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中的作文素材
一、《霞》冰心
摘1.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摘2.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二、《阿房宫赋》
摘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品1.警惕后人的事,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栽在前人犯过的错误中,应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中问者所言,“从他人身上学习,以他人从事之理反思自身”:“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又如《庖丁解牛》文惠君,学习庖丁的经验,有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三、《赤壁赋》
摘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品1.人生短暂,我们应珍惜眼前事物。
摘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身,沐浴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品2.我们要倡导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不能暴力地向其他生物索取以满足自身的贪婪性。
四、《逍遥游》
摘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品1.还记得,范仲淹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世无争是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
(金句链接:杨绛:“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百岁感言》)(人生真理啊)
摘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五、《拿来主义》
摘1.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摘2.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摘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六、《寡人之于国也》
摘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品1.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态度做正确的事情,才能最有效地做出更好的事情,同理,不同层次人才应该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和规划,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各有所能,各尽其能,各展其才,才能更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更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
摘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劝学》
摘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品1.活到老,学到老
摘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品3.多反思,多总结,多查不足后不断进取
摘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品4.君子的成功不单靠自身的坚毅与付出,还要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
摘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切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品5.积少成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师说》
摘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品1.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天下事,因而要从师
摘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成也。
品2.老师没有年龄高低之分,无长少贵贱之分,能从谁身上学到的东西,受到启发,谁就是我们的老师。
摘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品3.作为老师,不一定要样样比弟子贤能,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扬长避短,见贤思齐,方为正道。
九、《见太宗十思疏》
摘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品1.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理,要让事物朝正确的方向和理想发展,基础条件必须扎实。
摘2.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品2.能善始善终,能坚持到底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一种能力。
十、《鸿门宴》
摘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品1.要成大事,有大作为,应该不拘于小节、要大方;同时在人生中行走,要学会分析自身所处环境,理性机智行事。
十一、《游褒禅山记》
摘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品1.遇事常思考,思考更深,我们的眼界更开阔。
深思,让我们得到了平静,精神得以升华,因而以不同的眼光对待世界,从而达到不一般的境界。
摘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贤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品2.为什么人们总说来之不易?好的东西来之不易,需要的是付出与坚毅。
容易得到的,大多都是离美好很远。
尽管美好的东西近在眼前,若失了汗水,也只会是遥不可及,可望不可及。
摘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品3.①古人常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做好一件事,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团队的协心合力很重要。
(于集体而言)②(于个人)成功的要素有志、力、物。
③成功不单靠某一样东西就能实现,它要的是人的各种品质、经验和付出等。
因为成功成全的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或集体。
摘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品4.深思慎取是一种品质,强调的是三思后行
十二、《报任安书》
摘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品1.苦难能成就一个人的大作为,活出新高度,新境界,但归根到底,取决于此人能否超越苦难,若弱者碰上了苦难,也可能会成为更弱者。
摘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品2.大丈夫能屈能伸,成就大事业,此当司马迁诗人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
十三、《庖丁解牛》
摘1.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
品1.庖丁解牛,木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是“不懂——认识——规律运用”的道理,万物自有其道,悟道很重要。
(金句链接)①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语》
②佛教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十四、《伶官传序》
摘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摘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摘3.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观事于细微之处,防患于未然之处)
十五、《种树郭橐驼传》改编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万物自有其发展之道,不要轻易干涉,否则破坏了自然规律,就如种树不应“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忧,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虽曰爱之,实则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造成的只会是和你的意愿背道而驰的结果。