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的防治(下)
• (三)流行病学: • 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 • 2、传播途径:消化管和呼吸道。 • 3、易感猪群:各种年龄、性别、用途的猪;以10日龄以下的哺
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 4、发病季节: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产仔旺季较多发。 • 5、流行方式:新发病地区呈流行性发生;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性。
病猪腹泻(拉黄色稀粪)
肿肠 黏 膜 严 重 水
小肠上皮绒毛 变短脱落
胃底黏膜血
(五)病理变化:主要是胃和小 肠。仔猪胃内充满凝血块。小肠 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 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在 低倍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空肠 绒毛显著变短。 (六)诊断:初诊和确诊(血清 学检查)、鉴别诊断。 (七)防治:目前无特效药物。 综合防疫。 1、发病时一般采用停食或减食, 多给清洁饮水或易消化饲料,小 猪进行补液、给口服补液盐等措 施。 2、本病发生后,一般不采取隔 离、消毒等措施。 3、可用疫苗免疫预防或进行人 工感染。
呕吐物中有未消化 的乳块
(四)临床症状: 1、潜伏期极短:仔猪为12-24小 时;大猪为2-4天。 2、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 生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 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部分病 猪先短期体温升高,腹泻开始后体 温下降。迅速脱水,很快消瘦,严 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27天死亡。10日龄内的仔猪有较高 死亡率。随日龄增加,死亡率下降。 病愈仔猪生长发育缓慢。 3、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症状 较轻。一日至数日的减食、腹泻、 体重减轻,有时呕吐。 4、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 一般3-7日恢复,极少死亡。
• (五)病理变化:
• 1、仔猪黄痢:最急性无明显病变。一般可见尸 体脱水严重,肠道(十二指肠最严重)膨胀,有 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有急性卡他 性炎症。肝和肾有时有小的坏死灶。
• 2、仔猪白痢: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黏膜有卡 他性炎症,胃见有食滞。
• 3、仔猪水肿病:最明显的是胃大弯部黏膜下组 织高度水肿。其他部位也有水肿。水肿范围大小 不一。有时还可见全身性瘀血。
• (六)诊断:初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和确诊(实验室诊断)
• (七)防治:
• 1、仔猪黄痢: • (1)平时做好圈舍、环境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产
房及母猪的清洁卫生和护理工作。 • (2)常发地区可用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
价灭活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给产 前一个月怀孕母猪注射。 • (3)国内有的猪场采用对未吃初乳前的仔猪OP抗菌素 进行预防。 • (4)发病后立即全窝给药治疗:氯霉素、痢特灵(呋 喃唑酮)、金霉素、新霉素及磺胺甲基嘧啶等。
• (四)病理变化: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
• (五)诊断:目前仅使用发病猪剖杀后采取小肠 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查。
• (六)防治:同猪传染性胃肠炎。
十三、猪大肠杆菌病
• (一)概念: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畜 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 (二)病原: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本病在 我国发生最多的有三种,即出生后3-5天发生的仔猪黄痢,2-3周 龄发生的仔猪白痢,断乳前后(1-2月龄)发生的仔猪水肿病。
白色稀粪 黄色稀粪
死于水 肿病的 仔猪
(四)临床症状: 1、仔猪黄痢:一窝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 12小时后突然1-2头全身衰弱死亡,1-3天 内其他仔猪相继腹泻:粪便呈黄色糨糊状, 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 2、仔猪白痢:仔猪突然发生腹泻,开始排糨 糊样粪便,继而变成水样,随后出现白、乳 白、灰白或黄白色下痢,气味腥臭,体温和 食欲无明显变化,逐渐消瘦,发育迟缓,病 程3-7天,绝大部分猪可康复。 3、仔猪水肿病:断乳仔猪突然发病,表现精 神沉郁,食欲下降至废绝,心跳加快,呼吸 浅表,四肢无力,共济失调。静卧时,肌肉 震颤,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发出呻吟或鸣叫, 后期麻痹而死亡。整个病期体温不升高,同 时在部分病猪眼睑和脸部有水肿,有时波及 到颈部、腹部皮下。病程一般为1-2天,个 别可达7天以上。
• (三)流行特点:猪自出生至断乳期间均可发病。 • 1、仔猪黄痢:常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最常见,随
日龄增加而减弱。
• 2、仔猪白痢: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较多见,1月龄 以上的很少发生。其发病率约50%,病死率低。
• 3、仔猪水肿病:常见于断乳不久的仔猪。肥胖的仔猪易发病 (“富贵病”)育肥猪和10天以下的猪少见。发病率一般在 10%-30%以下,病死率约为90%。
十二、猪流行性腹泻
• (一)概念:由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 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水样稀便、呕吐、腹泻、脱水为 特征。临床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难以区别。
• (二)病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 一般消毒药敏感。
死于本病的仔猪
• (三)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和脱水。粪稀如水、 灰黄色或灰色。在吃食或吸乳后发生呕吐,体温 稍高或正常,精神、食欲变差。年龄越小症状越 重。仔猪发生腹泻后2-4天脱水死亡,死亡率平 均为50%。断乳仔猪、肥育猪及母猪常呈厌食、 腹泻,4-7天恢复正常。成年猪仅发生厌食和呕 吐。
常见猪病的防治 (下)
十一、猪传染性胃肠炎
• (一)概念: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 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以 10日龄内仔猪高度死亡率为特征。在我国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 成较大经济损失。
• (二)病原:只有一个血清型。对外界抵抗力不强,紫外线能使 其很快死亡。不耐干燥和腐败。对一般消毒药敏感。
• 2、仔猪白痢: • (1)参照仔猪黄痢。 •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时增减饲料或青饲
料。 • (3)仔猪提前开食。 • (4)给母猪和仔猪补充微量元素和注射抗贫血药
等。 • 3、仔猪水肿病: • (1)加强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不突然改变饲料
和饲喂方法,防止饲料单一,增加富含vit饲料, 适当调整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防止仔猪便秘。 • (2)有病猪群,在断乳期间适当添加一定的抗菌 素(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痢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