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法制史

外国法制史


第二节伊斯兰法的基本内容
• 一、穆斯林的基本义务 介绍和分析念、拜、斋、朝、课五功的 内涵及其社会功能;简要介绍圣战等其 他宗教义务。
• 二、财产制度 简要介绍圣地、米克尔、伊克特等土地占有形 式;着重介绍瓦克夫制度。 瓦克夫是伊斯兰法中一项重要的财产制度,是 指捐献给真主的财产,既包括土地,也包括房 产、牲畜等其他形式的财产。瓦克夫可以分为 公益瓦克夫和家庭瓦克夫两大类。这种财产不 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和处分,捐献者也无权收回 其所有权。瓦克夫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赠与, 因为捐献者仅转移了用益权,仍可保留占有权。
• 四、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 (一)、《古兰经》 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伊斯兰法的根本 渊源。系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启示” 的名义陆续颁布的经文。内容非常庞杂,既包 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穆斯林的基本义务、 伦理规范、社会习惯、传说、谚语等,也包括 一些纯粹的法律规范。它在伊斯兰法渊源中的 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其他一切法律渊源都必须 以《古兰经》为基础,凡与其原则和精神相冲 突的法律规范都是无效的。 (二)、“圣训” 穆罕默德的非启示性言论、行为和生活习 惯。虽然“圣训”并非安拉的启示,但出自安 拉的代言人,故有极强的权威性,其地位仅次 于《古兰经》。在伊斯兰法的发展过程中, “圣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伊斯兰法概述
• 一、伊斯兰法的概念 • 它是适用于全体穆斯林(即伊斯兰教徒)的 “有关伊斯兰宗教、政治、社会、家庭 和个人生活准则的总称”,而不是一部 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适用于全体居民 的法典。
• 二、伊斯兰法的发展 • (一)伊斯兰法的产生 产生于公元7 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而产 生和逐渐发展起来的。 • (二)伊斯兰法的发展(近代改革前的古典伊 斯兰法) 1.形成时期(公元7世纪初~8世纪中叶) 作为伊斯兰法最高渊源的《古兰经》已经定型; 专门记录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已经开始传 述;教法学也已经出现,并形成了一些早期教 法学派。
第八章伊斯兰法(2课时)
• 第一节伊斯兰法概述 • 第二节伊斯兰法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伊斯兰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伊斯兰法系
• 通常所指伊斯兰法系,又称阿拉伯法系,就是中世纪 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各国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国家法 律的总称,是指公元7~9世纪形成的阿拉伯哈里发国 家的法律,包括穆斯林宗教、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 法规。又称穆斯林法、回教法。兼具宗教和道德规范 性质,同伊斯兰教教义有密切联系,是每个伊斯兰教 徒,即穆斯林所应遵守的基本生活准则,一般对非穆 斯林不具约束力。所以又称沙里阿(Shari‘a),意译 为“教法”。内容极为广泛,私法比重大于公法。在 8~9世纪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伊斯兰法也臻于全盛, 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从喜马拉雅山麓至地 中海岸这一广大地区都实行伊斯兰法。伊斯兰法是属 人法,凡是穆斯林,都施行伊斯兰法。目前,伴随着 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伊斯兰法系也分布在世界的广 大地区,包括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南部非洲 及其他地区。
• (三)、教法学 是研究伊斯兰法的学问。它通过对《古兰 经》和“圣训”的研究,发现体现于其中的教 法原则和精神,解释其基本涵义,从而推倒出 新的法律规则。经常被教法学家用来创制法律 的方法主要是“公议”和“类比”。正是“公 议”和“类比”等创制法律手段的广泛运用, 伊斯兰法的规则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以 符合阿拉伯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其他渊源 简要介绍哈里发政府的行政命令、各地习 惯、外来法律等辅助渊源。


