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全球InSAR卫星简介
1、德国TanDEM-X卫星
德国TanDEM-X任务是利用两颗TerraSAR-X卫星进行编队飞行的一个高精度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第一颗TerraSAR-X卫星于2007年发射升空,计划使用寿命为5年,第二颗TerraSAR-X卫星于2009年发射升空,计划使用寿命为5年,两颗卫星有三年的工作交叠期,德国预计在这三年中生成全球的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高程定位精度优于2m,DEM网格间距为12m。
表2给出了以上几种星载干涉系统在不同基线的情况下高程模糊度的具体数值
不同波段下系统干涉的性能比较
L、X、C波段所生成的SAR图像有其各自的特点,高程信息的精度主要取决于雷达波长和相干系数。
对于同一区域的SAR图像干涉处理,L波段的图像相干性高于X、C波段的图像,但是就高程信息的敏感度,X、C波段优于L波段。
2、加拿大Radarsat-2雷达系统
Radarsat-2是加拿大第二代地球观测卫星,于2006年12月发射升空,它几乎保留了Radarsat-1的所有优点,雷达采用C波段,HH极化,数据分辨率3—100m,幅宽10—500km,设计使用寿命为7年,采用多极化工作模式,轨道定位精度15m。
能够大大增加可识别地物或目标的类别,能够左视和右视,并且可以实现相互转换,主要用于测绘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检测等方面。
3、日本ALOS观测卫星
2006年1月日本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它携带有L波段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该卫星主要用于对全球陆地资源和环境实施全天候监测,在高分辨率模式下距离向分辨率优于2m,轨道定位精度10m。
PALSAR有较高的距离向分辨率和较高的信噪比,并且在交轨方向对轨道有较好的控制。
4、欧洲ENVISAT雷达系统
ENVISAT雷达卫星属极轨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之一,于2002年3月升空。
星上载有10种探测设备,其中4中是ERS-1/2所载设备的改进型。
作为ERS-1/2雷达卫星的延续,ENVISAT雷达卫星数据主要用于检测环境,即对地球表面和大气层进行连续的观测,供制图、资源勘查、气象及灾害判断之用。
5、意大利COSMO-Skymed
高分辨率雷达卫星COSMO-SkyMed是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共同研发的COSMO-SkyMed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的第二颗卫星,该卫星星座共有四颗卫星,整个卫星星座的发射任务于2008年底前完成。
2007年6月8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意大利COSMO-SkyMed 1卫星。
该卫星由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建造,是意大利国防部与航天局合作项目的首颗卫星。
该项目被称作COSMO-SkyMed星座,由4颗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组成。
卫星特点:作为全球第一颗分辨率高达1米的雷达卫星星座,COSMO-SkyMed系统将以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的能力、卫星星座特有的高重访周期、1米高分辨率。
卫星用途:Cosmo-Skymed雷达卫星的分辨率为1米,扫描带宽为10公里,具有雷达干涉测量地形的能力。
COSMO-SkyMed系统是一个可服务于民间、公共机构、军事和商业的两用对地观测系统,其目的是提供民防(环境风险管理)、战略用途(防务与国家安全)、科学与商业用途。
资源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海事管理及科学应用等相关领域的探索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主要用于地中海周边地区的险情处理、沿海地带监测和海洋污染治理。
是一个军民两用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在任何气象条件下日夜观测地球。
卫星参数:
COSMO-SkyMed卫星的技术参数:
发射时间 2007年6月8日
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
倾角97.86°
每天圈数 14.8125圈/天
轨道周期 16天
偏心率 0.00118
近地点90°
半长轴 7003.52千米
卫星高度 619.6mk
升交点时间 6:00 A.M.
卫星数目 4
轨道定相90°
6、ALOS(PALSAR)——L波段科研SAR卫星
PALSAR是ALOS卫星携带的一个L波段的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不受云层、天气和昼夜影响,可全天候对地观测,获取高分辨率、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极化三种观测模式的数据。
拥有穿透力更强的L波段,且全球存档丰富,拥有多期数据,可以用来监测更广范围的细微的地表形变,更好的应用在灾害领域和地质监测领域中。
PALSAR传感器主要参数信息
表7 ALOS(PALSAR)卫星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