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旅游法规概述

第二章旅游法规概述


旅游立法的渊源与效力
– 我国旅游立法的渊源,可分为国内渊源和国际 渊源。
• 旅游法的国内渊源:指用以调整旅游社会 关系的国内法,包括法律、法规、条例、 法令和法院判例。例如:制定中的《中华 人们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 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风景名 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贵州省旅游管理 条例》等。
•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 •关于契约关系的法律 •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 •关于竞争的法律
旅游法的产生
–二战后结束以后,现代旅游进入迅速 发展阶段,在许多意义上被认为产生了 质的飞跃,形成新的特点。
• 旅游业成为一种新兴经济事业 • 旅游成为一种大众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 旅游活动形成了更加错杂复杂的社会关系, 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 影响。
旅游立法的渊源与效力
• 旅游立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指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
•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法的渊源主要有:习惯法、判例法、 制定法、学说和法理。
• 从现实看,法的渊源有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之分。前 者如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判例,主要为 制定法。后者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 信念、社会思潮和习惯等。
2 旅游法的产生
•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 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必然带来的各种矛盾 和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意识到,必 须用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用法律的手段 来协调关系,缓和矛盾,解决问题,于是 旅游法应运而生。
旅游法的产生
• 旅游法产生的背景条件:近代工业革命的 成果使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 变革。旅游活动得到空前发展。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 法 • ……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旅游投诉处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二章 旅游法规概述
第一节 旅游法的产生和发展
• 1旅游业的发展 • 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现象,最早 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时 期,但那时的旅游活动只是分散的和个别 的,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部门。 • 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专门从事旅游 活动的组织者和经营机构----旅行社,标志 着人类的旅游活动进入一个行的历史阶段, 也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 旅游立法的政策基础
•关于对外开放的总政策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 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政策 • 关于旅游业经营的具体政策 • ……
我国旅游立法概况
– 旅游立法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错综复杂的 社会关系,尤其在初期,出现了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 –宏观上看,存在调控无力的现象。行政 管理部门权威不足,部门所有、各自为 政的传统习惯难以改变,局部利益被不 适当地强调,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以托马斯·库克为先导的近代旅游活动,体现 了与古代旅行不同的一系列特点。
• 参与者的范围扩大。 • 旅游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 旅游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旅游法的产生
由此带来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已开始引起一 些国家的重视。少数西方国家开始试图用法律 手段约束这些关系,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些用 来调整旅游活动关系的法律大致有四种:
旅游法的产生
由此可见:旅游法是现代旅游发展 的必然产物,符合部门法产生的一般 规律,是调整在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对于 保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
旅游法的概念与特征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旅游法一词事实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 者一般指各国的旅游基本法,后者则是一 个法律规范体系的全部。 • 旅游法是一个法律规范体系。既包括国内 规范也包括国际规范;既包括实体性规范 又含程序性规范;既有公有性规范又有私 有性规范。这一规范体系以旅游为主线统 一起来。
• 第一类是通用性的法律法规 • 第二类则是专门就旅游事业制定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旅游法制建设
• 我国旅游立法的程序
提出法律 议案 审议法律 草案 通过法律
公布法律
制定旅游行政法规和部门工作 的程序
制 定 立 法 计 划
法 规 、 规 章 的 起 草
法 规 、 规 章 的 审 议
法 规 规 章 的 通 过
旅游法的作用
• • • • •
旅游法对促进各国和国际旅游活动以 及旅游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业经营进行宏观控制 规定旅游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创设良好 的法律环境。 产生了新的部门法,丰富了国家的法律体 系。