2.简述穆斯林的基本义务。 伊斯兰法主要是一个义务体系,其内容大多是用来规定穆斯林的义务的。 根据传统伊斯兰法学理论,每个穆斯林作为信徒、人和公民,可以有五 种行为:必须履行的行为,不履行者受罚;可嘉奖的行为,行为者受奖, 不行为者不受罚;准许的行为,行为者既不受奖也不受罚;应谴责的行 为,行为者受谴责但不受罚;禁止的行为,行为者受罚。其中最重要的 是第一类行为中的五功,它们是伊斯兰法的基础。具体包括:(1)念功, 即口诵“除安拉外,别无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是先知。”穆 斯林在一切重要场合都必须念诵这句经文。(2)拜功。即作礼拜,它是 伊斯兰教的柱石,如放弃作礼拜即失去穆斯林的资格。(3)斋功,即斋 戒,每年回历9月自日出至日落实行斋戒禁食,并禁止性行为。(4)朝 功,即到麦加克尔伯神庙(天房)朝圣。凡能旅行到麦加的穆斯林倒有 朝见天房的义务,每人一生中至少应朝圣一次。(5)课功,即法定施舍。 每个身心健全、拥有财产的穆斯林都必须按其财产的一定比例进行施舍, 后来,课功实际上演变为一种税收。 除此之外,穆斯林还必须履行一些其他宗教义务,还必须在生活习惯上 遵守宗教戒律。 3.简述伊斯兰法对犯罪的分类。 相对于其他部门法而言,伊斯兰法的刑法并不发达,一般把犯罪分为三 类: (1)经定刑的犯罪,即《古兰经》规定了固定刑罚的犯罪。对这类犯罪 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刑罚处罚。主要包括通奸罪、诬告妇女失贞罪、盗 窃罪、酗酒罪和叛教罪等。对于这类犯罪的刑罚较为原始并且残酷。 (2)侵犯人身的强暴行为,如杀人罪、伤害罪,适用同态复仇或赔偿金, 杀害穆斯林的处罚比杀害非穆斯林的处罚严重得多。 (3)酌定刑得犯罪,即《古兰经》和圣训未规定固定刑罚,由法官酌情 量刑的犯罪。这类犯罪比较轻微,常用训戒、鞭笞、罚款、放逐等。
• •
简答 1.简述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 伊斯兰的主要渊源包括: (1)《古兰经》。它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定,是伊斯兰教的根本渊源, 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真主“启示”的名义陆续发布的经文,由其 弟子默记或笔录而成。内容非常复杂,既包括伊斯兰教教义、教徒基本 义务、伦理规范、习惯、传说和谚语等,也包括一些纯粹的法律规范。 其他伊斯兰法律规则均不得与其内容相抵触。 (2)圣训。它是穆罕默德的非启示性言论、行为和生活习惯。它有极强 的权威性,在伊斯兰法的渊源中仅次于《古兰经》。圣训最初由穆罕默 德的弟子口耳相传,8世纪中叶以后开始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和汇编,但 各教法学派皆有自己的圣训集。 (3)教法学。它是研究伊斯兰法的学问,通过对《古兰经》和圣训的研 究,发现体现于其中的教法原则和精神,解释其基本含义 ,从而推导出 新的法律故则。教法学在伊斯兰法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使得伊斯兰 法不断丰富,符合阿拉伯社会发展的要求。 (4)其他渊源。包括政府的行政命令、各地习惯和外来法律。在管理国 家的过程中,历任哈里发都在不违背经训的前提下颁布国相当数量的行 政命令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此外教法学家在创制法律的过程中 也大量吸收了各地习惯,同时也吸收了包括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规、罗 马法的某些概念、原则和制度等外来法律。
参考答案
• • 名词解释 1.沙里阿 伊斯兰教法的音译,愿意为“通向水源之路”,泛指“行为”、“道 路”,特指“真主指示之路”。它是适用于全体穆斯林的有关伊斯兰宗 教、政治、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准则的总称,而不是一部由国家立法 机关颁布的适用于全体居民的法典。 2.《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由穆罕默德 在传教过程中以真主“启示”的名义陆续发布的话语汇编,共30卷, 114章,6200余节。内容包括教义、教徒基本义务、伦理规范、习惯、 传说和谚语等,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纯属法律 规范的并不多,其他伊斯兰法律规则均不得与其内容相抵触。 3.逊奈 即圣训,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古兰经》的法律渊源,是穆罕默德的非 启示性言论、行为和生活习惯。最初由穆罕默德进行搜集、整理和汇编, 但各教法学派皆有自己的圣训集。

