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息肉PPT课件

结肠息肉PPT课件


幼年性息肉,体积较大,表面糜 烂,组织学上多有囊肿潴留。
幼年性息肉伴不典型增生并癌变
• 又称化生性息肉,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直肠。 • 内镜:常为小丘状隆起,呈现灰白露滴状,直径多在2~5mm 广基、半球形、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或淡褐色;绝大多数无 临床症状。息肉表面光滑,质地软。通常单发,约10%多发
三、增生性息肉
• 体积较大的增生性息肉可出现不典型增生,形成所谓的锯齿 状腺瘤,极少数可发生癌变。 不会恶变,诊断明确可不予 处理;但与腺瘤外形相似,注意加以鉴别,应对其中具代表 性息肉切除活检,以排除腺瘤。
结肠增生性息肉
结肠增生性息肉
四、炎性息肉
• 因肠道慢性炎症增生而形成的病变。 • 炎症 → 肠粘膜损伤 → 再生修复 → 纤维组织增 生 • 内镜:息肉形态多为丘状或不规则形,多似绿豆、黄豆, 有些呈树枝状、蠕虫样或索条状,有些呈粘膜桥状,表面光 滑,颜色与周围粘膜相同,质软. • 常见病因: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血吸虫、阿米巴、肠 结核等 • 炎症性息肉除良性淋巴样息肉外可恶变,需注意随访观察
中度 (Ⅱ级)
重度 (Ⅲ级)
轻度不典型增生
中度不典型增生
中度不典型增生
重度不典型增生
二、幼年性息肉
• 由于这种息肉的腺管呈囊性扩张,充满粘液,故亦称潴 留性息肉 • 其发病在4岁及18 ~ 22岁呈现两个高峰 • 内镜下,呈紫红色的球形息肉,不分叶,表面常有糜烂 或附着白苔,内镜下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
大肠息肉的组织学分类
单发 肿瘤性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混合性腺瘤 多发
家族性腺瘤病 Gardner综合征 Turcot综合征 散发性腺瘤病(多发性腺瘤病) 错构瘤性 Peutz-Jegher息肉 Peutz-Jegher综合征 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病 化生性 化生性息肉 化生性息肉病 炎症性 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病 血吸虫卵性息肉 血吸虫卵性息肉病 免疫性 良性淋巴样息肉 良性淋巴样息肉病 其他 粘膜肥大性赘生物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有蒂息肉行内镜高频 电凝圈套切除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经粘膜下层将早 期癌肿病灶与其下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 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 其优点为:能完整切除大于2cm的较大病灶,并且具有较 低的复发率。主要适用于早期胃肠道癌症或癌前病变,局 限于粘膜层或只有浅层粘膜下侵犯,同时无局部淋巴结及 远处转移者。 • 器械:内镜、高频电发生器、针式切开刀,末端绝缘手术 刀(IT刀)、钩刀、圈套器、热活检钳等。
治疗
• 氩气刀(APC)治疗 • 对于大量多发小息肉,正确 连接,选择适宜模式,按下 充气按钮使管腔内充满氩气 。使用过程中保持氩气刀通 畅,避免出现折痕。
小扁平息肉行内镜氩 气刀电灼除
治疗
• 高频电凝圈套器电切术,最常
见。 • 在患者肌肉厚实处粘贴电极板,收 拢圈套器时,切勿过紧过猛,以防 机械割伤出血,亦不能过松,否则 会伤及邻近组织。朮中逐渐加大收 拢力度,使息肉中小动脉凝固以达 到止血目的。
护理
• 治疗前护理 •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 2.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一良好的情 绪接受治疗。 • 3.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必要时查血型、肝 功能、以及乙肝全套。 • 4.息肉电切术,术前3日进少渣饮食。可食粥,面条,多喝 水,禁食含纤维多的食物,检查当日上午服中药导泻,服 药后多饮水,多走动,直至将粪便排干净为止。
症状
• 一、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 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 时机。专家表示,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 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 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 二、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 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 ,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 三、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 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 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结肠表现不 规则,可见一带蒂结节影,表面 附着钡剂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结肠表面 不规则,出现分叶状软组织肿 块,粘膜中断破坏
诊断
•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 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 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 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 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 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变。多发性骨瘤和软 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皮肤黏膜色素斑 应考虑P-J综合征等。对有息肉病的患者,应常规作结肠镜 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粘膜切除(EMR),是指于病灶的粘膜下层内注射药物 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粘膜组织的方法。 EMR避免了常规活检方法摘取粘膜组织标本太小,对许多病 例未能作出正确诊断的缺陷,它是治疗癌前期病变及早期 癌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已成为早期癌和临界病变的首选诊 疗方法之一。 其优点是能增加切除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根治的目的,主 要适用于部分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 、早期癌(包括食管、胃、结肠早期癌)的切除,安全可 靠,并发症少,使早期胃肠癌肿病人非手术治愈成为可能 。
