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标准音音值的严式国际音标描写,语言学教材和理论界有很多种版本,大体都是“半严半宽”式,许多地方值得商榷。
虽然,普通话是一种共通语,每个人说来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地方口音,在实际应用层面是允许有一定范围的音色出入的,所以通常用宽式的音位标记法;但是,以北方官话,特别是以北京官话语音为基准音色的标准音,其音值是可以较准确地描述的。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øy w北京话语音,r读括号里的卷舌通音,摩擦度很小,和传统标记的zr有很大不同.儿化的语音性质:1\使前鼻韵丢失鼻音2\使后鼻韵变为鼻化韵3\使最后一个元音央化卷舌音一般认为是不能与/i/拼读的,但在客家兴宁话、大埔话,中原官话开封话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卷舌音,可以与/i/拼读。
京剧中的卷舌音,也可以和i/i/、ü/y/相拼。
这种音色据说是很存古的。
能够和/i/、/y/拼读的卷舌音,舌尖上翘的程度就不会很高,在舌尖和舌叶的位置就能够形成一小段平面,使气流摩擦后齿龈成声。
这明显是介于典型的“龈后-舌叶音”和“硬腭前-舌尖后音”之间的读音。
拼音方案里的ou、iu,按宽式音位标记法确实可以写作ou、iou,我认为发这两个音时,舌位明显有从央位向后位移动的过程,唇形也是由不太圆唇收拢成圆唇,所以这样标示。
i,u汉语拼音ong一般标记为/u/uŋŋ/,在儿化中,我觉得完全可以标记为/o/:个人认为:儿化韵不大适合标记为卷舌元音(即在元音后加一个^的尾巴),因为有一个舌尖从央位抬向上腭的动作(与上腭不发生接触),并不是发元音的同时就抬舌尖.儿化后的语音,由于韵尾r相同,更容易对比出儿化前韵母元音的细微差异,从而辨别出其音值.儿化对于主要元音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央化+抬舌尖的过程.普通话复合元音只有ao/ou/(u)ai/(u)ei四类,介音-i-/-u-/-ü-/-e-是低舌位的短促滑音,可以算作声母的性质,韵母儿化时,介音不发生变化.儿化时,韵母的语音变化是自然发生的,并不是人为规定要怎样变的,如“去掉-n”的规则:儿化抬舌尖的动作-r和发-n时抬舌尖的动作很相似,其冗余特征自然就废弃了,起初还保留轻微的元音鼻化,但前鼻音的形成的鼻化韵鼻化程度实在太弱,就自然消失了。
后鼻韵-ng 就不一样了,本身元音就带有很强的鼻化,儿化时虽然抬舌尖接近硬腭的动作挤兑掉了抬舌根接近软腭的动作(也就是-r取代-ng),但元音本身的重度鼻化特征仍得到保留,所以儿化后仍是鼻化韵。
汉语后鼻韵的主元音带鼻化特征,可能自古就如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方言(如吴方言、江淮官话、晋方言、闽方言等)中的鼻韵会变成鼻化元音--语音中的冗余音位最容易消失掉。
接下来,本人将讨论一下“啊变”,即句末语气词“啊”(拟)的各种语音变体--啊,/个人人为,“啊变”基本上是一个连读续音+轻声弱读的过程。
诗、丝之类韵母的舌尖元音ï,发音部位接近舌尖擦音(/zr/,/z/)的位置,所以在“啊变”中,产生出类似/ra/,/za/的读音来,该读音没有与之对应的语气字,所以仍用“啊”来表示.韵母为a/uo/e/ie/üe/ü/i/(u)ai/(u)ei的字,后面发生“啊变”,“啊”的读音有点象ea或ia,所以用最接近的“呀”来表示。
其实,a/uo/e/ie/üe后的“啊变”读音,更接近ea//一些,所以也可以写作“啊”。
以前鼻韵-n结尾的字,其后的“啊变”,很自然是na“哪”.(早期白话文有用“呐”的)以后鼻韵-ng结尾的字,其后的“啊变”,很自然是nga,该读音没有与之对应的语气字,所以仍用“啊”来表示.以ao/iao/ou/iu/u为韵母的字,“啊变”的读音自然是ua,可以写成“哇”.个人认为:以上的各种“啊”的变体作为语气词,在句尾一般读轻声(弱读,短调,调值有41/31/21三种),当然,特殊语气的情况除外。
轻声及连读的变调、变音,也比较复杂,留到下一回继续探讨。
我认为,“哥啊”(连读,“啊”读轻声、短调)中的“啊”,就读雏兄所标记的那个音。
不知本人听辨如何。
个人认为,声调音高的起始从介音就应该开始了,但介音是一个响度不高、音长较短的弱滑音,也可以将它划为声母的属性,主元音是主要调段。
普通话中的"擦音声母+相近发音位置韵母"音节:普通话语音里的轻声变音变调,从古官话就开始发生了:个人认为,轻声音变基本上是一个声母浊化;元音央化+弱化(合口韵容易变为开口韵);声调短促降调,并与前一字末尾音高产生平滑过渡(只有一个音阶的差别)上声+轻声的变调为21+41,可能是前面上声字的末尾音高(4)转移到下一音节所致。
(修改以前的看法)我认为,轻声作为一种自然变调(弱读),也可以说是有“本调”的,或者叫虚拟原调,尽管这种说法有逻辑上的矛盾。
我给轻声虚拟出的“本调”调值是33(3),突出轻声特征的实用形式为31.其实,轻声算为一种声调,也是有先例的。
上述的“的”de,“了”le,“着”(著)zhe非常常用,在字典里是看作多音字的,其轻声读音也算成了一种“本音”。
与轻声相反的是,普通话语调中也有“重声”,即某些字词用强调或其他特殊语气的重读调,其音高超出了五度相对音阶的最高值(5)。
对此,我的看法是将重读的最高音阶标为(7)。
一般而言,对于同一调型,只有变化两个以上的音阶才容易被识别有差异。
如同一方言中,55和44是无法构成声调音位对立的,但55和33(/22)就可以,41和31不对立,但和21对立等等.某字词突出重读特征时,其区别音高音位就只能标为7了,与音高5产生对立。
