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导论PPT(共 50张)
国学经典导论PPT(共 50张)
“ 我 知 言 , 我 善 养 吾 浩 然 之
“
敢 问 夫 子 恶 乎 长 ? ” 曰 :
浩然之气的内涵
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正义凛 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精 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 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 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 长虹。
即 坚 持 不 懈 地 德从 。内 在 聚 集 善 行 义
学大师。故 “思孟”并
子
思
齐国(齐威王 )——宋国(宋君 偃) ——邹国 (邹穆公 )——滕国 (滕文公 ) ——魏国 (梁惠王 梁襄 王 )——齐国 (齐宣王 )
三、孟子的理想人格
武能志得
大
不淫,志 《 能,独, 滕 屈贫行与
丈 夫
文 夫,贱其民 公 。此不道由 下 之能。之
精 神
》 谓移富;
科目。
(1083年) , 官方追封为
翌年被批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 ,孟子被 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 “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有没 高子他孟 承孟
孟有 到的全子 者子
子孔 了思面一 ,不
的 儒 学 。
也 就 没 有 如
第二章 孟子与《孟子》
第一节 东方亚圣——孟子
一、家世与母教
孟子(前372年—前289
年)(据元 ·程复心《孟子 年谱),名轲,字子舆,山 东邹城人。
《孟氏旧谱》说:“孟子 父名激,字公宜,母仉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迁 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由 母亲抚养成人。没有 伟大的孟母,就没有 伟大的孟子。
东汉赵岐的《孟子注》 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
清代焦循《孟子正义》,是集大成 的著作。
二、孟子的思想
1、仁政学说
孔子提出“仁学”,孟子发 展成为“仁政学说”,这是孟 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 孟子进而提出:“仁也者,人也。” 孟子认为,仁者必须以“人”来对待人,不仅自己是“人”,而且也要承认别人也是“人”。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挥,是对“人”自身价值的伟大发现和自我认识。人与人之
《 孟 子 公 孙 丑
生 者 , 非 义 袭 而 取 之 也 。 ”
与 道 ; 无 是 , 馁 也 , 是 集 义 所
于 天 地 之 间 。 其 为 气 也 , 配 义
大 至 刚 , 以 直 养 而 无 害 , 则 塞
曰 : “ 难 言 也 。 其 为 气 也 , 至
气 。 ” “ 敢 问 何 谓 浩 然 之 气 ? ”
“孟母(三西迁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
(西汉韩婴《韩诗外 传》)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杀猪取信”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4、孟子“去妻”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受业于子
子思 伋 是 名望的儒 后世以 称。
思之门人,
即孔子的嫡孙孔 (孔鲤之子), 当时颇有
四、孟子的地位
东汉赵岐《孟子题辞》认为 《孟子》是“拟圣而作”。孟子的 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中唐韩愈著《原道》,把孟 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 “道统”的人物开始,孟子的地位 才逐渐上升。
• 宋神宗熙宁 年) ,《孟 列 入科举考试
• 元丰六年 孟子首次被 “邹国公”, 准配享孔庙。
四年(1071 子》首次被
提 高 对 道 的 领 悟 ; 一 是 “ 集 义 ”
基 本 途 径
: 一 是 “ 明 道 ” , 即
培
养
浩
“ 直
然 之
养气
而 无 害 ”
的
基 本
。方
法
:
浩
受然
外之
物气
的产
引生
诱的
,前
坚 持 正
提 条
义件
。:
不
,
坚贞不屈 誓死不降
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
率部渡江北伐、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
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
间,应该互敬、互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之 。 ”
之 ; 敬 人 者 , 人 恒 敬
爱 : “ 爱 人 者 , 人 恒 爱
人 之 间 , 应 该 互 敬 、 互
发 现 和 自 我 认 识 。 人 与
“ 人 ” 自 身 价 值 的 伟 大
子 思 想 的 发 挥 , 是 对
“ 人 ” 。 这 是 孟 子 对 孔
也 要 承 认 别 人 也 是
仅 自 己 是 “ 人 ” , 而 且
以 “ 人 ” 来 对 待 人 , 不
孟 子 认 为 , 仁 者 必 须
也 者 , 人 也 。 ”
孟 子 进 而 提 出 : “ 仁
人 。 ”
孔 子 提 出 : “ 仁 者 , 爱
孟子又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义”。
那么,“仁”与“义”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呢?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 也。” 也就是说,“仁”是人的内心, “义”是人的大道;“仁”是一种爱人之 心和内在的道德体验,“义”是一种行为 规范和内外统一的责任。但是,仁和义不 是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
——
大,贵不
丈威不得
屈原行吟泽畔:“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
李白愤怒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天祥临死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屈原
李白
文天祥
谭嗣同
2、浩然之气
上 》
·
——
高人生准则。
远古时代的行道之人为了“义”,不食“嗟来之食”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为了“义”,“粉 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义”,抛头 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 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 被俘,从容就义;
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朱自清先生为了“义”,宁肯饿死也
子 就 没 有 孟
一 个 新 的 发
想 学 说 , 把
地 继 承 和 发
生 的 主 要 贡
拓 者 。
而 且 是 发 扬
仅 是 孔 子 学
此子 展儒展献 者说
完, 阶学了, 和的
善没 段提孔是 开继
。
第二节 亚圣的理想——《孟子》 一、《孟子》其书
《孟子》一书是孟子
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 成。共有7篇传世。包 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 《万章》、《告子》、 《尽心》,每篇均为 上下篇,共261章,约 35000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3、舍身取义
——
舍二 义 生 鱼 者 亦 我 孟
生者 亦 亦 而 不 我 所 子
《 而不我我取可所欲曰
告 取可所所熊得欲也:
子 义得欲欲掌兼也,“
上 者兼也也者,;熊鱼
》 也,;,也舍二掌,
。
。
• 孟子认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 价值。
• “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