息肉癌变的药物预防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能预防癌变的发生,其作用机制 可能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介导的前列腺素合成与抑制致癌物的 激活而发挥作用。目前可用于临床的制剂主要有阿司匹林 (Aspirin)、舒林酸(Sulindac,奇诺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Piroxicam)和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由于需长期用 药,吡罗昔康和吲哚美辛副作用较大,可用阿斯匹林160mg/d 或200mg/d口服。 舒林酸是一种非甾体类前体药物,吸收后需经生物转化而成 有活性的代谢产物,由于该药是以无活性的代谢物随尿排出, 故副作用较阿斯匹林少,常用剂量为400mg/d口服,主要副作 用为胃肠道反应。
• • •
症状
• 息肉多无症状,往往是在内镜或X线检查偶尔被发现。较 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腹痛 、腹泻、便秘等,但多因症状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 直肠的长蒂息肉在排便时可见肿物自肛门脱出。部分息肉 可引起大便带血、粘液血便。体检常无阳性发现。息肉综 合征者常有胃肠外疾病的相应表现,如口唇粘膜、口周皮 肤、手脚掌面有黑褐色色素斑者,提示有Peutz-Jeghers 综合征的可能。
分级 轻度 (Ⅰ级) 组织学特征
以细胞学的异型性为主,腺管内杯状细胞减少,核呈笔 杆状,紧挤,复层排列,但高度不超过细胞的1/2,腺 管稍延长。 表现为细胞异型加重并出现组织学异型性,胞核复层, 占据上皮细胞的2/3,细胞极性仍存在,腺管延长并扭 曲,大小不一。 表现为两种异型均较显著,胞核复层,占据整个上皮细 胞的胞质,杯状细胞罕见或消失。上皮细胞极性消失。 腺管延长、扭曲、大小不一等,腺管共壁及背靠背多见 ,有的出现筛状结构。
炎性息肉与纤维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发红,呈长杆或豆芽状 常多发并伴粘膜炎症背景
五、息肉综合征
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A),属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史,有癌变倾向。息肉多 为无蒂半球形,分布以大肠为主,常有100个以上甚至数千枚 ,部分区域因息肉密集呈地毯样改变。 ②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黑斑胃肠息肉综合征。其特征为 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息肉和遗传性。色素斑为黑褐色, 常沉着于口唇、颊粘膜、口周皮肤、手脚掌面等处。胃肠道 息肉分布于全胃肠道,以空肠最常见,其次是回肠和结肠, 直肠少见,呈散在分布,组织学呈错构瘤性,癌变率较低, 一般<3%。
结肠息肉
基本概念
• 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
• 广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病变。 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 狭义:来源于粘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
目录
1.病因 2.症状 3.分类 4.检查 5.诊断 6.预防 7.治疗 8.护理
病因
• • 目前为止,结肠息肉的病因不清。此病可能是家族性、 遗传性、长期炎症刺激、其他环境及饮食等相关因素共同 引起。 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 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 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 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 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 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 现息肉。
预防
• 1、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结肠息肉:这些食物富含 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 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 • 2、不吸烟、喝酒可预防结肠息肉:吸烟、过量饮酒都会 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如果你有结肠癌家族史, 那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 3、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 低结肠患病的风险。 • 4、补钙有助预防结肠息肉 。 • 5、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护理
• 治疗后护理 • 1.术后患者禁食24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如无异常可进 冷流质渐过渡到半流质 • 2.较大的息肉、无蒂息肉或者范围较大者,必须卧床休息 ,三日内禁洗热水澡,两周内血。 • 3.观察患者有无局部并发症;穿孔出血、粘膜灼伤。以出 血最为常见,因创面在1~3周内愈合,术后要常规监测患 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腹膜刺激征等,避免增加各种腹压。
一、腺瘤性息肉
• 组织学分型:根据腺瘤中绒毛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 性以细胞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是癌前病变。 <25%, 管状腺瘤 25%-75%, 混合性腺瘤 >75%, 绒毛状腺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