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规专业毕业设计之 开题报告

城规专业毕业设计之 开题报告

通过实习达到如下要求:了解现行城市规划设计程序、规范与审批制度;了解与城市规划有关的组织机构体制及管理制度,了解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前期工作;了解签订规划与设计合同的格式和手续,明确规划师履行合同的责任;了解有关城市规划设计费收费标准,概算的编制方法;了解有关城规专业的设计规范和法律条例条款及行业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有能力在规划师以及建筑师指导下完成规划,以及建筑方案所需的文件(包括规划总平图、建筑方案各种图,如:平、立、剖图,以及分析图等)。同时提高了城市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提高了查阅资料及标准制图能力。
对规划地块进行整体研究,形成社区的概念,以绿色生态文化作为贯穿整个居住区的主线,将居住小区贯穿起来,形成“绿色生态珠链”。以周边生态绿化为背景、学校教育文化为核心,营造“绿色生态文化住区”,使居住环境与绿色生态文化融为一体,营造诗意的理想居住环境。
写作大纲:
1-2周分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规范实例研读
国内:国居住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总体上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而且带动和培育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是市场行为,不应该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眼光来看待。事实上到2001年这种具有“盲目性”的建设逐渐“冷”下来,开始转为“理性”。目前,全国新建的居住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建设智能化系统,特别受到青睐的是安防装置与宽带接入网。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沿海城市等已建设了不少高水平的智能化系统。随着时间推移对智能化系统运营与维护、物业管理公司动作等方面全社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暴露了不少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一些深层次问题,它涉及到建设、公安、电信、广电、供水、燃气、电业等行业管理,也涉及到开发商、业主,甚至于政府等,但总的民展趋势是健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扩展,甚至将智能化小区扩大为社区或城市。
要搞好居住区规划和环境设计,规划师和建筑师除了具有上述3个观点,即城市的观点、人的观点和联系实际的观点以外,还要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调查研究,二是理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城市新型社区为指导,本着居住集中,用地集约,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院(系、部)意见:
签名:年月日
XX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专业:城市规划填报时间:XX
题目
镇平县牛王庙旧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学生姓名
XX
资料收集:
1、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镇平县镇菩路南段,基地北临南环路,南临竹园路,镇菩路从基地中穿过,现当地习惯称之为牛王庙。本项目开发面积处于中等规模,在当地而言属不可多得之优质地块。
理论和实际意义:
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聚环境形式。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道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3-5周现状分析与研究构思
6-9周详细规划方案设计
10-13周方案修改完善、定稿
14周成果编制(图纸、说明书)
15周答辩准备
实习提纲:
实习内容依据实习单位的工程项目制定,目前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或者城市详细规划设计项目,较多的规划项目是小区规划,也可能为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等。学生应在实习老师的要求下认真完成。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工程技术的范畴,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因为居住区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它的存在与运行一点儿也离不开所在的城市。而人又是居住的主体,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者必须建立“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的观点,切实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结合那里的气候、风向、传统、风俗、习惯,结合用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要保留的现状树木、房屋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进行创作。因此居住区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与居民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设计。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人们重新品评传统的城市空间及其网络结构,开始反对城市功能分区、低密度分散等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并逐渐出现了尊重生活本身的要求,顺应人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讲求城市结构的多重性、功能的复合性,允许适当的高密度和功能混合等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邻里单位模式逐步被社区理论所代替。建立在社会科学领域成果的基础上,社区理论强调了社会整体关怀,把居住置于社会网络的整体中。社区理论把人与所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并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生活与物质环境的对应,追求多层次的物质环境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复合,激发居住者对所居住的环境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以小学的服务半径设定规模、以交通干道划分空间范围的方式被遵是从人的认知范围和规模所代替。居住空间在组织结构上不再继续沿袭邻里单位的树形结构,并试图使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对居住空间中人的认知、参与、创造能力及居住空间的秩序、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具体和深入。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各项职能空间不再被机械地割裂,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劳动密集型生产被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所代替,也为城市生产、生活、居住的空间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居住空间内允许与其它城市职能混合布局。至此,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国外大城市中出现了混合居住区、居住综合体、整体式小区等,在居住空间中融入多种城市职能,比如办公、小型工业、多种服务设施,同时将多种功能立体化地进行组织。
2、周边配套:周边公建配套齐全,一应生活设施俱有,医院、学校、邮政、商场、通讯俱全,小区规划出口直径500米以内基本生活设施均可解决。
3、交通区位:本规划位于镇平规划道路—南环路以南,连通多条省道国道,交通便利。
4、项目地块的硬性要求:场地为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两侧有自北向南流向的河流,宽度为5-15米,呈弯曲直线状。规划要求保留,两边配建公共绿地,宽度不小于10米。
5、拆迁情况:区域内有一部分民宅需要拆迁。
6、建筑规划设计指导丛书:
《居住区规划设计》
《国外居住小区建设概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
《居住区及其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消防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