骨中上段E.肱骨中下段28. 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时,若牵引力过大,容易出现A .血管痉挛B .断端软组织嵌入C .肌肉痉挛D .骨断端分离移位E .神经损伤29. 肱骨干中段骨折整复前应注意检查哪种并发症A .肘内翻B .尺神经损伤C .桡神经损伤D .肘外翻E.肱动脉损伤30. 肱骨干骨折的夹板固定中错误的是A .上段骨折超肩固定B .下段骨折超肘固定C .中段骨折不超关节D .屈肘90°位,前臂中立位E .屈肘90°位,前臂旋后位31. 肱骨内上髁骨折根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A .一度B .二度C .三度D .四度E .五度32. 导致肱骨内上髁骨折最常见的暴力是A .直接暴力B .扭转暴力C .肌肉牵拉力D .重复外力E.以上都不是33.骨折块有旋转移位,且进入肘关节间隙是肱骨内上髁A .第一度骨折B .第二度骨折C .第三度骨折D .第四度骨折E .以上都不是34.肱骨内上髁骨折中,易合并的神经损伤是A .尺神经B .桡神经C .正中神经D .臂丛神经E .腋神经35.肱骨内上髁第四度骨折的固定时间一般不应超过A . 1周B . 2周C . 3周D . 4周E . 5周36.肱骨骨上髁骨折的固定应用上臂超肘关节夹板固定于A .屈肘45°B .屈肘60°C .屈肘90°D .屈肘120°E .伸直位37.下列骨折中属于关节内骨折的是A.尺骨鹰嘴骨折B .肱骨外科颈骨折C .肱骨干骨折D.肱骨髁上骨折E .以上都不是38 尺骨鹰嘴骨折早期不宜采用的功能锻炼方式是A 肩关节屈伸B 肘关节屈伸C 腕关节屈伸D 掌指关节屈伸E 腕关节旋转39 容易导致尺骨鹰嘴撕脱骨折的肌肉是A 肱二头B 喙肱肌C 肱肌D 肱三头肌E 以上均是40 有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经手法整复后,用前、后侧超肘关节夹板将肘关节固定的位置是屈曲A. 20°〜30°B. 0°〜20°C. 10°〜30°D. 30°〜45°E . 20°〜45°41 .整复尺骨鹰嘴骨折应使肘关节处于A .屈曲位B .伸直位C .内收位D .外展位E .以上都不是42.无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可用上肢后侧超肘夹板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A .0°〜20°位B .20°〜60°位C .60°〜90°位D.90°〜120°位E .120°〜145°位43.整复尺骨鹰嘴骨折正确的手法是A .将骨折远端推挤向近端B .将骨折近端推挤向远端C.屈曲肘关节D.强力拔伸牵引 E .以上都不是44.在肘前部走行于肱桡肌和肱肌之间的神经是A .桡神经B .尺神经C .正中神经D .前臂皮神经E .以上都不是45.下列属于关节内骨折的是A .肱骨髁上骨折B 尺骨干骨折C 桡骨头骨折D .桡骨干骨折E .肱骨内上髁骨折46.常常导致桡骨头骨折的暴力是A .直接暴力B .间接暴力C .持续劳损D .肌肉强烈收缩E .以上都不是47.轻度移位桡骨头骨折桡骨头关节面倾斜多少以内者,估计日后不会影响关节功能活动,则不必强求解剖复位.A .25°B .30°C .35°D .40°E .45°48.桡骨头颈部骨折,移位明显可损伤的神经是A .尺神经B .桡神经浅支C .桡神经深支D .正中神经E.发上都不是49.成人桡骨下l /3 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中,下尺桡关节间隙超过多少为下尺桡关节脱位A .B . 2C . 3D . 4E . 550.下列对盖氏骨折固定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先放置掌背侧夹板,再放尺桡侧夹板B .桡侧夹板超腕关节C.尺侧夹板超腕关节 D .固定要松紧合适E .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51.盖氏骨折固定后不宜进行的活动是A .握拳活动B .伸指运动C .前臂旋转运动D .肘关节屈伸活动E .小云手活动52.正常人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长A .0〜B .1〜1.5C . 2〜2.5D . 2〜3E . 1.5 〜2.553.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后,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是A .桡侧和背侧B .桡侧和掌侧C .尺侧和掌侧D .尺侧和背侧E .以上都不是54.桡骨下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多少范围内的骨折A .B .2C .3D .4E .5 55.桡骨下端掌倾角正常度数为A . 10°〜20°B . 10°〜15°C . 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