本人认为,普通话四声+轻声重读调标记如:(词义例句转自汉典)●啊--阴平55>重阴平77◎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这花真美呀!●啊--阳平35>重阳平57◎叹词,表示疑问或反问:~,你说什么?●啊--上声214>重上升436◎叹词,表示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啊--去声51>重去声73◎叹词,表示醒悟(音较长):~,我这才明白过来!◎表示赞叹(音较长):~,亲爱的祖国!●啊--31/(41/21)>"重轻声"53(64/42)◎助词,在句末,表示惊叹的语气(常因前面字音不同而发生变音,可用不同的字来表示):你好~(哇)!真新鲜~(哪)!我认为,句末的轻声语气词,根据说话的语气,有时也可以重读,重读时的调型和原轻声调一致,整体音高上升两个音阶。
不过,称为"重轻声",似乎也不太妥当,呵呵.朗读课文时,常常听见有人照书念书(仅标调):"啊51!“伟214大52的21祖211国35",读得没一点感情。
如果单对"啊"提高"分贝",读为73!",感情一下子就有了,呵呵.转一个关于轻声的材料:轻声:(一)性质和作用: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轻短的调子,这种音变就是轻声。
例为:头(tóu),原是阳平,可在“石头、木头”这两个词中,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就成了一个轻声音节。
注意:因而,在普通话中没有轻声这一别立的因素,它只不过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所有轻声都跟在其他音节后面出现,不会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开头出现。
轻声字是普通话语调具有起伏变化、具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重要方面。
南方人不习惯读轻声,整体语流听起来就不够活跃,缺乏跳跃性。
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段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相对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
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
虽然轻声的发音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但由于轻声音节前面的音节的影响,轻声音节也有音高的差别。
一般说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用五度标志表示轻声的音高,是在直线的左边加上黑点。
1、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1)例如:“天上”——tiānshang“红的”——hóngde2、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4度•1)例为:“紫的”——zǐde“早上”——zǎoshang3、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1度•1)例为:“地上”——dishang“绿的”——lǜde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瞎子xiāzi虾子xiāzǐ舌头shétou蛇头shétóu兄弟xiōngdi(弟弟)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是非shìfei(纠纷)是非shìfeī(正确的错误)对头duìtou(冤家、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形象词)练习liànxi(动词)练习liànxí(名词)(二)轻声音变规律:轻声的作用主要是区别意义和词性,因而轻声的变读有一定的规律:1、语气助词:“啊、呀、哇、哪、吧、呢、吗、啦、呗”等例如:①是啊!②阿姨呀;③好哇;④看哪;⑤吃吧;⑥书呢;⑦在家吗;⑧毕业啦;⑨不知道呗。
2、时态助词:着、了、过例:①跪着;②吃了;③说过3、结构助词:的、地、得例:①我的书②迅速地走了③拿得动那个箱子4、名词的后缀:子、头、们、巴、么例如:①桌子、本子、孩子②锄头、石头、来头③他们、我们、你们、老师们④干巴、结巴、尾巴⑤多么、什么、怎么5、方位词或词素:里、上、下、边等例:①家里;②桌上;③地下;④那边6、趋向动词:来、起来、去、上来、下去、过去、过来等7、重叠式词的末一个音节。
例:宝宝、公公、姥姥、叔叔、头头、奶奶、看看、试试、听听、写写、走走。
8、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例:找我、请你、叫他9、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例为:大夫、编辑、闺女、苍蝇、柴火、打听、忘记、规矩、明白。
普通话必读轻声字枚举巴结巴掌包袱本事荸荠编辑扁担别扭玻璃薄荷簸箕不是裁缝苍蝇柴火称呼出息畜生炊帚刺激聪明凑合耷拉大方大爷大意大夫耽搁得罪灯笼嘀咕地道地方地下东西动弹豆腐对头多少哆嗦耳朵翻腾分析风筝高粱胳膊疙瘩工夫功夫姑娘故事棺材官司规矩闺女过去哈欠含糊核桃合同狐狸葫芦胡同糊涂滑溜馄饨活泼伙计机灵家伙见识糨糊交情街坊结实戒指精神开通口袋窟窿困难喇叭烂糊老婆老实老爷冷战篱笆里脊利害痢疾粮食趔趄铃铛溜达琉璃罗嗦萝卜骆驼麻烦马虎买卖玫瑰棉花明白名堂名字蘑菇模糊脑袋念叨奴才暖和佩服朋友琵琶枇杷屁股便宜葡萄千斤亲戚清楚情形人家认识软和丧气扫帚商量烧饼少爷牲口生意石榴实在使唤事情收成收拾舒服算盘踏实抬举太阳体面笤帚头发妥当外甥晚上温和窝囊希罕吓唬下水先生相声消息笑话心思新鲜行李兄弟休息秀才学生牙碜衙门烟筒砚台秧歌养活吆喝钥匙衣服衣裳意识意思应酬冤枉鸳鸯月饼云彩在乎早上造化张罗丈夫帐篷招呼折腾芝麻知识指甲妯娌嘱咐主意状元琢磨许多字的轻声读法还没有列入在内,仅供参考.本人的看法是,去声51+轻声31=52+21,与上文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