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现

二、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 非言语交际是符号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具有与语言一 样的社会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有着自己独 特的文化规则,了解这些规则,对于正确使用非言语行为, 提高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能力十分重要。 (一)时空利用 1.时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以研究人们利用时空的 文化差异而闻名于西方学术界,他根据人们利用时间的不同 方式,提出一元时间(monochronic time system)和多元时间 (polychronic time system)两大系统。一元时间的特点是长计 划,短安排,一次只做一件事,已定日程不轻易改变,讲究效 率,尊重个人隐私权。多元时间没有严格的计划性,一次时 间可做多件事,讲究水到渠成,富有自然性、弹性和人情味。 英美人把时间看作是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 有实体性的东西。他们习惯于一个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因此很讲究计划的周密性。英美的学校在一学年快结束时, 可能已将下一学年的每月、每周甚至每天该做的事编排好 了。社交活动中,提前预约被视作必要的礼貌行为。The last minute notice(最后一刻的通知)会引起人的反感,因为这最 后一刻的通知,一是使人措手不及,会打乱原有计划,二是
语言符号传递意义。有时不用说话,只用表情、手势等就可 以传递信息。比如有人在众人面前揭你的短,你不便当众阻 止他,所以瞪他一眼,这怒目一视就是以非言语替代了言语 信息。(3)强调(accenting):非言语交际的强调作用可在语言 和非语言交际的同时体现出来。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 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论点。(4)暗示:在非言语交际中,人 们有用非言语手段来表示那些不便言传而又要让人意会的 信息。言语交际双方的情绪反应、态度变化等往往是借助于 非言语交流来完成的,如降低语调暗示话语完结,目光鼓励 表示对对方谈话有兴趣等等。(5)抵触(contradicting):非言语 行为,如面部表情、姿态、声音以及交际双方的距离和时间、 标志等,可以表达出文字形式无法表达的种种感受。比如当 你收到一份不太想要的礼物时,你可能口头表示高兴,但你 的表情可能与你的言语信息相矛盾,甚至两种表情相互矛 盾,比如微笑的同时又皱眉。
- 158 -
让人觉得你本来是邀请别人,只是最后一刻才临时改变主 意,随便找个人来填补空缺。与英美人打交道,守时至关重 要。与外商打交道,能否遵守期限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 团体或个人的信誉与利益,有时还牵涉到法律责任。当代中 国大陆文化似乎介于一元时间制与多元时间制之间,比如 不提前预约,随便串门,打乱别人的生活秩序;赴约迟到或 失约不以为然;边工作边聊天;一个教师在上课,门外的人 可以突然闯进教室发布一个通知等等。这些行为不一定是 人们有意使坏,而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多元时间制的习惯,但 这些习惯与现代生活节奏很不合拍,在跨文化交际中还可 能导致矛盾和冲突。
摘 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民族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共性是由于人类有共 同的生理机制,独特性是由于很多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养成的。有时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无意识的非言语交 际行为,在西方文化里被看作有意识的行为;而中国文化中一些友好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西方文化里可能会成为污辱人的 行为。所以,不了解非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有可能出现交际上的障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冲突。
一、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及其交际功能 人们对于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 法,虽然有些分类出现了相互交叉或包容的现象,但非言语 交际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种:时间学(chronemics),研究 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及其意义;空间学(proxemics),研究人 际距离及空间使用方法及其意义,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 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身势学(kinesics),研究人们的 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等;体触学(haptics),研究身体接 触所传达的信息;外表(physical appearance),研究人们的 肤色、衣着打扮及身体形态等;目光学(oculesics),研究人们 通过目光接触、眨眼、眼珠转动及瞳孔放大等所传达的信 息;副语言(paralanguage/vocalics),研究声音的非言语成分所 传达的信息,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主要包括沉默、话轮 转接和非语义声音;嗅觉学(olfactics),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气 味来传达信息。 非言语交际行为具有许多独特的交际功能,根据非言 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其交际功能大体分为五种:(1) 补足 (complementing):在交际中,非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声调 等,都可以用来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时的 某些不足或缺欠。例如你的孩子考试得了好成绩,你搂住他 说:“真棒!”你的搂抱就补充了你的言语信息。(2) 替代 (substituting):替代作用是指在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或特定 的环境阻碍了语言交流时,人们可以用非语言符号来代替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行为;独特性;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58-02
非言语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范畴以外的交际行为,它是 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 换句话说就是除了用语言交流的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在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非言语行为不但是跨文化 的、跨国界的甚至是跨语言社团的,有着较大范围的普遍 性,但更多的非语言行为只是为某一言语社团或某一文化 所独有的,在其背后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规则。人们都是不 自觉地利用这些文化规则来约束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所 以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由于对不同文化规则 所作的解释不同,就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误。因此,正确识别、 理解和反馈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各种非言语行为十分重 要。
第 33 卷 第 10 期 2012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10 Oct. 2012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现
孟芬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