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

《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

《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一、简答题:1、社会保障的涵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P5社会保障的概念: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专门社会保障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1)社会保障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它保证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能获得基本的生活费用; (2)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经济措施。

在社会成员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风险和意外,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失业等情况下,保障社会能够正常运行。

(3)社会保障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 (4)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中对弱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6)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经济法规实施的2、英国《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P6英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制定了《济贫法》主要内容有: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组织穷人和孩子学习技术;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用来补贴贫困地区;济贫对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无劳动能力的贫民;无依靠的孤儿。

意义:《贫济法》开创了立法救助、推动社会保障的先例,孕育着现代社会保障的胎儿,反映出英国的统治者意识到贫困和失业对它统治的威胁。

3、社会保障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功能 P14--15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又分为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概括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调节分配,安定生活4、当代世界各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有哪几种类型 P13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5、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性 P14(1)保障性 (2)强制性 (3)社会性 (4)福利性6、新自由主义各派理论观点的共同内容 P29(1)反对国家直接插手社会保障事业,认为市场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2)以市场为导向,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7、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方面 P30(1)社会保障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 (2)社会保障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3)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需要社会保障。

(4)8、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贡献 P34--35(1)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2)必须以温饱为基础; (3)水平必须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4)必须注重制度建设。

贡献: (1)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的原则和做法;。

(2) 当前我国正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努力,党和政府正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

是我们建立社会保障的基础。

9、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缺陷和问题 P46--47 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保障、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三部分组成,重要缺陷: (1)社会保障各个项目不成体系,形成不了完整的保障网络; (2)国家保障、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各块之间互不协调,有的人孤立无援; (3)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一部分人还处于安全网之外; (4)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项目不全。

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单位保障力不从心;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流动的要求不相适应;社户保障体系还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相矛盾。

1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P52--5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六个子系统组成,社会保障体系下的每一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具体项目。

这个体系是中国特有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保障或基本纲领。

11、社会保险的特征 P67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覆盖面的广泛性;第二,参与保险的强制性;第三,制度上的立法性;第四,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社会保障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预防性、互助性、补偿性、储蓄性和自我保障性。

12、养老保险制度包括的内容 P70答:(1)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和管理方式; (2) 规定养老金的给付条件; (3) 规定养老金的待遇; (4) 养老金替代率; (5) 养老保险制度的层次:(6) 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

13、世界上主要的养老保险模式有哪几种 P72(1) 投保资助型的德国养老保险制度; (2) 普通福利型的英国养老保险制度;(3) 储蓄积累型的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4) 纯粹个人储蓄积累型的智利养老保险制度; (5) 日本的年薪制度。

14、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点和发展趋势 P77(1) 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是多渠道的,即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面共同负担,养老基金大部分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以往主要是现收现付制,现在出现了新加坡和智利和完全积累制,许多国家也正在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

各国一般都存在着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即以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以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为辅的养老保险结构,使养老保险建立在更加可靠基础上。

政府原来直接管理和实施养老保险,现在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直接实施的功能交给公共的或私人的专门机构,让这些机构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养老保险的日常工作,政府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养老保险的政策和计划,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调控养老保险的运作,监督养老保险的实施。

15、如何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P87--88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因此必须创造条件,继续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1)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构架起一个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支柱的,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家庭赡养和社会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2)做好新老制度的平衡过渡工作;社会负债问题的妥善处理;(3)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处理的其他问题:(4)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社会性化、退休金替代率问题。

16、世界各国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一般遵循的原则 P98(1)机会均等原则;(2)基金专款专用原则;(3)风险分担原则17、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险面临的问题及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P100答: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险面临的问题有:医疗保障制度转换问题;扩大覆盖面问题,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调整问题。

主要措施:开源节流,提高本人负担部分。

杜绝医疗中的浪费,推进老人医疗,对高龄老人的医疗费实行减额,与社区组织联手开发在宅护理和医疗咨询。

(1)开源节流,提高本人负担部分,杜绝医疗中的浪费; (2)推进老人医疗,对高龄老人的医疗费实施减额。

与社区组织联手开发在宅护理和医疗咨询 (3)日本在考虑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消除由制度庞杂带来的负面影响 (4)德国努力使东西德医疗保险一体化 (5)各国还重视发展民间医疗。

18、简述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P108--109(1)覆盖面较窄; (2)保障水平差距较大; (3)社会文化程度低 (4)医疗费用高速增长 (5)对医患双方都缺乏费用的制约机制,浪费严重; (6)医药费用紧缺,难以保证医疗质量; (7)管理体制不健全。

19、国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 P135(1)建立复式保障结构; (2)指定明确的给付条件和给付标准; (3)多渠道筹集失业保险资金 (4)失业保险的工作重心前移20、我国职工福利制度改革的大致方向 P225(1)逐步取消工资中的福利成分; (2)实行集体福利设施社会化和产业化; (3)实现福利基金的提取、管理和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二、论述题:1、论述现阶段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P35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来是社会保障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受到了有力的挑战,在考虑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

1、个人积累或自我保障论。

主张社会保障要走社会成员个人积累或自我保障的道路。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要更多地由社会成员和企业缴费,政府不承担责任。

2、管理私营化论。

这种理论主张由私营机构独立自主地决定社会保障基金的各种投入,使政府能从日益沉重的社会保障压力中解脱出来。

3、保障水平节制论。

这种理论是对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后,认为需要对社会保障的规模与水平进行节制,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削减。

4、基金独立运营论。

主张对社会保障基金独立运营,以基金运营的收益来弥补社会保障的亏损,并壮大社会保障基金。

这些理论是否适用,效果如何,均须由实践来检验。

由于国情不同,历史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要由一、两种理论来左右全球社会保障实践是不可能的。

当前,既是对原有的社会保障理论的反思时期,也是社会保障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将要进入真正繁荣的时期。

我们在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时,也要十分明确地看到这一点。

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们需要自我保障,但不能走自我保障的道路,社会保障管理需要提高效率,但私营化管理需要提高效率,但私营化管理模式不是"万灵药"。

我国保障水平过低,社会保障规模水平要与生产力水平一致。

2、从国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中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P51 56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首先研究和分析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

我国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人均水平处于世界后列。

原来主要是保障城镇居民、特别是公有制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决不能一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据此,建立我国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覆盖全社会。

是我们的理想,他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保障范围只能逐步扩大,不应该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社会保障水平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既要考虑保障那些因年老、疾病、失业等原因而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有要注意促进经济发展,公平效率是矛盾的是政府职能要解决的问题。

3、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吸收西方国家强调个人责任的有益经验,明确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保障责任,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