我国旅游立法概况
• 我国的旅游立法是建立在其特定的政策基础、 社会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之上的。
旅游立法的渊源与效力
– 旅游立法的国际渊源,主要有: • 国际旅游条约和协定:包括双边、多边条约或 协定,以及多国间缔结的国际公约。 • 国际旅游组织、国际旅游会议做出的重要宣言、 决议、法案:例如1980年的《世界旅游宣言》 (马尼拉宣言)、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通过的 《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法规》。 • 国际旅游惯例:有确定内容,在国际旅游长期 实践中形成并在世界各国反复使用,对当事人 有约束力的不成文规定。
备 案
旅游法的形式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旅行社条例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国家旅游局
国务院所属职能部门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规章
地方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地方政府
另外: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国际条约、协定
世界旅游立法的简介
• 世界上的三种旅游立法体系
• 一是制定单行旅游法规,例如法国1959年制定的《旅 行社法令》;
旅游法的概念
• 广义: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 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 狭义:旅游基本法 我国的旅游法于 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
旅游法的概念与特征
• 旅游法的特征 – 旅游法是一系列单行法律规范所构 成的部门法体系 – 旅游法既包括实体法规范又包括程 序法规范。 – 旅游法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法 律规范体系 。
• 二是在基本法律里专章规定有关旅游业的法律问题, 并制定相关的旅游单行条例、法规与之配套; • 三是制定自成体系的旅游法,即建立以旅游基本法为 龙头,单行旅游法规作配套,相关法规作补充的旅游 法律体系。 • 了解日本、美国、新加坡的旅游立法p8-9
我国重要法律法规
• 旅行社条例 •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我国游立法概况
–微观上看,企业间存在利用不正当手段 竞争行为。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服务态 度恶劣,擅自减少服务项目等,损害消 费者利益。
– 旅游立法的法律基础
• 宪法 • 各相关部门法规
我国旅游立法概况
• 我国的旅游立法工作概况 – 1982年开始起草旅游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旅游法》,目前尚在制定中。 – 1985年5月,颁布第一个正式旅游法规《旅行 社管理暂行条例》,之后几十个法规问世。 – 两类法律和法规调整着我国的旅游社会关系
调整旅游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 而不单指旅游基本法。
旅游立法的概念
– 旅游立法活动不仅仅包括新法律法规的 制定,也包括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和宣布废除,还包括在关于旅游的法律 法规发展到较为理想的阶段所进行的法 典编纂。 – 与旅游立法活动的广义概念相适应,旅 游立法机关也是个广义的概念。
旅游法的产生
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必须以强有力的手段,其中主要是以法律 的手段来对旅游事业进行宏观调控、协调 关系、缓和矛盾,解决问题。旅游业的发 展提出了立法的要求。
旅游法的产生
•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旅游法” 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日本、韩国、巴西、 墨西哥、英国等根据本国情况,相继制定 了一些专门的旅游法律、法规, • 旅游法规在各国情况有所不同。一些国家, 不仅有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资源保护、旅 游关系调整的单项法规,而且还制定了旅 游基本法,旅游立法工作开始趋向成熟和 完善。
旅游法的产生
旅游的积极作用:
旅游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可以扩大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增进各 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 活动促进国际和平因素的增长。
……
旅游法的产生
旅游的消极作用: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不当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失衡。 旅游业中的消极腐化现象助长社会的不良 风气。 游客的不当行为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造 成主客冲突。 国内和国际间旅游业的无序竞争,不仅影 响了旅游业的声誉,而且造成了社会财富 的极大浪费。 ……
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领域内 的各种社会关系。主要有四大类:
– 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 – 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各旅游企业相互之间 以及旅游企业与其它有关企业之间的关系。 – 旅游企业内部的关系 – 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
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 旅游活动中(包括旅游 管理、经营、参观、游 览等与旅游有关的活动) 形成的带有旅游或体现 旅游活动特点的社会关 系。
旅游立法的渊源与效力
• 旅游立法的效力 (范围和层次) – 法的效力范围 狭义的理解指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 用范围,即法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 什么时间适用。 – 法的效力层次 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各种法的 渊源中,因为各立法机关级别的不同,程序、时 间、适用范围的不同,导致各法的效力差异,而 形成的一个法的效力等级体系。 法的效力层次、原则及法的时间效力、空间 效力、对人的效力是理解法的效力的主要内容。
旅游行政 管理部门
旅游者
旅游经营单位 (之间、内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