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作文素材一材多用(实用)
高三作文素材一材多用(实用)
材料有限,而论点多变, 我们怎么办? 目
灵活思维 一材多用
标 解 密
赏读下面几个 高考优秀作文 片段:
【例文1】话题——“意气”(2006年湖 南高考作文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 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 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化作 月光 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 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 襟?
• 【例文2】话题——“忘记与铭记” (2005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
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 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 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 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 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 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4.以“屈与伸”为话题
秦晋围郑,郑无力招架。郑伯紧急召见大臣,佚之狐推荐 了烛之武,但烛之武以年龄太认 了自己的过错,言辞恳切。烛之武被他的诚心打动了,最终 出使郑国化解了危机。
规律方法总结
• 总结引述材料的要点: • 1、叙述时对素材适当取舍,筛选保留与话 题、观点相关的情节内容(特别是细节)。 • 2、叙述时做到角度吻合,突出与观点有实 质性联系和契合的内容。 • 3、要简明扼要。一般字数控制在50-100字 较佳。
2.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话题
国危矣,烛之武在说服秦伯时,以退为进,他不去陈说郑国的 安危,而是替秦国考虑,从秦国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一切,他的 陈述让秦王不得不接受。换个角度看问题,不仅显示了烛之武 机智的外交才华,也使之凭三寸不烂之舌保存了郑国。如果他 当时不换个角度去劝说秦王,他能成功吗?秦王能派杞子、逢 孙等帮助郑国守卫吗?晋师又何以能退?换个角度看问题,有 如黑暗中的明灯,有如迷雾中的灯塔。
小结:
材不在多 会用则灵
课后作业
• 对2015感动中国人物于敏的事迹根据立意 进行论述
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 (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 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 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 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 他人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 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 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 于青崖之间。
• 示例:《烛之武退秦师》 • 1.以“责任”为话题 • 2.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话题 • 3.以“知错能改”为话题 。
• 4.以“屈与伸”为话题
• 提示 : 思维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创意,找 到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契合点。
• 要求:每组可现针对立意进行讨论,选准 契合点,然后再各自叙写,最后选出写的 较好的同学作为代表发言。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等级和表达等级。内容标准分 为四个等级1.“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感情真挚”;2.“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思想较健康、感情真实”;3.“基本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 健康、感情基本真实”;4.“偏离题意、中心不明 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其中 “题意”“中心”和“内容”这三项比较重要, 而“题意”是重中之重。
•思考:这一组高考作文都 选用了关于李白的材料, 同时写得各不相同。它们 有什么特点?对于我们储 备写作素材有什么启示?
•取材来源于课内。 •一个材料,变换多个 角度。
•小窍门: • 1、关注课内外,积累材料; • 2、理解话题含义,选准角度; • 3、从不同角度分析寻找材料与
话题的契合点
课堂练笔
3.以“知错能改”为话题 。
秦晋围郑,郑国存亡旦夕之间。佚之狐向郑王推荐烛之武。郑 伯立即召见烛之武,当烛之武拒绝出使的时候,郑伯没有大发 雷霆,而是深情地道歉,说“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 如果没有这样深情地歉意,怎能没有郑国的灭亡?一个为国者 需要的是大度量,更需要知错能改的品德,这样才能造福于人 民。
1.以“责任”为话题
国危矣,烛之武带着“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责任夜缒而 出,在秦伯面前慷慨陈词,最终使秦伯退师。这是什么力量使 一个弱小的烛之武敢去见郑伯呢?这就是责任的力量。正是责 任,才使他放下了与郑伯之间的怨恨;正是责任,才使他敢于 冒着危险夜缒而出;也正是责任,才使他敢于去面对并说服强 大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