4.五功 伊斯兰法的基础,其原意是基础、柱石,属于传统伊斯兰法学理论所指 的穆斯林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不履行者即要受到惩罚。目的是为了从 内心和行动上证明信仰的真诚,具体包括念功、拜功、斋功、朝功和课 功。 5.瓦克夫 伊斯兰法中的一项重要财产制度,即以真主之名捐献财产的制度,可作 为瓦克夫捐献的大多是土地,但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财物。它分为公益 瓦克夫和家庭瓦克夫两类。瓦克夫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赠与,因为捐献 者仅转移了用益权,仍可以保留占有权。 6.伊斯兰法系 在伊斯兰法的发展过程中,或借助宗教的传播,或借助武力征服,在原 阿拉伯帝国势力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法 律的基础,有着共同的特征和历史联系,这些法律制度一起被称为伊斯 兰法系或阿拉伯法系。
• 三、债法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特别强调债务必须 履行,不得违背约言,同时严禁放贷取 利。
• 四、婚姻、家庭和继承法 是伊斯兰法的核心内容。这方面的内容不仅在 全部教法中所占比重大,而且规定得特别详细 具体。 结婚:允许一夫多妻制;宗教信仰不同可以成 为结婚的障碍。 离婚: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丈夫手中,一般情况 下等于休妻。离婚后有三个月的待婚期。 妇女地位:在家庭中,妇女处于从属地位。 继承:没有确立长子继承制,诸子享有平等的 继承权;妇女也享有继承权,但数量仅为男子 的一半;非穆斯林无权继承穆斯林的遗产;允 许遗嘱继承,但所能处分的财产只占全部财产 的1/3。
• 2.全盛时期(公元8世纪中叶~10世纪中叶) “圣训”在法律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开 始汇编和整理;早期教法学派经过一段时间的 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哈乃斐、马立克、沙斐仪、 罕百里为代表的四大教法学派;“公议”、 “类比”等教法学家常用的创制法律手段成为 伊斯兰法的重要渊源;政府的行政命令成为对 伊斯兰法的重要补充;司法机构不断得到完善。 3.盲从时期(10世纪中叶以后) 随着四大教法学派权威的最终确立,逊尼派 (即伊斯兰教正统派) 认为伊斯兰法已经完美无 缺,所有重大疑难问题已经解决,后世法学家 只需遵循前人的结论,无需进一步创制法律, 关闭了“伊智提哈德”之门,伊斯兰法的发展 停滞了。

伊斯兰法系的法源。根据伊斯兰古典法学理论的见 解,伊斯兰古典法源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伊斯兰法学 之父穆罕默德•沙斐仪在他去世前几年撰写的《法理论 纲》一书中提出了四大法源学说。①《古兰经》, 《古兰经》(亦译为《可兰经》),是伊斯兰教和伊 斯兰法的核心或最高准绳,也是伊斯兰法最重要的法 源。②《圣训》,《圣训》专指穆罕默德的行为或先 例,即“圣行”。按照伊斯兰教的精神,先知的行为 就是一种榜样,可以用来指引穆斯林。 ③“公议”, “公议”即“法学家的一致意见”。④“类比”, “类比”又称为“类推”。伊斯兰法律的类比涉及的 只能是对伊斯兰法的解释,而不是发展和创制新的伊 斯兰规则。所以,类比又被视为解释和实施伊斯兰法 的一种方式。 • 随着穆斯林国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昔日伊斯兰教法的特殊地位已不复存在。在大多数穆 斯林国家中,世俗法律基本取代伊斯兰法。但由于伊 斯兰教仍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一,因而在各穆 斯林国家里,伊斯兰法对穆斯林的行为,依然具有不 同程度的约束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