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简述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简述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简述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来自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简述
2011年10月,我校党委对四百余名入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状况进行汇总分析,这为我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开辟了一个有效的渠道。1学生:我的人生我想做主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各县(市)、区、乡、镇、村等,年龄在14~18周岁,这一年龄段既是人生中最青春灿烂的美好时段,也是极易叛逆的心理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特定的需求。1.1学习动力调查中,当问到“你为什么选择学习医学”时,63.36%的学生的回答是“父母给选的”,仅有23.40%的学生认为“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9.69%的学生认为“医护人员的待遇好”。对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积极向上的,比如66.35%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64.85%的学生认为其理想是为国家作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现实的生活目标时,46.93%的学生认为自己主要是为了赚钱,42.5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9.34%的学生考虑得很符合实际———衣食无忧,另有1.22%的学生仍有其他选择。这说明,经过数年的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多数学生倾向于积极的人生奋斗目标,而生活压力又使学生不得不考虑实际的衣食住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学校和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理想追求引向正确的方向。1.2做人处事68.38%的学生认为当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会选择“先人后己”的处理原则,选择“利己但不损人”和“见机行事”的学生各占12.18%和4.22%,这反映出学生“明哲保身”和“见风使舵”的处世方式。需要警惕的是有18名学生选择了“不惜损人利己”的方式。当发现同考场的学生考试作弊时,选择“装作没看见”的学生比例高达38.00%,其次才是“善意提醒”(28.98%)。而当看到有人不讲公德时,却有约92.00%的学生会“严肃指出”或“委婉指出”,仅有7.82%的学生“就当没看见”,这或许反映出学生对考试的排斥,却也在对比中反映出了他们对高尚道德的向往。综合来看,受到社会影响,学生倾向于“务实”的作风,同时也依然保存着对积极的理想人生的向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并将其引向积极的方面。1.3成长成才依据马斯洛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被认同的需求,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当然也不例外。学生在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期待能够被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可,因而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不由自主地去迎合所谓的“大流”。例如,62.14%的学生经常谈论的是日常学习、生活话题,93.86%的学生听到国歌或看到国旗时会感到自豪,当问及“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时,93.57%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这些都说明学生对主流社会规则的追求。但我们也注意到,有69.67%的学生认为自己信仰“实用主义”,这说明社会规则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消极影响。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学生需要帮助、渴望交流。比如,面对挫折虽然50.71%的学生会“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但是也有38.56%的学生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才能调整恢复,甚至有10.43%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走出阴影,这也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提供了依据。2教师:理论与实践要结合,师生要互动在调查中发现,56.29%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人是教师,38.48%的学生认为是父母或抚养人。这说明了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大过父母,并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仅有38.31%的学生表示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72.16%的学生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3.9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自己提高了自身素质,32.9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也有帮助,45.28%的学生表示最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出现,或是“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6.32%)的方式,仅有18.16%的学生喜欢理论课的方式。从教学角度来看,这说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开拓创新,教师要与学生有真诚的互动交流。作为明确教育理念的教育者,教师应掌握“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需要“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不能生搬硬套和拼命灌输。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真正明白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期望。无论是德育课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诚对待学生,同时能够给予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主表达意见的空间。3学校:力度要加强,形式要多样对于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71.26%的学生表示“满意”;76.49%的学生认为我校星级管理制度“目标具体,细致入微,切合实际,有章可循”;而“每周一法、以案说法”的教育形式,有71.1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这也说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点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尤其明显: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粗略地提出“取消星级管理制度”的意见,但是超过80%的学生认真地表明,希望学校“规则制度要加强,执行管理要到位”,甚至明确提出“措施+行动”的管理方式,学生普遍提出要多组织活动,增加互助互动,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友谊。因而,学校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亟待加强。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比如“希望教师多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学校要多考虑学生意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看一些直观的视频和案例,多讲故事,多放思想政治类电影”,“最好的教育是感恩,希望可以定期举办‘感恩讲坛’,以触动心灵”,学生认为“从新生入校就要严格管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意见中有许多值得反思和吸取的地方,学校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关注:首先,学生要克服对学校、教师和父母的依赖性,应有自觉、主动意识,学会成长,积极地配合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除了抱怨更有理解,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其次,作为教育者,教师要与学生真诚互动、沟通交流,致力于开拓、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最后,学校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追求细节完善,以学生为本、从生活出发,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以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当然,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更呼唤家庭教育的参与和父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