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导致胃粘膜损伤:主要是胃粘 膜微循环障碍、能量不足、渗透性增加,抵抗氢离子
的能力下降,胃粘膜分泌碳酸氢根减少。另外,肠道
壁内含有丰富的黄嘌呤脱氢酶,胃肠粘膜缺血-再灌注 损伤使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生成黄嘌呤, 释放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与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 可进一步损伤肠管,影响粘膜的修复。
保护和恢复胃肠粘膜屏障功能,防治内源性感染,但 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以菌群生态平衡。缩短场外营 养时间,尽快恢复肠内营养,并补充谷氨酰胺。
治疗
降低胃酸及保护胃黏膜,可使用硫糖铝、铝碳酸镁 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 雷尼替丁。胃肠减压、用冷盐水洗胃、内镜电凝或 激光止血、选择腹肠缺血缺氧及持续腹胀,致肠管内细菌穿 过肠壁进入腹腔;如溃疡发展侵入胃肠道浆肌层,可
发生溃疡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肠源性感染: 因胃肠屏障功能减弱,细菌及毒素可移 位于肠壁和肠外血液和淋巴中,甚至可成为全身感染 的感染源,引起或加重全身感染。病人可有严重全身 感染中毒的症状。
发病机制
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导致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内 存在的很多细菌可大量繁殖,导致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临床表现
腹痛、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致肠胀气、肠内容 物积聚,同时肠麻痹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另外持续
腹胀还使肠壁张力增加,加重肠道微循环障碍;腹胀
后腹压增加也会影响呼吸,加重缺氧。如果为重病人 出现腹胀,常提示病情恶化和不可逆转。 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胃肠粘膜炎症坏死所致,如果病 变侵入粘膜下,还可出现溃疡出血。
端胃切除术。
临床表现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 之一,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瘀滞和缺血,导致细菌的
繁殖且血供减少,更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如发
生,往往提示为重患者预后凶险。
治疗
了解并治疗原发病,积极有效的处理原发病,加强对休 克、创伤、感染的早期处理,以消除产生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SIRS)的基础。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
感染性疾病:如全身严重感染、重度感染性休克等, 特别是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 :包括严重烧伤、战伤、创伤大出血、 各种非感染性休克、DIC、重症胰腺炎、重要脏器的
功能衰竭等。
医源性因素:如大手术、麻醉并发症、持续全胃肠外 营养、心肺复苏后等。
急性胃肠功能 障碍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一种胃肠道
急性病理改变。常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全身性病
变。胃肠道粘膜损害以及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特点, 主要包括急性胃粘膜病变(也就是应激性溃疡)、急性无结 石性胆囊炎、肠道菌群与毒素移位、危重病相关腹泻、神经 麻痹引起的肠蠕动缓慢或消失等。
体后叶加压素或其他血管收缩药物,静滴生长抑素、
静脉滴注抑酸药使胃内PH>4,可防止溃疡再出血。
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不适宜手术治疗。但对合并急性非 结石性胆囊炎、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以及非 手术治疗无效者应该及时手术。手术治疗应处理合 并病变并行腹腔引流。术中除采用缝合法止血外,
可作胃切除术,常用的有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