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太阳能热利用就是直接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

目前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太阳热水器、太阳房、太阳灶、太阳干燥、太阳海水淡化及其它工农业应用。

到2004 年,上述各种应用的发展总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一、中国太阳热水器产业发展现状
-
70%以
87.5%以上。

产业发展状况
产业:太阳能热水器是我国太阳能利用中应用最广泛、产业化发展最迅速的太阳能产品。

由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全玻璃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的科技水
平、制造技术、生产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太阳热水器企业300 余家,年产值120 多亿元,初步形成了原材料加工、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和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有力地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加工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规模
年,热水
万平方
万平
由我国自行研制和开发的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是国内目前的主流产品。

2001 年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总产量为638 万平方米,比2000 年增长61.1%。

2002 年总产量达到855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

2003 年
总产量为105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8%。

其中热管真空管热水器10 万平方米左右。

市场:太阳热水器市场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良性发展的阶段。

2001 年热水器总销量780 万平方米,比2000 年增长27.8%;2002 年总销量达到96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

2003 年总销量114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年出
12.3%,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工程化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2002 年我们国家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5%,折合成标煤就是4.5 亿吨左右,到2020 年,建筑能耗的比例大概能占到23%~25%左右,约是7.6~7.9 亿吨标煤,预计到2010 年,太阳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5 亿m2,年替代能源2500 万吨标准煤,若太阳热水器总量达到3.0 亿m2,年替代能源5000 万
吨标准煤。

太阳热水器的替代量占到了建筑总能耗的6.5%左右,是现在的6 倍;是2020 年能源总量30 亿吨标煤的1.6%,可见太阳能对建筑节能和总能源需求的贡献是很大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建成了很多太阳能示范小区。

随着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商业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在建
月,中科
60℃,
100 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300 千瓦太阳能采暖空调两个综合示范系统,建筑物顶层完全采用太阳能为其供电、空调、采暖和供生活热水。

本示范项目将为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物相结合,为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积累经验和数据,充分展示了太阳能利用的魅力。

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
在北京奥运科技专项“新能源综合利用建筑研究示范”的课题,采用了真空管空气集热器在夏季组织通风,冬季产生热空气来解决中庭的热环境问题,为今后的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二、发展前景预测
太阳热水器是一种具有节能、环保、经济、使用方便的绿色能源产品,
d.采用推广透明隔热材料以抑制对流,减少热损失;
e.开发建筑屋面模块式集热器。

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
a. 发展内置金属流道的玻璃真空集热器
b. 热管真空管;
闷晒热水器
a. 发展研制不同档次的闷晒热水器;
b. 发展真空管闷晒热水器。

太阳热水系统
2015 年太阳能的中高温利用技术要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

2.1.3 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发展方向
进入建筑业是加速产业发展和规范太阳热水市场的重要途径;
扩大太阳热水使用范围,通过示范向其他适用领域发展;
扩大农村和中小城镇居民的低温用热水需求,应是太阳热水器的主要市场方向。

重点领域:
太阳能集热器及其热水工程系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集成技术
人均每天需要生活热水约40kg, 全国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00 亿吨。

届时我国太阳热水器保有量达到3 亿m2,可产生生活热水130 亿吨,可节省电力约1350 亿千瓦时,占需求量的65%。

和建筑的结合将进一步拉动市场
“十五”期间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全国预计累计完成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7 亿平方;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城市实现户均一套功能基本齐全的住宅。

随着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对建筑能耗6.5%的贡献率指日可待,这将极大的推动太阳热水器在建筑上应用的市场。

15
太阳热水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在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宏观管理和指导力度,培育太阳热水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推动太阳热水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
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宏观指导,培育和规范市场,逐步实现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国产化和市场规范化。

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有关部门已开始将太阳热水器科技开发和创
新纳入其科技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对技术、新产品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
技术开发与投入
中国太阳热水器从产业发展之初就受到国家的重视。

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关于可再生能源与太阳能热利用的科研开发项目,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如科技攻关、863 计划、973 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

仅国家在“七
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四个五年计划期内,分别投入科技攻关经费为:3 千万、3 千万、6 千万和4 千万人民币,“十五”期间863 计划投入1.8 亿人民币,其中太阳热水器科技攻关为重要内容之一。

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例如真空管技术是“七五”成果,“八五”期间开始形成产业,目前已占热水器产品总量87.5%以上。


2002 年,
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以高校和国家研究机构为支撑的自主研究开发体系。

如清华阳光自主开发立式单靶磁控溅射铝-氮/铝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国家发明专利),建立比较健全的产品研发中心;山东皇明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合作建立皇明中科实验室,并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立了共同研究开
发合作关系;山东力诺与德国帕尔德克玛成立合作开发公司;北京桑普继续完善了太阳能热利用研发测试体系;其他企业也在逐渐创造条件和筹备建立本企业研发机构。

整个产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

3.2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太阳热水器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
项行业标
(GEF)
3.3 国家立法
在2005 年2 月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于2006 年元月1 日起实施。

该法的实施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法律保证,并将为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促成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态势。

四、问题和建议
4.1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和支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坚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完
4.2 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高效太阳能集热、储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高效涂层技术、隔热透过新材料等,并实现国产化。

跟踵国际太阳能热利用科技前沿,集中优势开展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科技研究和开发体系,建立国家级太阳能热利用开放实验室,吸收国内人才,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和试验;选择并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使我国
鼓励和推进太阳能行业内企业资源重组、整合、规模经营;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4.5 搞好宣传普及,加大培训和信息传播力度
利用多种方式和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利用太阳能的意义和作用,普及太阳热水器知识,推介新技术、新产品;适度举办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展览、展销会和广告宣传;加大对建筑行业关于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的宣传。

加强对相关标准、检测等方面的宣传贯彻工作。

对从事太阳热水器技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