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三江源 2007-11-30 11:01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 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为有效保护这里的生态系统,日前,中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青海正式启动。
放牧在三江源地区的羊群。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为有效保护这里的生态系统,日前,中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青海正式启动。
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牧民高原彩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地理位置 青海新闻网2006-09-23 09:24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其东、东南部与甘肃省、四川省相邻,南部、西部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北部分别与治多县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和都兰县交界,东北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贵南县、贵德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接壤。
地理位置为北纬31。
39’~36。
12’,东经89。
45’~102。
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4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15.23万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4.05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26.6%;长江源区面积9.4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61.7%;澜沧江源区面积1.78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11.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介绍 青海新闻网 2006-09-23 09:24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
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这一地区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9年,中国探险协会组织了水资源专家与其他科学家对澜沧江的综合考察,通过考察提出了“开发大西北,保护三江源”的建议。
这一建议得到国家林业局、青海省政府、中国科协及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2000年2月2日,国家林业局以林护自字[2000]31号文《关于请尽快考虑建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函》下发青海省。
青海省人民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青海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初步意见,并在2000年3月21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讨会”,会议认为:“中华水塔”面临着严重威胁,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大战略任务,不仅将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为我国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加强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重要使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目前,建立保护区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会后,青海省人民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题写了碑文,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
为具体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指示,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林业局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旗舰工程”,已先期于2001年投资启动实施。
2001年8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派出专家组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也派员参与了考察。
依据这次考察的成果,国家林业局规划院和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依制定三江源保护区2001-2010年的10年建设总体规划。
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就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级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结合三江源保护区及主管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而成。
该规划将作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 2006-09-29 13:03(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次数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的11%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如果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严重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好江河源头的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自然条件 青海新闻网 2006-09-23 09:24(一)地质地貌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m,最低海拔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金沙江江面,平均海拔4400m左右。
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
主要山脉为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
由于受第四纪冰期作用和现代冰川的影响,海拔5000m以上的山峰可见古冰川地貌。
保护区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
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m以上,地形陡峭,坡度多在30°以上。
(二)气候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冷季为青藏冷高压控制,长达7个月,热量低,降水少,风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产生热气压,水气丰富,降水量多。
由于海拔高,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植物生长期短。
全年平均气温为-5.6~3.8℃。
其中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6.4—13.2℃,极端最高气温28℃;最冷月1月为-6.6~-13.8℃,极端最低气温-48℃。
年平均降水量262.2~772.8mm,其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夜雨量比例则达55%~66%。
年蒸发量在730~1700mm之间。
日照百分率为50~65%,年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年辐射量5500~6800兆焦耳/平方米。
沙暴日数一般19天左右,最多达40天(曲麻莱)。
(二)人口及民族保护区内总人口为约76000人,占三江源地区总人口的13.7%。
在保护区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它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保护区平均人口密度只有0.5人/km2。
(三)湿地与水文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
1、河流湿地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河流面积0.16 km2。
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砻江、当曲、卡日曲、孜曲、结曲等大小河川并列组成。
流域总面积为237957 km2,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022.3 m3/s,年总径流量324.17亿m3,理论水电蕴藏量为542.7万kw。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三江源区内长1217km,占干流全长6300km 的19%。
除正源沱沱河外,区内主要支流还有楚玛尔河、布曲、当曲、聂恰曲等,年平均径流量为177亿m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内全长1959km,占干流全长5464km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热曲等,年平均径流量232亿m3,占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9%,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42%;澜沧江发源于果宗木查雪山,三江源区内长448km,占干流全长4600km的10%,占国境内干流全长2130km的21%,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m3,占境内整个流域水资源总量的15%,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22%。
2、湖泊湿地三江源区是一个多湖泊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和长江、黄河的源头段,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湖水面积在0.5 km2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个,总面积0.51万km2。
其中,矿化度1~3g/l以下的淡水湖和微咸水湖148个,总面积2623 km2。
盐湖共计28个,总面积1480 km2,矿化度大于35g/l。
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等。
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