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研究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研究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分析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及其充分性,同时简单地进行了案例分析,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货币稳定,货币政策,市场利率,通货膨胀
一、背景介绍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提醒了我们要不偏不倚地认识中央银行,应该在支持中央银行独立对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制度漏洞。

中央银行是否应该独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不能从其本身来考虑,而必须结合是否有利于央行有效地实现其货币政策的调节职能,
特别是是否有利于货币稳定来分析。

我认为中央银行至少在理论上应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央行与政府的使命是共同的,都承担了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与增加就业等义务。

因此,央行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

央行必须与政府密切配合,并受政府的监督和指导,而不是凌驾于政府之上,或者独立于政府体制之外自行其事。

另一方面,央行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它有权独立制定货币政策,在管理金融调节经济方面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首先,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指财政出现赤字时,央行无条件地去弥补。

或者直接对政府贷款、透支,或者想办法降低市场利率,减少财政向市场借款的成本。

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引发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恶性循环。

央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虽然有义务帮助政府平衡财政预算和弥补赤字。

但财政活动的客观结果并不一定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

而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货币,它对财政的支持只能是一般的支持。

因此,为避免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避免通过发行货币去弥补财政赤字,造成通胀,有必要保持央行的相对独立性。

央行对政府的贷款一般只限于短期贷款且有贷款最高限额,其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

其次,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

中央银行既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的国有企业,它的业务具有高度技术性,它的政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

因此,它的最高管理人员一般都有丰富的国内外经济知识,有熟练的技术和经验。

从业务看,央行的主要顾客虽然是政府和外国中央银行,同时还为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服务。

因此,央行也不应完全受政府的控制。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充分性
首先,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而言的,如果政府能够从稳定货币的要求出发公正而科学地安排货
币政策,那么中央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就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问题在于,现代经济学已越来越将政府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利益集团来对待,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政治团体。

特别是在政府机构及其经济职能不断膨胀的现实情况下,政府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职能,又作为一个创造收益性的投资主体和消费主体来参与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所以,如果将中央银行完全置于政府的领导和掌握之下,不仅会失去对货币供应的制衡机制,而且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常常会引起对货币关系稳定的反向作用。

在一些中央银行制度并没有独立于政府机构的国家中,政府财政通过透支的方式损害了货币关系的稳定性,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中央银行在制度上的充分独立性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可以不考虑政府目标和其他政策要求而孤立地行使其职能,相反,它们之间往往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配合和制约关系。

然而在我们看来,中央银行与政府及其他经济主体(商业银行等)的相互配合和制约关系不仅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矛盾,而且中央银行独立性从根本上构成了中央银行与政府及其他经济主体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前提。

只有独立才谈得上配合和制约,否则有的只是依附关系而不可能是配合和制约关系。

四、案例分析
独立性高的中央银行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越是免于政府的不适当的干预,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例如,以哈佛大学阿伯
特、亚历西拉的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表1”就证明了这种关系。

1992 年世界银行的两项研究报告被认为是研究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最新成果。

这两项研究在充分考虑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各种因素(如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法定关系,中央银行领导人如何任免、任期多长,中央银行对制定货币政策的参预程度,中央银行对政策目标的选择权限,以及中央银行对政府和国家部门的借款限制和制约条件等)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数量化,进而对72 个国家(其中21 个发达国家, 51 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和通货膨胀率水平进行了考察,结果基本上都证明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越高,则通货膨胀率越低,独立性越低则通货膨胀率越高的结论。

此外,银行独立性较高的德国、美国、加拿大都实现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其经济增长率并不比通货膨胀率较高的英国、法国、意大利低。

这也就意味着,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的。

尽管影响货币稳定和通货膨胀率高低的因素很多,但中央银行在制度上和实质上的独立程度无疑是其中至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之一。

如果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听命于政府机关,甚至屈从于商业银行和企业界的压力,那么稳定货币关系的目标将无法得到保证和实现。

所以,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